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助力印度建最大钢铁高炉,引国内专家斥责!为了扬名值得吗?

说宇宙寻真理 2024-10-02 13:48:51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27日,由中国五矿集团麾下骨干公司中冶赛迪,承建设计的印度塔塔钢厂2号高炉正式点火投产,并于次日顺利产出钢铁。该项目采用了诸多中国核心设备,是目前印度第一大高炉。

投产当天,五矿集团特发贺电以表庆祝,中方项目团队还出席了高炉点火仪式,一切都呈现出喜大普奔之态。但当此事传到国内时,却霎时间引起了国内各界的轩然大波。广大民众一致持予强烈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帮助印度工业做大做强,为日后中国培养战略竞争对手的资敌行为。

蓝迪智库专家项立刚直接表态:中国企业需要有大局观,用自己的钱助力印度发展基础产业,极有可能钱赚不到,反而限制了自身的产业发展。可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重工业投资

塔塔KPO钢厂的2号高炉有效炉容5873m³,年产铁水可达437.5万吨,采用五矿中冶赛迪的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技术与高风温顶燃式热风炉、水渣转鼓、高精度喷煤等国产核心高科设备。中方团队结合当地条件与客户操作习惯,量身定制了模块化设计、智能P&ID等先进手段,实现了全程数字化管理交付。

该项目始建于新冠疫情期间,过程中中方团队克服文化背景、疫情因素等多方面困难影响,打造出了这高标准、高品质的精品工程。在全球冶金行业面前再度树立了中国标杆,进一步提升了中冶赛迪的国际形象。

高炉项目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工业设备出口,它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技术产出与产业合作得到了更深程度的进步。五矿集团通过合理国际投招标的方式赢得了此次项目,依靠的是自身技术优势与设备供应能力脱颖而出,这无疑是一次展现中国工业的大好良机。

这些都是五矿集团高炉项目所带来的积极正面效应,但在中国国内,五矿集团的重工业设备转移,更多让国内舆论焦点集中在了另一个关键问题上——五矿是否在无意间培养中国的竞争对手?五矿的全球化企业战略是否忽略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这是否是一步短视且得不偿失的错棋?

9月29日,专家项立刚的公开抨击更是将该话题热度推向了高潮,他在文章中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对五矿深度参与印度高炉建设的担忧。

项立刚同时质疑,五矿集团在竞标时是否刻意采取低价策略,甚至在核心技术上作出了转移让步?如果通过这一个项目,让印度直接掌握了相关工业的核心技术以及核心设备的生产力,那对于中国钢铁产业而言必然并非好事。

尽管中国目前的炼钢量是印度的7倍,但印度的炼钢产业增长速度是十分之快的。短期内虽然印度无法完成弯道超车,但长期呢?

从国家产业战略层面而言,五矿帮助印度建设如此先进庞大的工业设施,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在全球产业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中国龙头企业的每次海外投资都要基于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下,谨慎考虑,三思后行。

并且该项目的具体中标金额也没有予以公开,但印度塔塔集团曾公开了以2号高炉为核心的二期扩建项目总标价,数额之高达到了32.4亿美元,其中五矿赛迪应该能占到大头。

但问题是,按照印度企业一贯的风格,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定是要等项目落地才进行结算的,并且是否能全部付款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就比如之前印度信实集团曾公开一个电厂项目,上海某企业辗转两手以超低价承建了该项目。结果该电厂建成交付后,印度信实集团却想方设法的逃避支付工程尾款,最终上海企业无奈计提了项目损失,还是由国内的股民买了单。至于塔塔的2号高炉项目,合作双方都未公开具体的款项收支,所以旁观者自然无从得知。

最后,项立刚对国内的经济学家表达了严重不满。塔塔2号高炉作为如此重大的国际经济事件,国内的一众经济学家们却视若无睹充耳不闻。

但一到了平日中“发钱刺激经济”的话题,这类经济学家却开始抛头露面赚取好感度,难道这类关乎国家产业战略的重大话题,不更值得国内经济学家讨论热议吗?

印度分析

从长远来看,此事件还有可能造成两个影响,第一是影响国内中西部制造业长远发展:2021年前后,中国企业由于印度对中国的敌视,于是开始不断减少对印的投资计划,截止2023年末,中企累计对印投资仅有90亿美元。

但现在五矿打破了这个局面,难免后续会有企业跟随形成示范效应。接下来大批企业跟进投资,为了争夺当地项目互相竞标压价,会极大带动印度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而目前中国国内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国家绞尽脑汁的将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结果这部分产业反倒外流印度,让中西部与印度之间直接形成了竞争关系,这将严重延缓中西部发展进程。

第二就是助力印度承接欧美企业,可能被反将一军。一些人认为反对言论有些危言耸听、夸大其词,认为一个炼铁高炉,即便中国不竞标,欧美国家也会承接建设。就算中国企业承接了项目,但只要紧握技术不外流,依然能将印度玩于股掌之中。

这个观点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过分高估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历经多年去工业化,在许多工业细分产业上都难以凑齐一个完整产业链。第二是西方跨国公司这些年来与印度展开了诸多合作,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没少栽跟头,拿捏印度远非想象那般容易。

欧美国家近些年一直企图让印度代替中国产业链,结果我国反而主动帮助印度去发展制造业与工业,去承接欧美的产业产能,这叫遂了欧美的愿来对付中国。因此,火电、盾构机等最新工业的重装设备,是万万不可轻易出口印度的,这也有惨痛的历史教训。

当年印度从中国购买8台盾构机,结果被用来打通藏南隧道,致使往中国边境调兵的能力大大提升,这难道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在中印之间的经济合作交流上,可以直观察觉到印度始终是存在复杂且矛盾的心理。四年前,中印边境爆发冲突,印度全面收紧对中国投资的审核,在多个中企投资申请中设卡阻挠。

同时印度部门还对华为、小米、中兴、OPPO等多家中企展开突击审查,并施加了追加税款、扣押资产、冻结账户等多项经济处罚。但稍微了解事件详细的人都知晓,这些罪名与处罚完全是子虚乌有,以至于当地法院都判定印度的逮捕是“非法无效的”。

在过去四年中,紧张的外交地缘关系让双方的商业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其中印度影响更严重。根据印度《经济时报》粗略统计,印度电子制造商过去四年至少损失150亿美元,同时流失工作岗位超过10万以上。

事实证明,印度政府排挤打压中国企业是完全错误的决策。于是在9月11日,由印度官员透露,由于印度需要更多投资刺激经济,所以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全面放宽对华投资限制。

可问题又来了,时隔四年印度再度放宽政策,企图借此拉拢中方投资,究竟是不是一厢情愿呢?

信息来源:

世界金属导报:中冶赛迪设计供货的印度塔塔5873立方米高炉点火投产观察者网:关于中企投资限制,印度又改口了?观察者网:印度制造业受挫,分析人士:如果不成为中国供应链的一部分,就没法做任何事

0 阅读:30
评论列表
  • 2024-10-02 15:46

    资本只注重集团和个人利益,压根不会管国家理利益的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