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浩源妈妈
晚上回到家,看到桌子上一张二维码,下面写着:小升初暑假衔接班。
我这纳闷儿:今天不是去开家长会了吗,咋还报上班了?
孩子爸说:“这是出校门的时候有人给发的,你不知道,幼儿园门口更多哈哈”。
是哈,想想哥哥幼儿园大班那会儿,班里妈妈接娃放学时,讨论最多的就是:“你家娃报幼小衔接班了吗”?
今天就说说“暑假要不要报幼小衔接班”的问题吧,因为这是家长怎的最多的,感觉比小升初、初升高还紧张哈哈。
有家长说:咱们小时候哪有什么这班那班的,寒暑假不耽误疯玩儿,不照样能学会。
但很多家长就不这么认为了:时代不同了,人家都报衔接班,自己家孩子如果不报的话,上了小学就跟不上。
真的特别理解家长们,既想让孩子有个开心的童年,又不甘心孩子输在“起跑线”。
说实话,这种矛盾又焦虑的心情真的很折磨人哈哈。
我倒是觉得,既然赶上了这么一个“卷”的时代,那就不如去适应它,不去过度纠结。
如果报班呢,家长可以省心一些,不用因为上了一天班,还要回家辅导孩子而心烦,间接的避免了影响亲子关系的风险。
我们小区有一位90后的家长,不但不报班,在家也从来不刻意去教孩子课内知识,就坚持做一件事——陪孩子阅读。
真是主打一个“有个性”,关键是人家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一位资深幼小衔接班老师直言:无论选择给孩子报班或者不报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多阅读,多识字。
我家俩娃都没有报过班,说实话,哥哥大班那会儿我纠结过,可当时觉得,自己小学能学会的东西,孩子肯定也能学会。
再一个就是,担心孩子早早的把知识学一遍之后,感觉自己已经都会了,上课就容易开小差,最后来个“一瓶子不满,半瓶晃荡”,那就得不偿失了。
但上了一年级之后,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因为哥哥识字太少,题目都读不下来,经常需要老师帮忙,别的小朋友半节课就能做完的试卷,哥哥需要一节课。
从那开始,每天睡前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读书,很多时候都是手舞足蹈,孩子听的带劲儿,也间接满足了我的“表演欲”哈哈。
那段时间,孩子识字量大增,慢慢的可以自己读书,做题速度快了,明显感觉孩子开心自信了。
在弟弟幼升小的时候,我完全没有焦虑不安的情绪了。
因为在陪哥哥读书的同时,弟弟也跟着一起听,一起读,加上正在识字敏感期,弟弟入学时的识字量已经很不错了,完全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
而且感觉理解能力、社交能力等都很不错。
个人感觉,小学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少,也比较简单,只要孩子认真听讲,都能有不错的成绩。
关于识字方面,我用的方法就是生活+阅读。
1:走到哪,读到哪
其实你会发现,孩子在3—6岁左右识字敏感期时,好奇心会非常强,这个时候也是识字量大爆发的时候。
走到哪,只要看到有字的地方他们都会抬起头来读读,有不认识的会主动问你。
有一次,弟弟把“五金”读成了“五全”,旁边哥哥给纠正之后,小哥俩哈哈大笑,这一下,弟弟把这个“金”字和“全”字整得明明白白。
在生活中识字,既有趣又有成就感,说不定还能识字量翻倍。
2:通过阅读
买书一定要买孩子喜欢的,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选,尤其是一开始,一定不要功利心太重。
另外,我也不太给孩子买识字卡、识字书等这样的“识字工具”,这样死记硬背的识字方法着实有些枯燥,也容易让孩子失去识字的乐趣。
不过哥哥有一次看中了一套识字书,叫作《爱上汉字》还这不错。
这是家里为数不多的“识字工具书”,也是小哥俩翻不够的一套书。
它有趣的地方在于,里面每个汉字更像是一个个符号。
它们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的过程就是汉字的一次趣味变形计,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每看到一个新的汉字,孩子们都像发现宝贝一样:啊,原来这个字以前长这样呀!那种好奇心就被激发出来了。
而且里面还有朗朗上口的歌谣,经典的历史故事,让孩子记忆起来更轻松。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搭建汉子网络,建立汉子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轻松由一个汉字认识一串汉字。
这套书共8本,20几块钱,每本也就3块来钱,比报班强太多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识字的孩子来说,不要总想着让一天记住几个字,找到正确的识字方式,孩子识字量真的可以是爆发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