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本月13日,有15人被授予了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有一位就是瑞金医院的终身教授王振义。
100岁的王振义,2011年时就曾被授予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荣誉集于一身的他,却始终认为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他认为的这件事,就是放弃了一个专利,却拯救了无数个生命。
当医者遇到“血癌”白血病在民间有着“血癌”之称,作为血液系统里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迅猛且致死率很高。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这种恶性疾病,从王振义踏入震旦大学医学院起,就萦绕在他的心头了。自幼生于上海,青年时在医学院拿到了博士学位,王振义在一个世纪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疾病患者打交道。
毕业后的第二年,王振义一边在广慈医院(瑞金医院的前身)工作,一边进行血液学的研究。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他认识到了白血病有多凶险。
可惜那时候还没有找到攻克的办法,各种类型的白血病不但发病迅猛,而且一旦进入晚期,病人几乎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
王振义试图去做些什么,可彼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除了每天面对病人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查阅和学习各种医学资料。
此时的他在积累,既是在积累临床经验,也是在积累攻克疾病的方法。
从1人到24人治愈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主要侵袭少年儿童的身体。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一位年仅5岁的患儿住进了上海儿童医院。
病情发展迅速,患儿全身的免疫系统已几近崩溃,意味着她的生命已开启倒计时。无计可施之际,王振义觉得应该把多年来的研究在患儿身上试一试了。
这种治疗方法,便是王振义经过8年研究,一步步成型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方案。这是王振义的独创,说实话究竟管不管用他本人也不知道。
由于病情发展迅猛,已经容不得再拖延下去。就这样,5岁的患儿按照王振义的方案开启了治疗。
每天主要的治疗,就是遵医嘱吃全反式维甲酸这种药。当小女孩吃药一周左右后,原先高烧不退的局面渐渐被控制,口鼻出血的状况也慢慢变好。
这意味着该治疗方案有效,在经过进一步治疗后,原本被判了死刑的小女孩竟然基本康复了。
奇迹在凶险的白血病领域竟然出现了。很快,慕名前往上海找王振义的病患越来越多。
仅在当年,先后有24位患有同样疾病的人接受了王振义方案的治疗,完全缓解率达到了90%以上。
王振义后来回忆道,当时有23名病人是被完全治愈了,最后一名病人配合化疗,身体也得到了完全缓解。
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而这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在医学上也很快得到了高度认可。那么,王振义创立的治疗方法究竟是怎样的呢?
被引用超过1700次的论文研究癌症被认为是人体内正常细胞在“叛变”后的异化。多年以来,临床上针对癌细胞的主要治疗思路就是杀灭。王振义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治疗上,则开启了一个新思路。
通俗一点说,王振义研究的方法不是杀灭癌细胞,而是通过诱导,让癌细胞重新变“好”。
在推出新的治疗方法之前,王振义在文献中曾注意到,说是白血病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子使其转化成为正常细胞。
可这仅仅是一种思路,如何具体实施,并没有临床经验可循。王振义结合临床病例,通过逆向思维开创了分化诱导剂,最终形成了后来完善的治疗方案。
王振义在以往的媒体采访中,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癌细胞就像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化疗方式杀灭癌细胞,可能会让孩子更叛逆,且治疗过程还会损伤正常细胞。
而诱导分化的治疗方案,就像是在劝导一个坏孩子,教导其慢慢变好,最终不对身体构成威胁。
有了成功的临床治疗案例后,王振义的新治疗方案,随后也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了国际知名的医学期刊《血液》上。
王振义开创的新方法,震动了国际血液界,从此他也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而且自此之后,围绕他新开创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
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当年的论文发表后,截止到2010年,被引用的次数就高达1713次。
而在临床治疗上,王振义的治疗方案很快在国内外推广开来。临床统计显示,针对早期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治疗,完全缓解率高达85%到90%。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方法不像化疗那样会引起副作用,同时也不会抑制身体造血,也不会导致身体出血。
