60多岁的上将,依然能用30发子弹打出289环的成绩,这个成绩即使是优秀的士兵,也足够优秀,更何况他已是上将,打出这一惊人成绩的正是赵宗岐上将。
赵宗岐出生于1955年,15岁参军,最早是做侦察兵出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担任团侦察参谋,带领侦察小队在中越边境作战。
赵宗岐亲自带队,采取多种手段出境侦察,经常扮成越南本地人,头戴椰壳帽,潜入敌军阵地获取情报,抓获俘虏,探得敌情,为作战胜利做出贡献,荣立两次三等功。
1986年到1988年,赵宗岐被保送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深造,学习阿拉伯语,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担任武官。
当时,国际形势复杂,坦桑尼亚的局势也不稳定,作为驻外武官,赵宗岐肩上的担子不轻,在他任内,各项工作都完成的很好,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许。
几个月后,赵宗岐被调回国内,在某部队担任师参谋长。后来,总参谋部为提升我军战力,下令成立独立的“山地旅”,赵宗岐成为首任旅长,从此扎根西藏边防十余年。
1998年,赵宗岐升任西藏军区副参谋长,紧接着成为参谋长。
在西藏军区期间,赵宗岐特别注重提升官兵身体素质,他认为西藏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官兵的身体素质需要更强,为此安排系统的训练,让当地官兵的身体素质和作战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赵宗岐工作能力突出,扎根边防不放松,46岁晋升为少将,紧接着回到14集团军出任军长。
从一名普通士兵到一军军长,赵宗岐用34年的坚守和英勇,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军旅传奇。
赵宗岐的故事远没有结束,此后他先后担任13集团军军长,调任济南军区任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在57岁那年,他成为七大军区最年轻的司令员。
曾为侦察兵的经历不仅给了赵宗岐强健的体魄,还有缜密的思维和不放松的坚毅,长期在一线领兵的赵宗岐,技能过硬,号召力够强。
2015年,赵宗岐在花甲之年授上将军衔,随后担任西部战区首任司令员。再次回到熟悉的西部,赵宗岐更加注重边境线的安全问题,印度一直在蠢蠢欲动,时不时挑衅我驻边官兵。
赵宗岐在处理中印边境冲突时,一直态度强硬,绝不给印军任何可乘之机,印军听到他的名字就会退避三舍,称呼他为“毒药”。
西部战区跨越我国陆地面积大,地形气候复杂多变。赵宗岐到任后,开展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步步摸清战区内的组织指挥关系,不断探索未来联合作战的可能性,提高战争赢面。
赵宗岐的目标是打造一流战区,针对这个目标,他常说,西部战区驻守祖国半壁河山,面积最大、边境线最长,邻国最多,天天有情况,处处是斗争,随时有行动。
赵宗岐认为,守好西部边防线,就要认真履行主战职能,必须听党指挥,做好每一个细节。
严肃认真的工作之余,赵宗岐的一大爱好,就是用镜头捕捉他熟悉的军营生活。
经典热播剧《士兵突击》,当时聘请到赵宗岐做军事顾问,在他的指导下,才有我们所熟悉的“钢七连”,深入人心的特种兵“许三多”。
赵宗岐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突出的英勇表现,赢得众多声誉。如今已68岁的他已将重任移交给新一代,隐居幕后,深藏功与名。
在水一方
我的旅长
用户72xxx63 回复 10-06 23:07
我的军长
123 回复 09-24 18:05
96年左右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