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人人都看好的“木石姻缘”,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才是命中注定的一对儿,但为什么最后却是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这段“金玉良缘”的来由是什么?说起来,这还是源自薛家的一件说不出口的丑事。
一、惹祸的哥哥薛家本是依靠皇家吃饭的商人,家中资财百万,又领着国家钱粮,替皇家采办杂料,薛家能发家主要就是靠祖父与老皇帝的情分,然而薛宝钗的父亲去世得早,她哥哥薛蟠又很小,家里没了顶梁柱,薛家的生意也渐渐缩水了不少。
但好在薛家的家境还算殷实,孤儿寡母的薛姨妈尚能支持着将两个孩子带大。
然而在陪伴着两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薛姨妈却任由薛蟠渐渐长“歪”了。薛姨妈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拉扯大儿子,让儿子顶门立户,壮大家族事业,她也好安享晚年。
但事与愿违,从小没有父亲的严厉管教,薛姨妈又害怕自己管得太严反而会折损掉这唯一的儿子,因为薛蟠是她的依靠,所以她不敢学孟母那样断机杼警示儿子做出大学问,也不敢学岳飞之母那样教导儿子做个有血性的男人,所以为了让儿子好好活着,她选择了一再纵容。
薛姨妈纵容薛蟠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她见识不够,太短视,二是她对自家的财富抱有相当大的自信。
薛蟠不好好读书,薛姨妈也没怎么逼他,最多数落他几句,此时薛姨妈的心理就是,即使薛蟠不读书,薛家的家业也足够他生活。
薛蟠到处惹是生非,薛姨妈也不严加管教,因为薛家的后台和关系网足够强大,能摆平一切是非。
在薛姨妈的这种教育方式下,薛蟠愈加放飞自我,上学堂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男风”的需求,比如他要求去贾家学堂读书的时候,薛姨妈还以为他浪子回头了,实际上只是他听说学堂里有好几个长得不错的小学生,“动了龙阳之兴”而已,在学堂里和那几个“香怜”“玉爱”厮混了几天后又没了兴趣,转头跑去别处玩乐了。
薛蟠整天斗鸡走狗,游手好闲,到处惹是生非,欺男霸女,逐渐成了地方一霸,便得诨名“呆霸王”。直到有一次,皇帝要挑选仕宦名家的女儿做公主郡主的侍读,薛家也在应选之列,因此薛蟠就想去京城里逛逛,恰好看上了一个女孩儿,想买她入京,却遇到冯渊来争,薛蟠就将他打死了。
薛蟠将人打死后,带了女孩儿扬长而去,冯渊家的仆人告了一年多的状也没将薛蟠缉拿归案。
贾雨村上任后并不知情,要捉拿凶身,但他的门子告诉他,这薛家家大势大,背后的靠山是京城的贾府和王府,人人都不敢惹的。
打死人这件事,薛蟠毫不在意,最后,靠着贾家才得到饭碗的贾雨村也糊里糊涂断了此案,让薛家多赔了些钱了事。
二、薛姨妈的算计薛姨妈带着薛蟠和薛宝钗入京投奔舅舅王子腾家,但王子腾又升官上任去了,薛姨妈就来贾府投奔了自己的姐姐王夫人,并在贾府的梨香院住了下来。但住在贾府之后,薛蟠却在贾家纨绔子弟的引诱下变本加厉地堕落了下去。
薛蟠在京城之后见到了更大的世面,玩的花样越来越多,开销自然也越来越大,他虽然出身商人之家,但对经济一窍不通,只能把家计交给家里的老仆人打理,自己根本不管。
且不说薛蟠花销大,他家在京城里的几处生意也倒闭了,而且还有很多浮浪子弟见他是个出手阔绰的大少爷,就不断地设圈套让他挥金如土。照薛蟠这样淌水似的花钱法,再大的家业也迟早被败光了。
薛姨妈手里的钱反正是越来越少了,她也焦急了起来,但就算是此时再打骂薛蟠也无济于事了,她只能另寻出路。想来想去,她将目光集中在了女儿薛宝钗的身上。
书中据薛宝钗自己说,她随身戴着一个璎珞圈,上面錾刻着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贾宝玉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正好是对应的,那是一个癞头和尚让她务必将那八个字刻在金器上的。
薛姨妈就从薛宝钗的金璎珞圈上的字延展开来,想到了一件事——将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促成一段“金玉良缘”岂不是很好?与贾家联姻,最重要的是,薛家可以就此依靠贾家的财富和势力东山再起,保住荣华富贵。
薛姨妈的想法很好,但她并非不知道贾府里上至贾母,下至丫鬟仆妇都看好的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姻缘,所以,她要想将女儿薛宝钗成功嫁给贾宝玉,就得多动动脑筋了。
