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到老妇家做客,老妇:这位置你不能坐,皇帝:大胆,赏黄马褂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04-17 14:04:38

前言

人们对清朝的皇帝总有一种比较喜欢微服私访的印象,但是实际上,有过微服私访经历的基本只有康熙和乾隆这爷孙俩。

和乾隆微服私访大部分时候就是为了游乐不同,康熙微服私访还是相当心系工作的,能够在微服私访的同时发现许多现实问题并着手解决。

相传,康熙当年微服私访的时候来到了一个老妇人家中歇脚,老妇人家里有一个盖着布的显眼柜子,康熙想都没想就坐在了这个柜子前面。

没想到老妇人见到之后大发雷霆,甚至将他们赶出家门,而康熙在听过解释之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赐了她一件黄马褂,这是为什么呢?

一、皇帝为什么要微服私访

微服私访这件事对于皇帝来说是件好事,毕竟皇帝成天住在皇宫里,接触到的只有金尊玉贵的生活和大臣们呈上来的奏章。

而大臣们给皇帝的奏章又只写想让皇帝看见的,因此必然是通篇锦绣文章,给皇帝歌功颂德、夸耀国家在皇帝的治理下多么国泰民安。

这种拍马屁的内容皇帝固然喜欢,毕竟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但是对于有理想抱负的皇帝来说,根本不愿看这种看上去洋洋洒洒文采斐然实际屁用没有的文章。

他们更愿意看的是大臣在奏章中言简意赅地写清楚自己在工作中干了什么、负责的事务进展如何、治下的地区有什么变化,这才是一个皇帝需要了解的。

就比如雍正就给地方大臣呈上来的请安折子回复过“朕深厌此种虚文”,让大臣们以后没事不用发这种浪费他处理政务的时间看的没用东西。

因此,皇帝其实对大臣们的“政务报告”到底有用没用心里其实非常清楚,就是愿不愿意戳破君臣之间这层和睦关系的薄膜罢了。

而当皇帝总是接收不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时候就会想办法主动去探求,一是让心腹去代替自己暗中调查然后将结果报给自己,二就是微服私访,眼见为实。

出于这种原因,康熙在位期间就经常到北方去微服私访,因为在他的统治下,汉人居住的地区逐渐趋于平稳,经济也发展起来了,因此不需要康熙太操心。

但是北方部落就不一样了,满清统治者自己就是出身游牧民族,他们最知道游牧民族是相当有血性的,不好管,一个不服气说反就反。

因此康熙尤其关心蒙古部族的生活和政治状况,毕竟他们作为曾经建立了疆域极为广阔的元朝的后代,如果真有什么不臣之心,那可真是对清朝伤筋动骨。

这一天,康熙就带着侍卫们离开了紫禁城,穿着百姓的寻常衣物来到了蒙古族的草原上,骑着不起眼的驴子,隐姓埋名地四处走访调查。

驴子走起来没有马那么平稳,因此康熙走了一段时间之后就累了,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蒙古包,于是就带着侍卫们休息一下。

二、草原上蒙古包歇脚

这个蒙古包的主人家只有一个老妇人留在家中,年轻人们可能都外出放牧去了,老妇人在家也没闲着,做着一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

康熙让一个侍卫过去跟老妇人说他们在草原上走了太久,好不容易见到一个蒙古包,能不能让他们休息一下,他们会付报酬的。

草原上的人们毕竟很少有机会经历人心之间的尔虞我诈,因此都是相当淳朴、互帮互助的,听到这行旅人又饥又渴,老妇人赶紧将他们请到了自家的蒙古包中。

康熙闻言长舒一口气,心想终于能休息一下了,于是率先走进了老妇人家中,只见这个蒙古包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却非常干净整洁。

在锦衣玉食中长大的康熙对此非常满意,就算不够华贵,但是足够整洁也能让他不那么抵触。

在在这个蒙古包中,有一件东西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摆在桌子上的一个被干净华丽的布盖着的东西。

这块布上的花纹华丽程度和这个蒙古包中其他用品格格不入,因此康熙多看了两眼,但是他见过的好东西太多了,很快就对它失去了兴趣。

因为身份最尊贵,因此康熙理所当然地坐到了桌子的正前方,正好将那块布盖着的东西挡的严严实实,他一点都没有注意到。

但是为客人们做好了草原特产的奶茶端进蒙古包的老妇人看见之后脸色却突然变了,对康熙说:“客人,你能不能坐到其他地方?”

