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价格是留着等外星人接盘?"东风本田S7公布25.99万元起售价后,某车友群瞬间炸出上千条消息。就连常年混迹4S店的本田铁粉都开始怀疑人生:"这价格够买两辆思域了!"
作为本田在国内首个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S7的定价直接捅了市场马蜂窝。预售阶段吹风的"20万交个朋友"彻底翻车,比Model Y焕新版还贵6400元的起售价,让网友直呼"日系车最后的倔强"。社交平台上,"智商检测车"、"电动CR-V刺客"等吐槽疯狂刷屏。

到底是本田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光环,还是这台车真有深藏不露的本事?
1.竞品围城:差价能买台老头乐拿S7开拓者版(25.99万元)和极狐阿尔法T森林版Pro对比,差价足以让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暴走——前者比后者多出的8万元,够买辆五菱宏光MINI EV当代步工具。
续航层面,S7的620公里被极狐688公里甩开68公里,更扎心的是,阿尔法T的零重力座椅、鸿蒙车机和可编程大灯全是标配。而S7的电子外后视镜、座椅通风等配置还要额外加钱,被网友戏称"买电机送车壳"。

再看顶配领航者版(30.99万元),这个价位已经够到小鹏G9 702 Max的射程范围。人家轴距直接飙到3.1米,续航多出82公里,XNGP智驾系统能自动超车变道,而S7的Honda SENSING 360连自动泊车都要选装。
就连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都来补刀:25.89万元的起售价不仅比S7便宜,座椅通风、氛围灯、前雾灯全部标配,让本田的"高配乞丐版"操作显得格外刺眼。
2.深藏玄机:钢板背后的偏执狂
但当你拆开S7的车身护板,会发现本田把省下的营销费全砸在了硬件上。
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被15层防护材料包裹,电芯之间塞满航天级气凝胶隔热层。更绝的是模块化设计——即便遭遇严重碰撞,也只需更换局部电池组,维修成本比竞品低60%。

车身框架更是武装到牙齿。全车超高强度钢占比超52%,A柱区域直接用上1500兆帕"金刚罩",官方测试中承受住9.6吨顶压(相当于4头非洲象重量)。有车评人调侃:"这车拿去当路障都能扛住泥头车冲击。"
就连最不起眼的轮胎都暗藏心机。265mm超宽胎比Model Y宽出30mm,过弯时抓地力堪比性能轿跑。试驾媒体实测:60码急转弯时,车身侧倾幅度比CR-V混动还小5度。

如果说新势力造车是在卷"冰箱彩电",那S7的工程师显然在搞文艺复兴。
50:50前后配重让这台2.1吨的电动车开起来像装了磁铁吸附。ADS全时自适应减震每0.002秒调整一次阻尼,过减速带时后排乘客的咖啡愣是没洒出来。车主实测显示:连续S弯道上,S7的操控极限比Model Y高出12公里/小时。
底盘调校更是藏着本田祖传秘方。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系统融入了F1赛车的几何参数,30多项专利技术让颠簸路面的滤震表现堪比魔毯。某赛道日玩家试驾后感叹:"底盘质感值回5万差价。"
但问题在于:这些需要亲身体验才能get的爽点,在直播间比参数的年代,还能打动多少年轻人?

当友商都在吹智驾系统时,S7的工程师还在死磕物理防护。
全车27个碰撞传感器能在0.01秒内启动6重断电保护,电池包不仅通过国标挤压测试,还扛住了美标3倍强度的侧面柱碰。更夸张的是低温表现:-30℃极寒环境下电量保持率90%,把某新势力-10℃就腰斩的电池按在地上摩擦。
这些看不见的"过度设计"让S7的验证项目多达5300项,比某些新势力多出1倍。就像给智能手机装防弹外壳的直男工程师,虽然不讨巧,但确实让人安心。

站在武汉工厂的流水线旁,或许本田自己也清楚:在价格战白热化的2024年,坚持"品质溢价"需要多大勇气。
那些多出25%的高强度钢、18%的电池防护成本、7%的悬挂系统投入,最终都转化成了价格表上的数字。供应链消息显示:"S7的单车利润比CR-V混动还低2个点,本田这次压根没想赚钱。"
但这种"技术宅式"定价策略,在比价文化盛行的市场注定水土不服。毕竟消费者不会为"千分之二秒调节的减震器"买单,除非他们体验过炮弹坑路面如履平地的魔幻感。

回看本田的电动化征程,S7像极了逆流而上的独行侠。它既承载着重现燃油车辉煌的野心,也暴露了传统车企转型的阵痛——当"工匠精神"撞上"彩电大沙发",情怀与现实的碰撞比任何碰撞测试都惨烈。

或许这款车的宿命,就是等待那些看透参数迷雾的清醒用户。在续航虚标、智驾画饼成为行业潜规则的当下,愿意为15层电池防护买单的人,可能比键盘侠想象的多。
至于25.99万元是贵是值?有位车主在论坛留言道破天机:"接娃放学时,其他家长问这车安不安全,我直接把车身钢材分布图甩群里,再没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