首先就是给薛宝钗做思想工作。薛宝钗和薛蟠不一样,薛宝钗很聪明,也很懂事,她小时候也喜欢读书习字,但奈何哥哥薛蟠不成器,是个混世魔王,惹得母亲伤心难过,家里的光景已经被他败得不如往日,薛宝钗为了宽慰母亲,就不再重视读书,转而将针线活作为日常主要工作,宽慰母亲。
相比薛蟠,薛宝钗的懂事就显得难能可贵,薛姨妈对女儿很欣慰,然而在薛姨妈内心深处,仍然认为儿子才是自己最终的依靠,哪怕薛宝钗再懂事,终究还是会嫁为人妇,远离自己。所以,既然这样,那就以女儿的婚姻为儿子铺一条道路吧,也算是一举两得,既为女儿找个有钱人家,也让儿子花天酒地到死。
具体薛姨妈跟薛宝钗说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薛宝钗还是顺从了母亲的意思,进入了贾府的姊妹群中,和贵公子贾宝玉相识,努力让贾宝玉喜欢上自己。
在贾府中,薛宝钗在一众姐妹中年纪并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最懂人情世故的,也是最现实的一个。她的为人处世十分老成,说话做事能讨得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乃至王熙凤的喜欢,给贾府的上层领导们留下了好印象。
她也能在同龄人中间相处得游刃有余,比如她很关心史湘云,史湘云虽然出身侯府,但她的父母俱已过世,无人照管的史湘云只能投奔贾府,寻求姑奶奶贾母的庇护。
薛宝钗就看出了史湘云的脆弱与敏感,处处维护她,甚至有一次史湘云要办一次螃蟹宴,也是薛宝钗出资帮办。薛宝钗在史湘云的心目中是个很善良的人,在姐妹们当中,薛宝钗的名声也很不错。
促成“金玉良缘”,仅靠给贾府中人留下好印象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与贾宝玉打好关系。因此,第二点就是薛宝钗的主动出击。
一开始,贾宝玉对薛宝钗也只是单纯的姐弟之谊,他跟薛宝钗的关系没多近,也没多远,但是薛宝钗刚开始对他和姐妹们混住在一起,而且他还能直接穿帘入户进入姐妹们的闺房感到很震惊,这在一般大户人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她自小和哥哥薛蟠也是分开住的,但她转念一想这似乎也是一件好事。
有一次,薛宝钗的病犯了,贾宝玉闻讯赶来探视。此时的薛宝钗正在内房休息,衣衫不整,妆也没上,贾宝玉就进来了。
她也没制止,也没有穿好衣服,更没有显出任何不适,反而和贾宝玉说说笑笑,两人距离之近,使贾宝玉闻到了她服用过的冷香丸的气味。怪不得林黛玉也恰好来探视,结果酸溜溜说了一句:“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还有一次,贾宝玉见薛宝钗手上戴着一串红麝串子,他想看,薛宝钗就把衣袖拉上去,取下手串给他,但贾宝玉却看着薛宝钗的“雪白一段酥臂”在愣神,薛宝钗一下子看穿了贾宝玉的心思,羞得扔下红麝串子就跑了。
三、“金玉良缘”成为现实贾宝玉似乎对薛宝钗动了心思,但仅仅只是那么一瞬间,事实上,贾宝玉根本不喜欢薛宝钗,原因很简单,因为薛宝钗总是爱说教他,让他读书应试,奔个经济仕途。
而薛宝钗不明白这读书正是贾宝玉最厌恶的事情,贾宝玉纵然聪明,也有文采,但他无比讨厌读那些酸儒腐书去应试科举。但林黛玉就跟她不一样,林黛玉从来就不会劝贾宝玉考科举当官,所以贾宝玉就不太喜欢注重现实的薛宝钗,他更喜欢与他兴趣相投的灵魂伴侣林黛玉。
但最后薛宝钗还是嫁给了贾宝玉,不过,促成这件事情的原因渐渐变得复杂了起来。
贾府的没落也是人所共知的,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她内心也很焦虑,如何将贾府延续下去就是她所顾虑的问题。贾母的意思,也是通过婚姻来改善贾府的状况。
首先就是子嗣问题,贾宝玉喜欢林黛玉,贾母当然知道,但林黛玉弱不禁风,一看就不是个能生育、不是个能长寿的人,这样的人将来也无法管理好整个贾府,更别说将贾府发扬光大。而薛宝钗却是个当家的合适人选,会理家计,身体又好,为贾家开枝散叶不是问题。
其次就是钱的问题,贾府一年不如一年,若要继续撑住世家大族的名头,钱就是个重中之重,所以贾母也把目光放在了薛家身上,她以为薛家仍然是巨室富贾之家,两家联姻的话,薛家自然会陪嫁大笔钱财,那么贾府也会因此得一点好处。
就这样,在贾母和薛姨妈各怀心思的撮合下,疯疯癫癫的贾宝玉被骗错娶了他不喜欢的薛宝钗。
四、小结“金玉良缘”本来就是个错误,“木石姻缘”才是前生注定的婚姻,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也不是出于真心,而是为了掩饰薛家的败落,薛家的颓圮并非是由薛宝钗造成的,但在封建时代,婚姻永远都是一个重要的万能法宝,薛宝钗也只是一个为了挽救薛家的无谓牺牲者罢了,这是她一生都难以启齿的事。
[吐舌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