但是,疾病的发展永远是不可预测的。就在越来越多的病患治愈后,也有患者出现了复发。
如何应对这一情况,王振义和学生又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方案。
“上海方案”,砒霜治白血病三氧化二砷,民间俗称的砒霜,多数人只知道它是毒药,并不知道在特定状态下可以治病。
这特定的状态,就被王振义用在白血病的治疗领域了。彼时的王振义身边有两个学生,一个叫陈竺一个叫陈赛娟,他们联合哈尔滨医科大学另外一个研究团队,创立并完善了这一全新的治疗方案。
陈竺后来回忆说,新的方法刚提出来时,周围都是质疑的声音,很多人以为他们这是在给病人下毒。最关键的是,究竟有没有疗效他们也不知道,必须得在病人身上用过后才知道。
就这样,顶着巨大的压力,王振义他们开始在复发的病人身上用药。具体的方案时,原来的药物配合三氧化二砷一起使用。
4个病人用药之后,身体情况又得以完全缓解,这意味着新的方法是有疗效的。后来,这一全新的方案又被称为“上海方案”,在国际上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经典治疗方案。
这里额外多说一句,与老师王振义一起提出新方案的陈竺,就是后来担任过卫生部长的陈竺,另一名学生陈赛娟,和陈竺既是多年的同窗同事,也是伉俪夫妻。
开创性的研究和补充治疗方案,最终让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成为人类第一个攻克的白血病。
放弃专利,药物售价只有300多元根据临床上的统计,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患者的5年存活率高达95%。而所有的治疗只需口服药物。
每30粒药,患者可复用10天,早先的价格只有11元到13元左右。即使到现在,一盒药物的价格也只有300多元,在众多治疗癌症的药物中,这几乎是平价。而且,这一药物也早已纳入医保。
整个治疗方案是王振义首创的,他其实完全可申请专利,假设申请的话,获得的财富将无法估量。
但从方案开创伊始,王振义就没有想过要申请专利,整个治疗方案乃至药物,被他全部贡献给了医学和临床。
王振义说过,作为医生,他首先要解决病人的问题。财富包括荣誉,是在这个前提下是可以提高的,而不是反过来。“不会想这个问题,我只想病人能好。”
多年来,王振义也一直践行着这番话。在提出开创性的治疗方案后,还在30年前,他就获得了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凯特琳奖。
2009年,他创立的治疗方案,被美国医学界列为规范性治疗方案。2011年,他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
除了荣誉等身外,多年来他获得的各类奖金也早已超过千万。这一笔笔奖金,王振义几乎全部捐出,时至今日他依旧居住在工作单位瑞金医院提供的职工公寓。
即便是该医院的终身教授,王振义也早已和医院签下合同,等自己百年后医院收回住房,子女不能继承。
他最喜欢的一幅画《清贫的牡丹》一直挂在家里,借此时刻告诫自己,哪怕荣誉等身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不认为自己做了很大的事情,自己只是做了医生应该做的事情。
王振义的这种心态,就像他多年以前大学毕业时背下的誓词。哪怕到了百岁的高龄,他还能清晰背出。
当年的医学誓词,早已成为王振义行医多年的实际行动。如今变成“报效祖国 服务人民”8个他亲笔书写的大字,刻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门口,激励着新一代医学生不断奋进。
结语:一门四院士围绕王振义,有一种说法是“一门四院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的家里出了四个院士。这四个院士,实际是指他自己以及带出来的三个在医学界最有分量的学生。
王振义自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来除了在一线看病,还负责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来,他在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领域都担任过教学工作。
学生陈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成就是在白血病治疗上的贡献,而且还是亚洲血吸虫病基因测序项目的带头人之一。
陈竺的妻子陈赛娟,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领域是权威。
另一名学生陈国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肿瘤治疗学的基础研究。
除此之外,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里,王振义还带出了33名硕士以及22名博士。可以说,王振义在医学界不但有自己的突出贡献,更是桃李满天下。
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并当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类。这是当年王振义从医学院毕业时,他们的医学誓词。
几十年里,他很好的践行了这段誓词。
参考资料:
《致敬!这位老人放弃专利,使得救命药一盒300元且纳入医保》 人民日报 2024年9月17日《王振义院士:“一门四院士”,师徒接力攻克白血病》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2018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