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高,水湿困脾中医辨证这样解

青囊译录 2024-11-29 07:25:54

现在很多人测血压的时候,高压(收缩压)基本正常一般都是120-140mmHg之间,但是低压(舒张压)却常常在90-100mmHg,有的甚至超过100mmHg。这样的情况一般认为压差小,不仅不利于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出现心梗或脑梗。

具体原理可以参考自然界中的象,比如,我们看黄河河床抬高的地区一般是在平原,水流落差小,流势较缓和的河段。河床抬高就意味着泥沙淤积过多,盈水期就有溃堤的风险,防汛压力大。而在黄河上游丘陵山区,河道流动的水落差大,反而河床没有淤积过多泥沙,因为水势较猛,泥沙顺势而下根本形不成淤积。

反过来看人体气血流转之象,与自然界中河流之象亦是同理。压差小就意味着流动速度较慢,容易导致血脉瘀堵,进一步影响健康。

笔者在临床观察低压高的患者时,发现一个规律,凡是高压正常,低压高压差小的患者,在八纲辨证之时,这类人偏阴证占绝大多数,低压高患者往往伴随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疼,仿佛有绳子捆着一般,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以沉涩,濡迟多见。

若按六经辨证,此类患者常以三阴证为主,部分还会有寒热错杂之象,理当升阳健脾,温中利湿。

针对此类患者笔者常以温中下焦为主,调和阴阳,由症状逆推证候,见证用方,临证常用方以附子理中汤,外台茯苓饮,柴桂干姜汤,乌梅丸,橘枳姜汤,等等加减联合使用。

这里有一个病例是用外台茯苓饮合附子理中汤化裁治愈,展示出来供大家参考。

患者梁某,男45岁,主诉,常觉得胃胀反酸,尤其是吃凉的东西后非常难受,大便不成型,小便不频有前列腺症状,还伴有头晕身重,动则汗出等情形,血压142/95,睡眠质量差,稍有动静就会醒。舌质淡水滑苔,脉沉弱。辨证为太阴少阴合病,予以外台茯苓饮合附子理中汤:

党参12,干姜10,白术15,茯苓30,陈皮30,枳实10,生姜20,炮附子10,甘草6,泽泻9。五副水煎服。

患者五天后复诊,腹胀满,汗出多,头晕等症状缓解,偶有打嗝,去掉附子,加入姜半夏20克,调整后仍用五副。

后来患者反馈诸症缓解,血压恢复到125/82,叮嘱其少吃寒凉就停药了。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在注解外台茯苓饮时讲:心胸中有停痰宿水,即胃中有水饮。胃中有宿饮,因常自吐水,但吐出水后,胸自心下仍有气胀满,而不能食,本方有祛水饮、消胀、进食之作用,故治之。

茯苓饮由橘枳姜汤加味人参、茯苓、白术而成,《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曰:“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偏于停饮,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偏于气滞或兼气逆的,用枳姜汤。再加人参健胃使正气得生,复运化之机,亦无破气之虞;茯苓、白术利尿化饮,以开水邪之去路而无停蓄之患,亦绝兴波助澜之忧;诸味合力,用治中虚水停,气满不能食。方中橘皮既能消胀除满,又能祛水化饮,原方剂量为二两半,胡希恕先生主张加重其用量,故处方中重用陈皮30g。

冯世纶教授认为本方加半夏则效尤捷,不问其吐水与否,若以心胸满、不能食为主症,活用于胃炎、胃下垂,以及溃疡诸病,均有验。本例患者即存在心下痞、不能食,故处方以茯苓饮加半夏汤加减。

2 阅读:100
评论列表

青囊译录

简介:传承原汁原味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知识,为有需要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