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肺结节7毫米,本来切除一个肺段都不够,好在手术做了亚段切

代天康康 2025-02-20 09:48:48

王女士25岁,2024年7月,王女士在医院做了一次 CT 检查,结果发现肺部有很多结节,其中两颗较大,分别在左右肺。不过,当时王女士并未太过在意,只是跟医生说自己喉咙最近有点痛,怀疑是小感冒。医生表示炎症的可能性很大,建议王女士三个月到半年后再复查一次。

2025年1月,王女士到医院复查 CT,结果报告显示王女士的肺部仍有数枚结节,且右肺的那颗6毫米×7毫米的结节有高危倾向。于是,拿着报告,王女士先在网上咨询医生,医生给出的答复是大概率是微浸润腺癌,且结节位置很深,手术可能要切除不少肺组织。

听到这些,王女士忍不住落泪,剩下的话都听不进去了。王女士哭着将CT报告和与医生的聊天截图发给朋友看,朋友们都建议王女士多咨询几位医生,都觉得王女士这么年轻就患癌是不太可能的。

于是,王女士又在网上挂了专家号问诊,专家对比两张片子,说半年内结节无变化,可以继续随访观察。这样的回复让王女士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但王女士决定还是线下再找医生看看。

王女士找到浙江省内的一位肺科医生,医生看了王女士的片子,见到韩医生后,医生表示王女士右边的结节确实需要手术,因为密度不好,左边的则无需理会。王女士问医生位置不好是否要切除很多,医生给予了肯定答复。

看过肺科医生后,王女士悬着的心彻底沉了下去,也明白手术无法避免了,接受了自己生病的事实。但是,王女士还是想着最好能少切点,少受点罪,因为这前后问诊过三四个专家医生,都说要做肺段切除,甚至说一个肺段可能都不够,王女士内心实在难以接受。

王女士开始寻找手术医生,有位朋友给王女士推荐了一位医生,王女士就抱着试试的想法去问诊了。问诊时,王女士表明来意后,医生打开了王女士的CT 报告看了一会,然后说王女士的右肺结节看着确实需要手术,而且结节位置靠近肺门,很深,密度 -400 多,常规来说段切很合理,一个段可能还不够,但右下这一段挺长的,全切了挺可惜,他可以试试亚段切。

王女士不明白什么叫亚段切,医生拿起一张纸给王女士画图解释,说人的肺段就像橘子,可以分成一瓣一瓣,一个肺段为一瓣,他可以切掉这一瓣的根部,把外面那一截保留住,不过手术难度确实不小。

王女士听着很高兴,问医生大概要切掉多少,医生说右肺的一个肺段大概是全肺的十分之一,亚段肯定不超过十分之一。王女士对这个答案很满意,她找了这么多医生询问,就是想尽可能少切,这个答案也让王女士第一次有了面对手术的勇气。

决定做手术后,在等待手术的时候,王女士其实很焦虑,脑补了手术后各种不好的情况,比如开出来是浸润怎么办,分化很差又怎么办,脑袋越来越沉重,头痛症状明显,怎么都开心不起来,直到入院之后,王女士的焦虑情况才好了很多,不再胡思乱想。

手术当天,在手术室,医生给王女士戴上一个呼吸罩子,然后王女士就失去了意识。术后回到病房,王女士感觉自己还没有完全醒,迷迷糊糊的,痛感不强烈,能感觉胸口有点热热的,四肢特别重,像灌了铅一样,基本不太能动弹,也知道自己右边腋下附近被插了一根管子,胸口有异物感。

术后第一天,王女士镇痛泵过敏,又晕又吐很难受,还未进食,虚弱得厉害。王女士个人觉得,如果只是刀口的痛和管子的异物感,没有镇痛泵,这种痛感王女士也是能忍受的,但由于时不时呕吐,导致胸腔扩张等让王女士着实是疼痛难忍。

术后第二天,王女士下床去拍了胸片,感觉身体挪动、肌肉用力的时候会有点疼,但都是自己能控制的,痛了就立马停止动作,深呼吸,慢慢调整,慢慢挪动,所以都还能够忍受。当天下午,王女士就下床走路了,到晚上感觉痛感已经降到很低了,就是躺久了床,后背有点僵硬的痛。

术后第三天,只要动作不大,王女士身体没什么太痛的感觉,已经跟身上插的管子和平共处了。不过,当天下午就拔管了,拔管时王女士觉得挺痛的,拔管后王女士也并没有想象中舒服,肋间神经痛了一晚上,王女士觉得这个比前几天都难受。

术后第四天,王女士出院,出院之前王女士就从医生那得知自己的术中病理是微浸润,而且主刀医生说手术很完美,只切了大概三十分之一。王女士的家人还把当时拍的切出来的肺组织照片给王女士看了,说好小,就跟一片猪肝一样。

出院后,现在王女士很庆幸自己这么早就发现了坏的肺结节,也庆幸开出来是微浸润,切除就治愈了,更庆幸遇到了好的医生,给她保留了那么多肺组织。王女士希望自己的好运气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未来无病无灾,同时也祝愿大家都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0 阅读:141
代天康康

代天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