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年,唐中宗驾崩后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就携手太平公主发起了“唐隆政变”,诛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得知消息后,上官婉儿立即手捧诏书、盛装出迎。
谁知,上官婉儿刚表明自己拥护“李唐皇室”的立场,就被李隆基一刀斩落马下。
一代才女,就此陨落。
说起上官婉儿,熟悉唐史的朋友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是与武则天、太平公主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一位奇女子,她不仅身世坎坷,人生经历如过山车一般,就连她的身份,说出来都让人瞠目结舌。
她先是唐高宗的才人、武则天的秘书,后是唐中宗的昭容兼女宰相,同时又是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的闺蜜,安乐公主的死敌,还是武三思和崔湜的情妇。
毫不夸张的说,在武周及唐中宗时期的大唐权力中心,哪里都能看到上官婉儿的身影。
谁能想到,在遇到武则天之前,上官婉儿只是一个罪臣之后、掖庭官奴。
上官婉儿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权力顶峰的?
既然她能力出众、才学过人,李隆基为什么要杀掉拥护自己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的身后事又是如何处理的?
……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都对这位奇女子津津乐道,试图解开这些谜题。
直到2013年9月,陕西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地,关于她身上的种种谜团,才最终得以解开。

公元664年的一天,唐高宗正在和宰相上官仪密谋废后的事。
不料,隔墙有耳,两人还没商量出个眉目,武则天就得到消息,气势汹汹杀过来了。
唐高宗一见武则天,气势就先矮了一半。
武则天直奔正题:“听说陛下准备废掉我这个皇后?”
唐高宗被吓得不轻,急忙甩锅:“朕没有这个想法,都是上官仪这个老贼撺掇朕的。”
武则天登时大怒:“来人,将上官仪连同儿子上官庭芝抄家问斩,女眷全部没入掖庭为奴。”
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召仪与议。
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
帝使草诏。
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新唐书》
就这样,上官婉儿刚出生不久,她当宰相的祖父和当周王僚属的父亲就因“离间二圣,无人臣礼”,成了武则天的刀下亡魂。
她和母亲郑氏则从官眷夫人、小姐,成了掖庭的奴婢。
虽然说境遇一下从天上掉到了地下,可郑氏依旧不改初心,仍像从前在宰相府一样精心教导上官婉儿读书识礼。
上官婉儿也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小小年纪便展现出了不凡的文学天赋。
在她14岁那年,武则天听说上官婉儿才情出众,便想对她考较一番。
结果,婉儿不仅毫不怯场,反而文思泉涌、对答如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一篇文辞优美、立意高深的文章。
武则天看后大为赞赏,当场宣布免去了上官婉儿的官奴身份,并封她做了唐高宗的才人。
从此,上官婉儿跌宕起伏的宫廷人生,就此拉开了帷幕。

虽然名为唐高宗的才人,但上官婉儿实际上需要服务的老板,并不是唐高宗,而是武则天。
她就像武则天打出的一面“不拘一格收人才”的旗帜,她用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才华为武则天执掌宫中诰命、搜罗天下人才。
就像她小时候没有辜负母亲一样,已走上政坛的上官婉儿凭借出众的才华和智谋,也没有辜负武则天的期望。
随着武则天对她越来越信任,上官婉儿手中的权势越来越大。
公元690年,时年67岁的武则天正式登基,打破了男权统治的传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在一片李唐王室的反对声中,上官婉儿身为女性,坚定地站在了武则天身边。
武则天投桃报李,对她的信任更胜从前,不仅让她继续网罗天下人才,还让她手握生杀大权、参与决策军国大事。
上官婉儿名声大噪,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巾帼宰相”。
“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至若幽求英隽,郁兴词藻。国有好文之士,朝希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景龙文馆记》

