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夜卧损气,晨起耗精,久之早衰"?老中医揭开其中奥秘

韩玄来看趣事 2025-03-28 20:33:1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古训今读:何为"夜卧损气"?

"夜卧损气"中的"气",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人体内流动的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

古人认为,夜间是阴气最盛之时,也是人体阳气收敛、内养的关键时刻。

若在此时不休息,强行保持清醒,就会干扰阴阳平衡,损耗体内之气。

现代医学研究同样证实,夜间11点至凌晨3点是人体各器官进行修复的重要时段。

特别是在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肝脏解毒排毒的黄金时间。

而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若长期得不到充分休息,将导致全身多系统问题。

浙江杭州的张医生告诉我,他曾接诊一位35岁的程序员,因常年熬夜写代码,肝功能指标异常,皮肤暗黄,精神萎靡。

"现在的年轻人,把夜晚当成了自己的'自由时间',殊不知这种'自由'正在悄悄透支健康。

晨起为何会"耗精"?

"精"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人体最宝贵的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传统中医

认为,清晨5-7点是肺经当令之时,也是人体阳气初生、逐渐向外扩散的时刻。

如果在这个时候强行从睡眠中醒来,会打断身体的自然恢复过程,导致"耗精"。

特别是对于那些晚睡又被迫早起的人群,这种"耗精"现象更为明显。

四川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睡眠中心主任刘教授解释:"一个人如果在深度睡眠阶段被强行唤醒,大脑皮层会处于一种不完全觉醒状态,类似于电脑的'强制关机',长期如此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北京某调研机构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调查的5000名上班族中,超过70%的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而其中有45%的人表示经常感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这不正是"耗精"的现代表现吗?

"久之早衰":打破身体的平衡

"久之早衰"是前两者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意思是说,只有阴阳平衡,人才能保持健康;一旦阴阳失衡,精气就会耗散,导致衰老加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不规律的作息确实会导致多系统早衰。

哈佛医学院2022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加速端粒缩短,而端粒长度与细胞寿命和衰老密切相关。

简单来说,熬夜早起就像给生命的"计时器"按了快进键。

山东济南的李阿姨今年才58岁,却已满脸皱纹,骨质疏松严重。

李阿姨回忆说:"年轻时为了做小生意,天天凌晨三点起床赶早市,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这样坚持了二十多年。

现在想来,赚到了钱,却赔上了健康。"

损气耗精的现代诱因

现代社会中,导致"夜卧损气,晨起耗精"的因素比古代更为复杂多样:

电子设备的蓝光干扰:手机、电脑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扰乱睡眠周期。

广东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冯医生表示:"很多患者睡前刷手机一两小时,然后抱怨睡不着。

其实就是这段'电子时间'破坏了他们的睡眠质量。"

社交媒体的'永不停息':朋友圈、微博、短视频平台的24小时不间断更新,创造了一个永不休息的社交世界,诱导人们不断刷新、检查,导致睡眠时间被挤压。

倒班工作的普遍化:全球化经济下,许多行业需要24小时运转,轮班工作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常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倒班工作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正常作息者高出28%。

社会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少人选择"早出晚归",甚至以此为荣,将熬夜奋斗视为成功的必要付出。

殊不知,这种"成功"可能以健康为代价。

身体的警报:你已经在"早衰"的路上?

当身体长期处于"夜卧损气,晨起耗精"的状态,会出现哪些早衰信号呢?

皮肤早衰:眼袋、黑眼圈、面色暗黄、皱纹增多。

云南昆明的皮肤科专家王医生解释:"皮肤最活跃的修复时间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错过这个'黄金修复期',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生成就会受影响。"

消化系统问题:胃口差、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

江苏南京的消化内科张主任指出:"现代胃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不少30岁出头的患者已经出现了类似50岁人群的胃肠道问题。"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伤口愈合慢,炎症反应增加。

2024年初《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的研究证实,睡眠不足会影响T细胞功能,降低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

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变慢。

湖北武汉大学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的年轻人在认知测试中表现相当于比实际年龄大8-10岁的人群。

逆转早衰,从作息开始

既然了解了"夜卧损气,晨起耗精"的危害,那么如何逆转这一状况呢?

找回自然节律: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自然醒来。

黑龙江哈尔滨的睡眠专家刘教授建议:"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不要改变作息时间超过1小时,以免扰乱生物钟。"

创造睡前仪式感: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可以用温和的灯光下读书、冥想或听轻柔的音乐来放松。

甘肃兰州的中医师马大夫推荐:"睡前用温水泡脚15分钟,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帮助安神入眠。"

巧用午休:如果无法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可以利用午休时间进行补充。

西班牙的研究表明,20-30分钟的午睡可以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同时不会影响夜间睡眠。

福建厦门的职业健康专家林教授建议:"午休最好在13:00-14:00之间进行,避开15:00后,以免影响晚上的入睡。"

结合体质调整:不同体质的人需要不同的调养方法。

安徽合肥的中医养生专家徐医生解释:"阳虚体质的人宜早睡早起,多晒太阳;阴虚体质的人则要避免熬夜,多食滋阴食物;气虚体质的人则需注重呼吸锻炼,增强肺功能。"

结语:顺应天道,珍惜光阴

"夜卧损气,晨起耗精,久之早衰"这句古老的养生警言,穿越时空,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份来自祖先的叮嘱,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

健康不是对抗自然,而是顺应自然;不是透支未来,而是珍惜当下。

今夜,不妨放下手机,早些入睡,让身体在黑暗中静静修复,迎接明天的朝阳。

记住,最奢侈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被早衰困扰的健康身体。

那么今晚,你准备几点睡呢?

参考资料:《黄帝内经》《时间生物学与健康》,哈佛医学院,2022《睡眠与免疫功能研究》,《自然·免疫学》,2024《中国不同地区居民睡眠质量调查报告》,中国睡眠研究会,2023《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武汉大学认知科学研究中心,2024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0 阅读:19
韩玄来看趣事

韩玄来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