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取经之前,因为遍寻武器不得,便找上了东海龙王。
为了尽快打发这个胡搅蛮缠的泼猴,东海龙王只能假意将龙宫的镇海之宝——大禹治水时留下的一块神铁介绍给孙悟空。
孙悟空一听瞬间来了兴趣,便要龙王马上拿出来。
东海龙王闻言摇手道:“扛不动,抬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
龙王将孙悟空引至海藏中间,忽见神铁发出万道金光。
孙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见是一根约斗来粗,二丈有余长的铁柱子。
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
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
孙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
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
孙悟空细看下来,原来这宝贝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上面还镌刻着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

按照吴承恩在书中的描写,如意金箍棒是一根长约7米、斗来粗、重13500斤的大铁柱子。
可我们也知道,《西游记》是一本神话小说,能大能小的如意金箍棒,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但在今天云南省大理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太花乡庙前村,考古专家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和金箍棒大小类似的大铁柱子,这根柱子已在当地挺立了1152年之久,而且柱子上也刻了一行字。
这根大铁柱子是什么时候、由谁铸造的?
它的作用是什么?
它和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有什么联系吗?
接下来,咱们就来探究一下这根神奇的“南诏铁柱”。

在今云南大理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太花乡庙前村,有一座占地近6000平方米的庙宇,庙里因供奉着一根充满神奇色彩的铁柱子,因此当地人称之为“铁柱庙”。
这座庙最早是何时所建已不可考,只知现存的铁柱庙是乾隆四十九年所建,庙因柱得名,柱因庙而得以保存。
早在元朝初年,西台御史郭松年就在所著《大理行记》中写道:“白崖甸(古云南地名)……西南有古庙,中有铁柱。”
整座庙由山门、前院、后院三部分组成,铁柱就立在前院正殿的神龛上。

从古至今,这根铁柱吸引了无数学者和专家,前来一探究竟,大家都想弄明白这根铁柱隐藏的奥秘。
铁柱因铸造于南诏时期,所以,有人将其命名为“南诏铁柱”或“天尊柱”,又因它屹立在白崖故地上,有些学者也将其称为“崖川铁柱”或“弥渡铁柱”。
柱体整个为圆柱形,通体铁质,看起来油光黑亮、不蚀不锈,经过测量,铁柱高3.3米,直径32.7厘米,重约2069公斤,还有一说,铁柱为实心重达2吨。
铁柱的顶端已残破,目前可见一个圆锥形凹坑,深7厘米,坑外有三个垭口,垭口上各伏一条镀金雕龙。

柱体正中有一条长91厘米、宽8厘米的凸线框,上面用楷书刻着22个字——“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
“建极”是生活在唐朝时期第十一世南诏王蒙世隆的年号。
南诏是云南地区的地方政权,存在时间大体和唐代相当。
依字面意思看,这根铁柱是在公元872年铸造的,距此已有1152年之久了。
这根铁柱堪称我国现存最大的、也是最早的唯一一件唐代大型铁铸件,比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出现的时间还早近700年。

据说,铁柱的两侧原先还供奉着一男一女两尊泥塑像,民间传说为南诏蒙世隆夫妇像,此外,铁柱前还供奉着诸葛亮的武侯牌位。
只不过这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被毁掉了,只剩这根高耸入云的大铁柱还屹立在原地,依旧享受着当地百姓的香火祭祀。
每年的正月十五,附近的彝族百姓就会聚在铁柱庙前杀猪宰羊,举行踏歌会。
1988年,铁柱庙因为铁柱的存在,被国家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铁柱庙会也被评为“全国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很多人疑惑不解,这不就是一根大铁柱子吗?有什么值得惊奇的?
南诏铁柱虽然不能像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一样变大变小,但它身上,确实有很多神秘之处。

有人不禁问了,这个问题不是上面已经提到过了?
南诏铁柱是第十一世南诏王蒙世隆在公元872年铸造的。
可在文献的记载中,第一个铸造铁柱的人并不是蒙世隆。
关于南诏铁柱铸造于何时、由何人铸造,史书和地方志的说法不一,但总的来说,有以下五种看法:
(1)南诏铁柱先由蜀汉丞相诸葛亮所造,后被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重铸。
据《云南通志》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渡泸南征,七擒孟获,在平定云南后,为永保安宁,把收缴上来的兵器熔炼铸成了一尊高九尺七寸的铁柱,并为白子王龙佑那赐姓为“张”。
就这样过了600多年,到唐懿宗咸通年间,龙佑那的第15世孙张乐进求看到铁柱年久毁坏,思及诸葛亮的功绩,便进行了重铸。
“武侯既擒孟获,还白崖,立石柱纪功……唐懿宗咸通年间,龙佑那十五世孙张乐进求思武侯功,重铸铁柱。”——《云南通志》

