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脓篇(所录诸方请收藏以备查阅)

青囊译录 2024-11-26 06:56:24

在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中提到了“大黄牡丹汤证”、“薏苡附子败酱散证”、以及“排脓散证”和“排脓汤证”。这些方子都很简单,但是都需要辨证准确方能快速起效。今天除了介绍经典中记录的排脓诸方,还收集了其他文献中关于排脓的方法,一并记录以便查阅。

大黄牡丹汤证:

方剂组成:大黄四两(12克)、牡丹皮一两(3克)、桃仁五十个(20克)、冬瓜仁半升(15克)、芒硝三合(9克)。

用法:水煎,芒硝溶服。

本方证是针对肠痈的,证见少腹肿痞,患肠痈的病人,少腹部肿胀而痞满;用手按压肿处,病人感到如像患淋病那样刺痛,但小便却和平常一样正常;时时发热,自汗出,又复畏寒怕冷。若脉迟紧的,是脓未成,可以用下法治疗,以大黄牡丹汤主治,服药后,大便应当下污血;若脉象洪数的,为肠痈已经成脓,就不能用下法了。成脓当用下面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证。

使用大黄牡丹汤注意事项:

(一)、若脉洪数,乃热毒壅积致血腐肉败,脓已成熟,故当慎用攻下。

(二)、本方之大黄与他药同煎,后下芒硝,以取大黄苦寒清热及活血化瘀之功。

(三)、凡重病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合并腹膜炎、婴儿急性阑尾炎、妊娠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寄生虫病等,均不宜用本方。

(四)、老者、孕妇、体弱者,宜慎用。

薏苡附子败酱散证:

方剂组成:薏苡仁30克 附子6克 败酱草15克。

用法:上药三味,杵为粗末。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顿服,小便当下。

患肠痈的患者,其身上皮肤粗糙,似有鳞甲;腹部皮肤紧张,但是用手按却是濡软的,用力按压又有肿胀感,而腹中并无积聚硬块,身不发热或发热不明显,脉数但无力,这就是肠内有痈肿(已化脓),当用薏苡附子败酱散。

使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注意事项:

(一)、本方适宜于肠痈日久,内已成脓,且阳气不足者。

(二)、临床有时也会见到肠痈脓已成患者伴发热,但一般非高热,需结合上述症状综合考虑,不能仅凭身发热就认为肠痈脓未成。

(三)、若肠痈已化脓,而阳气未虚,见脉数有力者,则用《备急千金要方》肠痈方(薏苡仁、牡丹皮、桃仁、冬瓜仁)加败酱草为宜。

排脓散证:

方剂组成: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用法: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以药测证,本方当有外伤后,患处成脓,伴有红、肿、热、痛,按之有波动感,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排脓汤证:

方剂组成: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

使用方法: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以药测证,本方以肺痈,喉痈,喉痹,脓成初溃,咳吐脓血腥臭,或咯血,恶寒身热,烦渴喜饮,舌质微红,苔白薄或黄薄,脉数为主要脉症。

按照胡希恕先生的讲解:这两个方子,都是有方无证,可见都是通用方。排脓散方,枳实、芍药、桔梗,枳实芍药散加上桔梗就叫排脓散,桔梗也能排脓排痰。枳实芍药散行气,芍药也是血分药了,枳实芍药散根本就能排脓,行气排脓,加上桔梗更有力量。我们用这个药的症候,假设这个人有腹痛,这个药就是以行气为主, 枳实芍药散治疗肚子痛啊, 所以妇人腹中痛,以法当用枳实芍药散,那么吃了这个腹痛还不好,肯定有瘀血,就要用下瘀血汤。根据这个方剂为主而加上桔梗,假设用这个方子的时候,需要排脓,那么他有些气滞腹痛的情况,用它当然就更好了,书上没有证,是没有证候的,大概都是通用方,一般的排脓啊这个方最平稳不过了,没有什么大热药大凉药,寒热都可以用。

这里有两个应用排脓散和排脓汤的病案,供参考:

案一:廖某某,男,14岁,学生。1990年10月7日初诊。主诉:鼻塞,流黄浓涕已3年,常因感冒使病情复发。西医诊断为“慢性副鼻窦炎”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显,病情缠绵难愈。现症:鼻塞不通,语声重浊,嗅觉迟钝,涕黄而浓,无臭味,难以擤出,头晕不痛,眼眶易感疲劳查体温36.8℃,舌质红、苔薄黄而腻,脉细滑。中医诊断:鼻渊。方以排脓散加味。处方如下:桔梗10g,赤白芍各9g,枳实9g,浙贝母9g,薏苡仁15g,辛夷花9g,苍耳子9g,桃仁6g,红花6g,黄芩8g,甘草3g,9剂。二诊:涕色转清,量多易出,苔薄黄,脉细滑,上方减去浙贝母、黄芩,加黄芪10g,6剂。三诊:服上方3剂后,鼻塞已通后复因感冒,又流少量黄色鼻涕,上方去黄芪,加浙贝母9g,守此方据证加减,续服13剂后病愈。嘱其常服玉屏风散,加强锻炼,避免感冒,患者情况一直良好,随访至今未再复发。(胡建和,辜宝祥,排脓散加味治疗鼻渊,江西中医药,1993,24(5):25)案二:王某,女,33岁,2005年9月13日就诊。主诉:小腹疼痛10余日。伴带下增多,色白,有异味,阴痒,二便正常,纳差,咳嗽,平时月经正常,经前小腹及腰胀。舌淡红,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子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中医诊断:带下。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排脓散合排脓汤加味:枳实10g,生芍药10g,桔梗9g,甘草6g,生姜4片,大枣6个,皂角刺12g,贯众15g,薏苡仁30g,苍术10g,海螵蛸20g,浙贝母10g,蒲公英15g。3 剂。二诊:服药之后带下立即消失,小腹疼痛减轻。白带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以及衣原体检测均为阴性,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蒋健,朱抗美编,金匮要略汤证新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3,第397页)

排脓散在各类文献中组成也有区别,比如:

《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排脓散:人参、黄芪,白芷,五味子各等分,捣为粉,水冲服。功效:益气排脓,用于肺痈咳吐脓血。

《外科正宗》中记载排脓散:黄芪 、当归 、金银花 ,白芷 、穿山甲、 防风、 川芎、 瓜蒌仁各3克;

用法:以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或为末,每用6~9克,空腹时用蜜汤调下。

功用:益气活血,润肠排脓。

主治:肠痈,小腹胀痛,里急后重,时时下脓,脉象滑数。

《千金方》中记载排脓散:肉苁蓉3分,铁精3分,桂心3分,细辛3分,黄芩3分,芍药3分,防己3分(一作防风),人参3分,干姜3分,川芎3分,当归3分,甘草5分。

用法:研成粉末,温酒冲服,日三次,夜一次,连续用十天,脓血出多勿惊,是去腐肉之象。

主治:乳痈。

19 阅读:711
评论列表
  • 2024-11-27 13:18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青囊译录

简介:传承原汁原味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知识,为有需要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