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上海深圳已出现3大怪象,值得每个人深思

郭嘉聊健康 2024-07-31 23:20:26

今年公布的GDP百强城市中上海高居榜首,深圳也位列第三,上海和深圳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也意味着更好的发展机会。

上海和深圳拥有的医疗、教育和资源都是顶尖的,很多年轻人都梦想着去大城市打拼,但大城市也是最先显现社会问题的地方。

有人在大城市出人头地,有人在大城市满身疲惫、一无所成,更坏的消息是上海和深圳已经出现3个怪现象,值得整个社会深思。

这3个怪现象将来会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向城镇蔓延,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单身男女越来越多

按理说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汇聚的优质青年也越多,人们更容易找到另一半,但上海和深圳的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上海和深圳的单身率在全国50个城市中分别排第四和第五,越发达的城市单身率反而越高,结婚和生育的年龄也偏高。

正是因为上海和深圳聚集了全国众多的优秀青年,他们对伴侣的要求可能更高。特别是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后对男性的薪资要求更高了。

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是全国对男性收入要求最高的5个城市,男性的收入都要在万元以上。

上海、深圳的平均工资都在一万元左右,如果女性的家境和工资很高,她们对男性的要求也会更高。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现实,但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散沙,大城市的物价、房价是小县城的十几倍,低工资无法保证两个人的生活质量。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现在的工作压力太大了,每天早出晚归,下班后还有各种加班,社交范围也局限在同事和熟人之间,没有时间找另一半。

大城市和小县城在观念上的区别也很大,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更开放包容,主打单身万岁,身边的朋友都单身,又没有父母旁边催婚。

单身在上海、深圳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家也不急着找对象。因为平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维持感情,他们更喜欢短期不麻烦的关系。

上述这些原因都是工作和观念造成的,还有一个无法人为改变的结构性因素,那就是男女比例失调。

单身率高的后果就是上海深圳的年轻人开始恐婚恐育,初婚年龄推迟到30岁左右,生育年龄也相应推迟。

近几年社会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大城市的都市男性女性还在打拼事业时,小县城的年轻人早已结婚生子,有些甚至生二胎了。

上海、深圳的常住人口都超过一千万了,而且呈现年轻化的特征,他们不结婚不生孩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国年轻人的态度。

今年6月,上海女人打败韩女的词条上了热搜。

因为相关数据显示上海的生育率低于全球生育率最低的韩国。

上海整个市的生育率为0.6,而韩国的生育率为0.65,也就是说有一半女性选择不生孩子,生育率低的后果是上海的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

上海生育率低会引起热议也是因为大城市对社会有一种示范作用,大城市不仅教育、医疗和各种资源走在社会前面,观念也同样超前。

这种超前观念是相对的,未来会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和小县城蔓延,最后引起普遍性的不婚不育,这也是各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生育的原因。

二、应届本科生的就业率下降

上海、深圳的就业机会比二三线城市多,薪资水平、消费水平也更高,年轻人往机会更多的地方走是理所当然的。

矛盾的是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下降了,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为何不爱去大城市了?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一线城市的本科生就业率从2019年的20%下降到2023年的16%。

二三线城市的本科生就业率有所上升,从54%上升到59%。

上海、深圳等老牌一线城市的优势虽然明显,但吸引力在减弱。

反而是一些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更受毕业生青睐,杭州、南京等城市的平均薪资虽然比不上深圳和上海。

但它们的就业满意度正逐渐超过深圳和上海,也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地,这也为更多毕业生提供了选择与机会。

上海、深圳的吸引力下降跟产业结构转型相关,传统产业淘汰后新兴产业崛起,而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又是长期过程,不能迅速满足需求。

毕业生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传统行业还未淘汰的二三线城市就业,随着传统行业集聚在二三线城市,它们的基础设施也完善起来。

大城市的高物价、高房价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租房成本和生活成本是周边城市的两三倍,无法保证生活质量。

如果要在城市长期发展就需要买房买车,结婚的成本比小县城更高,所以很多人在大城市打拼几年后都会回到家乡。

大城市人才遍地、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年轻人感到疲惫后会想要回到家乡治愈自己。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都希望离父母更近,择业时会优先考虑周边城市,不会大老远跑到深圳和上海面试。

此外,为了均衡区域发展,各大城市也开始抢人大战。政府推出各种补贴和落户政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乡镇还支持鼓励青年人返乡创业,给年轻人施展拳脚的机会,同时吸引企业投资来增加就业岗位,吸引人才回流。

国家这些年十分注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很多人看到农村的未来,在上海、深圳务工的人纷纷回去建设家乡。

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吸引力降低了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这一形势促进了人才流动,为其他城市的发展留出了空间。

三、疾病年轻化

上海、深圳的生存压力有多大?虽说这两年房地产行情不好,价格一直在下跌,即便大城市的房价下跌了,很多普通人还是买不起房子。

上海7月份的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65984元,深圳的房价为每平方米58682元,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600万左右。

而这两个城市的平均工资为1.3万元,一年不吃不喝只能存15万,买房子可以说是遥遥无期,而且人是不可能不吃不喝的。

很多去上海旅游的人都免不了吐槽当地的物价,旅行3天就花了7000元,但上海、深圳的平均薪资高是因为它们的物价高。

水果、蔬菜、肉类等基本的生活物资都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范围,娱乐和奢侈品行业也更加昂贵。

生活压力加上工作压力导致上海、深圳的年轻人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不再是老年人专属,出现了年轻化的特征。

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骨质疏松的人群在54.3%左右,患甲状腺、脂肪肝的人群在30%左右。

而20岁到29岁人群比40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得尿酸,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存在患肺癌以及各种胸部疾病的风险。

因为长期久坐,很多年轻人都患上脊椎病。有人戏称自己是“20岁的身体,60岁的脊椎”,这一现象在上海、深圳可以说十分普遍。

30岁本该是而立之年,身体素质各方面不会很差,但很多人都出现腰椎退化、肌肉劳损等症状,身体状况还不如刚退休的老头老太太。

7月25日“上海抑郁症患病率全国第一”的词条上了热搜,光是18岁以下的患病人数就超过了2800万人,占全国的30%。

而四川、天津和重庆等省份的抑郁症患病率都保持在5%以下。

可见上海18岁以上的人正遭受身体疾病的折磨,18岁以下的人群正遭受精神折磨,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缺一不可,缺乏这三者的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所以大城市虽然繁华,但生活在其中的人也许并不快乐,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离开上海深圳选择回县城工作的原因。

一个城市不仅要提高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人们的薪资,还要提高整体幸福感,否则城市将失去原本的活力。

结语

北上广深可以说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打拼地,由此产生了很多沪漂、深漂,很多人都很羡慕在上海深圳生活的都市青年。

好消息是他们可以得到最好的资源和机会,坏消息是上海深圳已经出现了上述3个怪现象,大城市在很多人眼里已经不是香饽饽了。

上海深圳在向前奔跑的过程中也要为年轻人做好生存保障,上海的物价是其他地方的两三倍,但最低工资标准为2690元。

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还领跑全国,可见大多数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可能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这3个怪现象也不是上海深圳专属。

参考来源:

华夏时报 2024.6.28《毕业生都去哪了?一线城市就业比例下降 “抢人大战”一触即发》

环球网 2019.8.6《95后“单身”地图公布 北京上海成最“单身”地区》

澎湃新闻 2024.5.24《上海总和生育率0.6,难题何解?》

凤凰网财经 2024.7.19《爱康刘华:我们身体隐患数据逐年提升,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

0 阅读:1

郭嘉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