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社会,孩子们的童年无疑是相当丰富的,既有精美有趣的各式玩具,也有紧张刺激的电子游戏。可以说,爱玩是孩子们的共同点,通过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智力、发散思维,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时我们不禁好奇,那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孩子们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他们经常玩什么样的玩具呢?一时间,我们可能并不知道答案。后来,经过考古发掘与科学研究,在明定陵中出土的两件“百子衣”,明确告诉了我们答案。

众所周知,定陵是明朝的万历皇帝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这为进一步研究明朝的历史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其中,作为孝靖皇后的陪葬品之一的百子衣,上面鲜明地记载有很多儿童玩耍嬉戏的场景。

这一文物为深入研究明朝儿童的童年生活,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变迁,百子衣的主体已经遭到了破坏。但是,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细心修复,它的面貌逐渐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技术人员已经将其进行最大程度的修复,足以看清衣服上的各种图案。

这两件衣服上有很多嬉戏玩耍的儿童形象,向我们展示出了很多种古时玩具。其中,就有许多种类的“零成本”玩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孩子玩蝈蝈的场景,充分表现出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特点。

画面上显示,有一名儿童左手用自制工具扣住蝈蝈,用右手努力去捉这只蝈蝈。他还有一名同伴,同样也准备抓取蝈蝈。只见两名儿童玩得是不亦乐乎,仿佛忘记了回家这件事情。捕捉虫子作为一种玩具,已经成为儿童们喜闻乐见的事情。

他们抓到蝈蝈这类能够鸣叫的虫子后,就耐心地进行饲养。所以,蝈蝈就成为了古时儿童们最常见的“零成本”玩具。这种虫子并不算十分珍贵,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竟然是最有价值的东西,逐渐成为了孩子们最钟爱的玩具之一。

百子衣上还记载了儿童们玩蟾蜍的场景,这时一场典型的斗蟾图景。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蟾蜍好像并不受当今世人的青睐。然而,在古代社会,蟾蜍是一种吉祥好运的象征,所以就受到了古时儿童们的喜爱。

除此之外,据百子衣的记录,儿童们还比较喜欢捉小鸟等游戏活动。儿童们非常喜欢与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玩耍,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另外,儿童们还非常喜欢将一些植物作为自己的玩具。

儿童们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用灵巧的双手将很多种植物做成了独特的玩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推枣磨”的特色游戏。在夏天的时候,儿童们采摘三个新鲜的枣,将其中一个枣从中间削去,使它的枣核露在外面。之后,再用细细的竹篾挑起其他两个枣,将其放在枣核的上面。

在这时,这个小游戏装置已经制作完成了。随后,孩子们只需要用手拨动,这个装置就会转动起来,令人感到特别有趣。在现代社会,难以发现这种游戏的身影,好像已经消失在了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

在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一般家庭的孩子们便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做出了很多有趣的小玩具。这些小玩具无疑是零成本的玩具,不需要花费任何钱财,便可以拥有它们。简言之,这些玩具在某种程度上,给孩子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根据百子衣的记载,除了那些零成本的玩具之外,还有许多种技巧类的玩具。有很多古典诗词描绘了古代孩子们无拘无束放风筝的场景。到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春日里,孩子们纷纷结伴来到空旷的地方,准备放飞精心制作的风筝。

最早的时候,古人是用竹木制作的风筝,这种风筝能够依靠一定的风力轻松地升上天空。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学会了使用纸或者是绢布等材料桌风筝。百子衣上就鲜明地展示了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放风筝的场景。

一名儿童带着精美的风筝,在父母的陪同之下,来到了一片空闲的场地。只见他一边用右手紧紧地握住风筝线,一边尽力奔跑,准备将风筝升上天空。整个画面充满了童真的乐趣,将小孩子的欢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特别典型的技巧类玩具就是陀螺,这种玩具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明朝时期的陀螺主要有木头制作的,整个装置是实心的,并没有手柄。那么,怎样进行玩耍呢?孩子们只需要用特制的鞭子,不断对陀螺进行抽打。

就这样,陀螺的鞭子的作用之下,不停地进行转动。只要抽打陀螺的动作不停止,这个装置就一直保持着旋转状态,而且还能处于平衡之中。如果两人想要通过玩游戏分出胜负的话,就可以选择抽打陀螺这个游戏,看谁坚持的时间最久,谁就是胜利者。

第三种技巧类玩具就是毽子,它的结构十分简单。那时,只需要寻找两个铜钱,在铜钱的孔里放入几根羽毛,再用皮条粘紧就行。与抽打陀螺不同的是,踢毽子的运动量非常大,没一会,浑身就会出汗,身体会有劳累的感受。

这种剧烈的活动,足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标,能够很好地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这项活动在明朝的儿童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通过踢毽子,可以在寒冷的冬日,起到活血御寒的效果。许多人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慢慢掌握了很多踢毽子的技巧。

除了零成本玩具和技巧类的玩具之外,明朝的孩子们还特别喜欢观赏类的玩具。其中,比较典型的玩具就是拨浪鼓。这种玩具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制作方法不断在提升。

当时,拨浪鼓还没有成为儿童的玩具,而是一种朝廷的礼器。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了卖糖果的人的专用工具,那时的拨浪鼓有三种不同的型号。这三种型号就是根据鼓面的大小划分的,主要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别。

拨浪鼓的两边分别有一个由小绳子牵引的小锤,通过摇晃拨浪鼓,小锤就会击打在鼓面上,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声响。再后来,这种拨浪鼓经过简单的改造之后,就成为了孩子们的玩具。孩子们在玩拨浪鼓的时候,不自主地就会联想到买糖果的货郎。

孩子们对糖果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对其是相当喜欢。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无疑加深了孩子们对拨浪鼓的喜爱。百子衣上又记载有竹马这种玩具,在明朝的时候非常受欢迎,曾经盛极一时。

孩子们骑着竹马经常进行角色扮演,有时会扮演状元这一角色,十分威风地坐在竹马上,向人们展示高中榜首的喜悦之情。估计我们对“青梅竹马”这个四字词语相当熟悉,这与爱情息息相关。然而,在古代的时候,竹马之情并非象征着爱情,而是代表着深厚的友情。

百子衣所记载的明朝儿童们生活场景,为我们描绘出了孩子们的自由嬉戏的图画。他们骑竹马、放风筝、抽打陀螺、玩蝈蝈等等,通过进行这些精彩的游戏活动,不仅增强了体魄,还收获了童真的快乐。尽管他们的玩具种类是十分有限的,但是他们的乐趣丝毫没有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