(2)南诏铁柱先由蜀汉丞相诸葛亮所造、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重铸,最后南诏王蒙世隆又再次进行了重铸。
据《南诏野史》的说法,诸葛亮始铸铁柱、张乐进求重铸后,南诏国王蒙世隆又在诸葛亮最开始立铁柱的地方,进行了重铸,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南诏铁柱”。
“诸葛亮征云南,立铁柱,先为建宁国王张乐进求甫铸后,南诏王蒙世隆复重铸……咸通壬辰十三年,于白崖诸葛武侯立铁柱之地铸天尊柱。”——《南诏野史》

(3)南诏铁柱的铸造与诸葛亮无关,是第十一世南诏王蒙世隆的母亲段氏铸造的。
在梁晓强所著的《南诏史》中说:“蒙氏王朝发现用佛教来教化国民、巩固统治很好用。蒙世隆的母亲段氏便主持铸造了南诏铁柱,大建寺院。”
他认为,南诏铁柱原名“天尊柱”,本是南诏王室信仰佛教的产物。
蒙世隆的母亲段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在南诏国境内大建寺院和佛像,南诏铁柱也就此诞生了,正因为如此,铁柱所在的地方才被称为“铁柱庙”。

(4)南诏铁柱是第十一世南诏王蒙世隆所铸造。
持这种观点的是,元朝西台御史郭松年,他在《大理行记》中说:
“白崖甸……西南有古庙,中有铁柱。乃昔时蒙氏十一主景庄王(蒙世隆)所造。或以为武侯立,非也。”
在这里,郭松年特别说明,都说南诏铁柱是诸葛亮铸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这根铁柱就是蒙世隆造的。
他造出来之后,命人“岁贴金其上,号天尊柱,四时享祀,有祷必应。”
郭松年认为,蒙世隆之所以造这根天尊柱,是为了祈祷祭祀,好保佑南诏国风调雨顺、国境安宁。

(5)南诏铁柱是唐朝御史唐九征讨伐吐蕃有功而建的。
这种说法的依据主要是清乾隆年间孙髯翁在云南大观楼写的一个长联。
其中有一句提到“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有学者便认为这里的“唐标铁柱”,指的就是南诏铁柱。
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唐标铁柱”,是唐九征在唐中宗神农三年(公元707年)讨伐吐蕃记功而建的。
“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新唐书·吐蕃列传上》
这与南诏铁柱的建造时间(公元872年),压根就对不上。
因此,南诏铁柱不可能是大观楼长联中所提及的“唐标铁柱”,自然也就不是唐九征所建。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南诏铁柱的作用,有说是为了纪念军功,有说是为了崇德报功,还有说是为了祈祷祭祀。
弥渡县原文管所所长张昭则认为,南诏铁柱其实是根祭祀柱。
因为彝族先民有祭柱的习俗,而这种习俗源于彝族的树崇拜。
在当地,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弥渡是白子国的管辖范围。
白子国有个貌美如花的三公主,看上了一个叫细奴罗的长工。
白子国王闻听此事大怒,当下便要将细奴罗赶出国去。
就在这时,天边飞来一对金翅鸟,落在一棵大树上高声唱:“细奴罗、三公主;细奴罗、三公主”。
国王意识到两人的姻缘大概已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便为他们举办了婚礼,还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了细奴罗,南诏国就此建立。
之后,南诏国就建立了大铁柱象征大树,来纪念那对金翅鸟。

此外,张昭之所以认定南诏铁柱是根“祭祀柱”,还源于铁柱上方伸出来的三个树杈。
在2004年专家对南诏铁柱维修之前,铁柱顶部的垭口处,还不是三条镀金铁龙,而是三根树杈。
当时,专家考虑到木头容易腐烂,这才将树杈换成了镀金铁龙。
在彝族的传统祭祀风俗中,他们祭祀的祖宗树就是带有三根树杈,与南诏铁柱的造型完全一致。
由此看来,南诏铁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为覆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不管它祭祀的是什么神灵,它的存在,安抚了人心,也为生活在千年之间的人们,找到了一丝羁绊。