公元705年,81岁的武则天病重,上官婉儿见武则天大势已去,便背弃了旧主,转身投靠了皇太子李显,并里应外合,协助李显发动了神龙政变,提前结束了武则天的政治生命。
同年,李显即位为唐中宗,功不可没的上官婉儿也从正五品才人,一跃成了正二品昭容。
这一年,上官婉儿41岁。
虽然已过了女人容貌的”黄金时期“,可她的政治生涯却迎来了另一个高峰。
这段时期,上官婉儿得以“独掌制诰”,成了皇帝身边唯一一个负责起草诏书的“女官”,其权力之大,更胜武则天时期。
“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旧唐书》
身居高位之后,上官婉儿仍不满足,她见中宗懦弱,又转而开始结交既强势、又有野心的韦皇后。
她巴结韦皇后的方式相当独特,那就是把自己的情夫武三思当做礼物一样,送入了宫中,使他成了韦皇后的枕边人。
韦皇后对武三思的服务很满意,上官婉儿就此又和韦皇后绑在了一起。
为了更加讨得韦皇后的欢心和攫取更大的权力,上官婉儿还时常劝诫韦后,要学习婆婆武则天,废掉中宗,自己当皇帝!
“时昭容上官氏常劝后行则天故事。”——《旧唐书》
韦皇后被说得十分心动。
在共同的男人和共同目标的驱使下,上官婉儿和韦皇后的关系一度非常亲密。
常言道,天下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上官婉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的真理性。
公元707年,时任太子的李重俊因受不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步步紧逼,遂决定矫诏发兵,彻底铲掉韦皇后一党。
在李重俊在宫外杀掉武三思等人后,带兵直奔宫门而去。
惊慌失措的韦皇后和唐中宗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甘愿交出上官婉儿任凭他处置,但前提是李重俊得先退兵。
上官婉儿虽然恨得心里骂娘,却还是急中生智道:“太子之意乃先杀上官婉儿,尔后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也就是说,太子杀了我之后,你们有一个算一个,也他娘的跑不了。
唐中宗一听这话,才打消了将上官婉儿交出去的念头,三个人才一起跑了出去。
虽然“景龙政变”后,李重俊兵败被杀,但上官婉儿经此一劫,又抛弃了韦皇后,开始为自己谋划后路,她看上的新东家就是武则天生前最疼爱的女儿、朝中势力日盛的太平公主。

公元701年6月的一个晚上,年仅54岁的唐中宗突然暴毙身亡。
有人说,唐中宗是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给毒死的,而她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效法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女皇帝。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为她们设置障碍的第一梯队人物,就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
为了防止韦皇后把持朝政,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共同起草了一份唐中宗的遗诏,诏书内容主要有三点:
第一、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
第二、任韦皇后为知政事;
第三、由相王李旦辅政。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本意,是希望平衡韦后和李唐王室的势力,防止一家独大。
可到了真正实施的时候,却被宰相宗楚客篡改成韦皇后专政了。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棋差一招,暂被韦皇后占了上风。
见时机成熟,韦皇后很快为梦想付诸了行动。
她先是扶植李重茂登基称帝,又牢牢控制住了他,然后把守卫宫城的禁军和朝中的关键岗位,全部换成了自己人。
宰相宗楚客信心满满,认为韦皇后君临天下的时机已经到了。
眼下只需搬掉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这两块绊脚石,就大事可成了。
然而,宗楚客却严重低估了这俩人的胆识和在朝中的势力。
太平公主身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她的手段和影响力自不必说。
在听到韦后要对自己下手后,太平公主当即找到了相王李旦的三子李隆基。
在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后,7月21日夜晚,李隆基突然率羽林军攻进了皇宫。
先后将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她的驸马武延秀等人斩首。
感到形势有变的上官婉儿,赶紧手捧“引相王李旦辅政”的诏书手稿、盛装出迎。
她以为李隆基只要看过诏书内容,便会明白她的立场其实是向着李唐王室的,也会立刻放了自己。
谁知李隆基看过诏书之后,当即起了杀心。
即便亲信刘幽求多次为上官婉儿求情,李隆基也不为所动,坚持将她斩落于旗下。
这一年,上官婉儿年仅47岁。
“及隆基入宫,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资治通鉴》

上官婉儿临死前,李隆基对她做了这样一番评价:“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
以上官婉儿的才情,人们很少能把她和“淫乱”联系到一起。
但在李隆基和史官看来,上官婉儿的私生活实在不堪得很。
在野史《控鹤监秘记》的记载中,武则天有一个男宠张昌宗,长得十分俊俏,上官婉儿对他心动不已,于是,俩人经常背着武则天偷偷私会。
神龙政变中,张昌宗被杀,上官婉儿又转而和中书侍郎崔湜相好,在婉儿的推荐下,崔湜还一度官拜宰相。
与此同时,上官婉儿还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保持着异常亲密的男女关系。
虽然,唐朝民风开放,但上官婉儿毕竟在名义上还是唐高宗、唐中宗的嫔妃,她如此行事,难怪李隆基说她“渎乱宫闱”。
正史中关于上官婉儿的记载,在她被杀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她死后葬在哪里,又是谁安葬的她,她的墓葬规格如何,这些信息在史书上找不到只言片语。
以至于上官婉儿的身后事,成了历史上的另一个谜团。

