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占东北九省,看毛泽东是怎样布的局

晓露残荷角 2024-12-15 21:46:49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将东北地区划成9个行省,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

具体来说,安东省、辽北省原为辽宁省的一部分;松江省、合江省原为吉林省的一部分;嫩江省、兴安省原为黑龙江省的一部分。

当时东北还设有三个直辖市,直属于行政院,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和哈尔滨市。

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就已经明确的指出:东北那片土地,是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保障。

而蒋介石更是直接说明,东北,将是革命的归宿。

从这一点上看,毛泽东和蒋介石也可算是英雄所见略同。

而在整个抗战期间,国共双方都知道,一旦抗战结束,中国又将进入内战时期。

所以,在1945年8月,日本一宣布投降,在没任何商讨的前题下,国共双方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开始在东北这遍土地上派兵布局。

1945年8月10日、11日,毛主席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连发了七道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的命令。

其中2号命令直接发给冀热辽军区司令李运昌,要求他立刻开赴东北地区,配合苏联红军作战,并接受日伪军的投降。

李运昌接到命令后,迅速抽调1.3万人和四个军分区司令、四个地委书记以及2500名地方干部开赴东北。

最先进入东北的是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曾克林司令员和副攻委唐凯的部队,这是距离东北最近的部队。

曾克林接到命令后,立刻率领两个团还有朝鲜义勇军支队共4000多人向东北进发,迅速越过长城,在苏军的配合下拿下山海关后向沈阳进发。

此外,由抗联改编而来的苏联红军远东国际88旅,在周保中将军的率领下也和苏军一同开赴东北。

蒋介石也在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集中113个师约80万人,在收编的30万伪军配合下,兵分5路,沿平绥(北平-包头)、同蒲(大同-风陵渡)、正太(石家庄-太原)、平汉(北平-汉口)、津浦(天津-浦口)5条铁路线东进或北上,企图一举占领平津地区,进而吞并整个东北。

1945年8月11日,蒋介石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名义连下三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让延安的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动”,企图阻止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受降;

第二道命令,让伪军在驻地“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第三道命令,要求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

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利用美国的海空运输力量运送军队推进受降,抢占战略要点。

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援助国民党政府,支持国民党受降,并帮助其运送军队。

同时打出“和平建国”的幌子,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以拖延时间,准备发动内战。

同时,杜聿明被蒋介石派往东北,在美军军舰的协助下,杜聿明很快也进入了东北,负责抢占和控制这一地区。

几乎在同一时间,共产党这边也派出林彪赶往东北,统领东北一切军政事务,此时的林彪,刚刚三十八岁。

他的那个东北战场上的对手杜聿明,时年四十一岁。

1945年11月,杜聿明率领国民党军队从秦皇岛登陆,向东北进军。

他的部队迅速占领了锦州、沈阳等重要城市,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发生了激烈战斗。

共产党军队在国军强大的火力下,被杜聿明打得只好向松花江以北败退,先期进入东北的优势也失去了暂时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杜聿明的部队继续向北推进,占领了长春、哈尔滨等城市。他还试图进攻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根据地,但遭到了顽强抵抗。

但是,在占领东北的过程中,杜聿明与苏联军队也发生了一些冲突和摩擦。

苏联军队最初支持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活动,但后来由于与国民党政府的关系恶化,便逐渐减少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

尽管杜聿明在占领东北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他最终未能完全控制这一地区。

然而,中国共产党在一边谈判中也一边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方针。

1945年9月,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

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这一方针的核心是不惜放弃南方根据地,将部队北移,集中10余万主力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并争取控制东北。

要说在共产党得以顺利进入东北,还得益于苏联红军的协助,才让共产党军队在国军到来之前占领了营口和葫芦岛。

这甚中的地缘政治,主要是苏美开始了冷战搏弈,导致苏联临时改变了计划,把一些控制区让给了共产党军队。

但是,在苏军占领和撤出东北以后,国共两党在东北的斗争愈演愈烈,共产党军队占领的地盘几乎都被国军夺取,特别是一些重要地市。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东北,并积极开展工作,建立地方政权和组织群众。

而国民党军队在进入东北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和较量,东北地区的局势逐渐发生了变化。

中共方面及时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一方面将原先坚持在长江以南和皖中、豫西地区的部队,转移到山东等老解放区。

其中,晋察冀军区从第四军分区抽调了4个团的兵力北上,组建成军区第十旅,由四分区司令员马龙任旅长。

据相关资料记载,1945年9月,平山、建屏县(西)首批被抽调随军北上开辟新区的干部有100余人。

如宋文、张祥、张金春、郑浩、郜志远、孙学文、牛德俊、刘万春、张光升等。

紧接着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又进行第二次抽调,增加了30余人,有刘立华、段秀卿、郑瑞平、齐占文、田永丰、郑起茂、范有功等。

这些地方干部与马龙旅长带领的4个团一同随大军向东北方向挺进。

山东军区的主力部队,从9月底到12月初,山东军区先后组织三批主力部队奔赴东北。

此外,新四军军部及大部分主力也根据战略方针和部署尽快北移山东。

到1945年12月,全国各解放区调往东北的部队达10.7万多人,干部约2万人,其中有中共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20人(含4名政治局委员),大大加强了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力量。

另一方面从靠近东北的各解放区抽调近20万部队,日夜兼程向东北挺进。

共产党部队率先进入东北,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等。

这些措施为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和最终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终,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东北全境的解放,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和工业基地,对于后续的战争进程和全国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7
晓露残荷角

晓露残荷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