从公元872年开始,南诏铁柱已经在铁柱庙屹立了1152年之久。
这么长的时间内,铁柱一直暴露在空气中,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然而,让人奇怪的是,铁柱整体油光黑亮,毫无锈迹。
再加上,周围的百姓经常前来祭拜和抚摸铁柱,铁柱的表面也变得非常光滑。
南诏铁柱的材质是铁,按照常理,同时期、同质地出土的文物早被铁锈腐蚀的面目全非了。
为什么南诏铁柱历经千年却不生锈呢?
当地的老人听到这个问题,不屑一顾回答说:“铁柱是神仙柱,有神仙保佑,咋个会生锈?”
但专家们却知道,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答案。
为了弄清楚铁柱不朽的谜底,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分别于上世纪70年代和2007年,对铁柱进行取样分析。
但结果都只是估计,南诏铁柱的材质为多种金属的合金,不是纯铁的。
除了材质特殊外,还有一个原因会让铁柱不锈。
那就是,南诏高超的冶铁技术。
据考古资料显示,南诏时期,南诏境内的冶铁工艺和炼铜工艺,在宗教的需求和王室的支持下,变得空前发达,像“南诏刀”就非常出名。
目前,南诏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铁制物品中,器型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就属南诏铁柱了。
当然,铁柱不朽的更多秘密,还有待人们去继续发掘。

据大理州弥渡县防震减灾办的数据显示:历史上,弥渡县曾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地震多次,仅震中在弥渡境内的地震就有3次,比如1652年的7级地震,1925年的7级地震和1925年的6级地震。
但在这些地震中,3米多高、5000多斤重的南诏铁柱均毫发无损,依旧屹立千年不倒。
这让人们更加相信铁柱是受到了神明的护佑,因此,铁柱庙的香火一年比一年旺盛。
针对铁柱千年不倒的事实,专家们也专门做过研究。
但因为铁柱本身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再加上,当地人将其视为神物,所以,千百年来无人敢动,因此也没人能打开铁柱的基座,查看铁柱地下是否还有柱身。
只是在对柱身地面的西南角维修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里面有很多鹅卵石。
有专家推测,铁柱柱身的下面有个榫卯结构的卯,这些鹅卵石就是起固定作用的。
我们聪明的古人,很有可能是同时运用了力学、数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才造出了这么一个抗震的奇迹。
这些未解之谜,更让南诏铁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南诏铁柱是研究南诏时期的历史、宗教和冶金技术的珍贵文物,也是凝聚我们古人高度智慧的实物载体,更是我们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有效见证。
如今,1152年过去了,铁柱原有的意义已逐渐消失。
但当地百姓依旧视它为神物,每年正月十五,还会成群结队来到铁柱庙祭扫“铁柱老祖”,举行“踏歌会”以敬神祇,保佑丰收。
虽然,“南诏铁柱”千年不锈、千年不倒的秘密,我们依然没有解开,但希望我们的专家能借鉴沧州铁狮子的教训,不要再自作聪明的进行“破坏性”保护了!就这样保留它的原貌不好吗?
希望到下一个千年,南诏铁柱还能这样一直屹立下去!
沧海一粟
2069公斤和2吨区别大吗?
用户18xxx28 回复 01-21 21:14
明白人
张永林
是用殒石铸造的,一般不长锈。印度也有一根。
不偷菜了 回复 01-26 12:42
不懂可以不说话,言多显眼。
鱼在水中游
砖夹叫兽盯上就要完蛋了
用户17xxx12
想到那个铁狮子[得瑟]
用户10xxx21
高3.3米也高耸入云?
用户17xxx66
湖南永顺猛洞河风景区芙蓉镇有一根,溪州铜柱
张晓伊
少数民族的信仰、图腾、习俗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都值得被尊重、和研究。
用户10xxx38
这个现象完全可以用化学反应的知道来解释一下
归一
快点让专家去保护起来[笑着哭]
Leo
以前无铁,所以不会生锈一词[流鼻涕]
用户14xxx64
氧化包浆
飘雲
三哥家有根露天的才是千年不锈![得瑟]
t_1505556797938_0141
明显是近代产物
不归
是灵儿的青蛇杖。
用户15xxx93
明明现代产物,全国作假太多。
看的我鼻血直流
[思考]
雨过天晴
用移动式X光机拍一下,可以判断底下部分结构,试试光谱分析一下金属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