直到1300多年后的2013年8月,陕西考古研究院在距离咸阳机场4.2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座高规格的唐墓,上官婉儿的身后事才得以揭晓。
经过长达数月的发掘,专家们在墓中发现了一块墓志铭。
众所周知,墓志铭是证明墓主人身份最有说服力的文物之一,擦掉墓志盖上的泥土,专家们欣喜地发现上面阴刻着九个篆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翻遍整部《唐书》,在唐代做过昭容,又姓上官的,只有上官婉儿一人,也就是说,这座墓葬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
整座墓葬的规格很高,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几部分组成。
在唐代,墓葬的级别越高,墓道就越长,天井数量就越多,比如,章怀太子李贤的墓有4个天井,永泰公主的墓有7个天井。
而专家发现的这座上官婉儿墓有五个天井,正符合她正二品昭容的身份。
根据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记载,上官婉儿被杀后,太平公主伤心不已,不仅出面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还派人将她生前做的诗,辑录成了《上官昭容文集》。
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上官婉儿墓志铭
然而,随着发掘的深入,专家们却发现上官婉儿的墓处处透露着诡异。

第一个诡异之处:墓葬等级与陪葬品规格极不相称。
上官婉儿的墓葬规格较高,而且专家们发现整座墓葬并没有被盗的痕迹。
这也就意味着,墓中陪葬的文物和安放位置,很有可能会被完好的保存下来。
可是很快,专家们的美梦就被无情粉碎了。
考古人员先发掘了墓道和天井,按照盛唐时期的墓葬风俗,像规格这么高的墓葬,墓道两侧一定会绘有精美的壁画。
可上官婉儿的墓道两侧只刷了一层极薄的白灰浆水,并没有绘制壁画,这说明这座墓建造时,非常仓促和敷衍。
之后,墓中出土的文物更加印证了专家们这一判断。
在清理了墓道后,考古人员发现了四个壁龛,壁龛内放置着保存完好的随葬品。
经过统计,这些随葬品不仅数量不多,只有170余件,而且质量也不好,都是非常普通的陶俑和陶动物,连一件金银玉器也没有。
这些随葬品与附近发掘的其他贵族墓相比,显得上官婉儿墓极其寒酸和不寻常。

第二个诡异之处:墓室被人故意毁坏。
除了随葬品之外,这座上官婉儿墓还有一个让人感到怪异的地方,那就是它曾被人故意毁坏过。
具体表现在:
第四、第五天井被挖了一个大坑;
甬道的拱顶和墙壁被捣毁;
墓室被毁坏的尤为严重,墓室顶部的砖券全部倒塌,铺地砖被揭得一块不剩,就连墓室西部放置棺床的地方也被全部铲平。

第三个诡异之处:墓中既无棺椁痕迹,也无尸骨遗存。
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曾发现了一部分残缺的骨头,当时大家都很兴奋,以为这是上官婉儿的遗骨,甚至还有专家提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她的容貌。
可等检测之后,大家却遗憾地发现,这些只是黄牛骨。
专家们找遍了整座墓葬,也没发现墓主人的棺椁和遗骨的痕迹。
没有墓主人的骸骨,专家们想复原上官婉儿容貌的计划也就此落空。
这些会是盗墓贼所为吗?
我们都知道,盗墓贼盗墓所图的无非就是一个“利”字。
为了保命和发财,他们只会从墓中盗走珍贵的陪葬品,而不会对墓葬进行如此如此大规模、彻底的破坏。
在古人的认知中,只有与人有深仇大恨,才会挖人祖坟,毁其坟墓,那究竟是谁与上官婉儿有这么大的仇恨呢?
专家们翻遍史书,发现了一个最有动机、最有实力做这事的人——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2年8月,唐睿宗李旦让位给太子李隆基,一年后,太平公主因谋逆罪被赐死。
太平公主死后不久,唐玄宗就下令先后毁了她的两任驸马薛绍和武攸暨的墓。
据专家推测,上官婉儿作为太平公主的闺蜜和死党,极有可能受到了太平公主谋逆案的牵连,而遭到了官方毁墓。
在唐代,官方毁墓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也是当政者打击政敌常用的手段之一。
比如,武则天时期,徐敬业因起兵造反反抗武周政权,武则天大怒之下,就下令毁了其祖父李勣的墓。
再比如,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也下令将武三思父子“斫棺戮尸”。
值得一提的是,上官婉儿的墓穴被发掘后,专家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又进行了回填,并在墓穴的位置上修建了遗址公园。

武则天、上官婉儿、太平公主是大唐女性地位高涨的最集中体现。
她们不仅能在政坛中占据一席之地,还做出了不亚于男人的成就,从这一点来说,她们就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在她们之中,上官婉儿能从掖庭罪奴一步步成为仅次于皇帝的“巾帼宰相”,更是了不起。
可惜,上官婉儿虽才学斐然、心机过人,但她没有任何政治节操和立场,先后四易其主,谁势力大就跟谁混。
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上官婉儿注定无法善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