康熙很奇怪,坐哪不是一样的么?于是反问道:“为何?坐在这里是有什么不妥么?”

老妇人对他说:“你身后那块布下面盖着的是皇帝陛下的画像,我不希望有人坐在前面挡住皇帝陛下的龙气。”

说完,老妇人还郑重其事地拿下了盖着画像的布,然后虔诚地向它拜了一拜,然后又朝着京城所在的方向行了一个大礼。

康熙看到这画像上的“自己”之后就笑了,这画像上的人和他长得只能说毫无关系,管不得老妇人这么虔诚,但是却没有认出来自己呢。

但是子民这么认可自己还是让康熙心中非常愉悦,更何况老妇人还是蒙古部落的人,这就代表有更多蒙古人对自己非常认可。

三、虔诚的老妇人

于是康熙就笑着对老妇人说:“老人家,大家都说不给活人立生祠,皇帝现在活得好好的,您可不能这么祭拜他啊,再说皇帝也不过是个普通的人而已嘛。”

一旁的侍卫们听到康熙这么说自己简直要汗流浃背了,皇上好好的说什么生生死死的,再说您能算是普通人么?

而老妇人听到之后瞬间生气了,抄起一旁的牧羊的鞭子就赶他们离开自己家:“你们这群没有礼貌的人从我家出去,我家不欢迎不敬爱皇帝的人!”

康熙他们没想到老妇人反应这么大,于是赶紧让侍卫去跟老妇人好声好气赔个不是,说是他们不懂规矩了,老妇人生了一会儿气之后,这才又让他们进去。

康熙对老妇人为何这么近敬爱自己非常好奇,如果是平时的时候,还有可能是官员为了讨好自己安排人表演的。

但是现在他是微服私访,根本没有官员知道他来了草原,因此老妇人的敬爱只可能是发自内心,于是他问到:“老人家,你为何这么尊敬皇上呢?”

老妇人陷入了回忆,对他们说:“从前我们在草原上过的日子是非常苦的,打仗让我们家破人亡,财产也没了。”

“但是皇帝继位之后对我们草原上的部落非常好,我们这才能够安心地生活,日子也逐渐好过起来了。”说完,老妇人对着画像又是虔诚一拜。

这种的发自内心的赞美让康熙十分受用,于是就对老妇人说:“老人家,不瞒你说,我们就是从京城来的,有幸见过皇上,你这画像和皇上长得完全不像啊!”

老妇人大惊失色,赶忙问道:“那皇上长什么样子?”

康熙想了想,总觉得自己夸自己有点羞耻,于是就让侍卫从包袱中拿出了自己的黄马褂给了老妇人,说:“你拿着它,过几天会有人来取这件衣服,到时候你就知道皇上长什么样了。”

结语

几天之后,果然有康熙派来的人找到了拉老妇人索要黄马褂,并对她说不管想要什么都可以提出来,钱财更是会赏赐给她很多。

老妇人这才知道那天的一行人原来就是皇上和他的侍从们,怪不得信誓旦旦地说过几天她就能知道皇上长什么样,原来是因为已经见过了。

而老妇人面对眼前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并没有过多索求,只是请求让她将这件黄马褂留下来作为纪念。

康熙爽快地同意了此事,据说这件黄马褂至今还收藏在蒙古某户人家的家中当做传家宝呢。

0 阅读:119
陌闻上下五千年

陌闻上下五千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