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二十强公布,谁在跃升,谁在滑落?

刘晓博说财经 2023-05-02 10:36:32

原创 刘晓博

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4月30日),苏州公布了一季度GDP。

至此,中国内地经济总量最大的13个城市全部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经济数据。20强城市中,除了长沙之外全部公布了经济数据。

这是疫情结束后的第一次“季报”,所以非常引人注目。下面看一下,在特殊的经济恢复期,哪些城市进展比较快,哪些城市遭遇了不适应症。

先上数据:

在经济增速上,20强城市第一名为西安,达到了7.6%;其次是深圳,达到了6.5%;第三是郑州,达到了6%。

显著跑输全国平均增长水平(4.5%)的是:广州(1.8%)、苏州(1.9%)、上海(3.0%)、北京(3.1%)。

名义增速,也就是不考虑物价因素,直接用一季度GDP跟去年同期相比得出的增速。第一为深圳,同比增长了10%;其次是武汉,增长了9%;第三是重庆,增长了8.4%。

名义增速最慢的是苏州(1%)、广州(3.1%)。

增量方面,第一是深圳,增量达到了707.6亿元;然后是重庆、上海、北京,都在530亿元左右。增量最少的是苏州、济南。

城市排名上比较引人注目的变化有两个:成都超过了苏州,宁波超过了天津。

不过,这种超越只是一个季度的,只有全年超越才能构成比较实质性的变化。

下面着重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让某些城市表现靓丽,又是哪些原因让部分城市失落。

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原因:

第一,抓住行业风口的城市,一季度表现普遍较好。没有抓住风口的,则增长乏力。当前最大的风口,是新能源汽车。

第二,外资企业增长好的城市,一般表现较好;外资出现“转移迹象”的城市,则受影响比较大。

第三,一季度增长情况,还跟去年一季度的基数有关。如果去年受疫情冲击比较大,基数低,则今年一季度增长一般会较好。

一季度经济表现最好的深圳和西安,都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

比亚迪在过去1年里增长迅猛,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生产商。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201.73亿元,同比增长79.83%;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410.89%

比亚迪最大的产能在西安,这让西安超过上海跃居新能源车第一城;比亚迪的总部在深圳,在深圳也有相当产能。

所以我们看到:一季度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而西安一季度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37.5%,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

新能源车在中国才刚刚进入普及期,“新能源+智能化”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新机会,至少会持续15年以上。

或者说,新能源车只是“新一代汽车”的上半场;下半场则会以“智能化”为主。没有抓住新能源汽车风口的城市,可以在智能化上发力。

种种迹象显示,“汽车智能化”大概率是华为的盘中餐。如果华为全力来玩这个游戏,国内很难有竞争对手。

几个经济增长乏力的城市,比如苏州、广州、上海、北京,都跟第二产业低迷有关。这四个城市的第二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 :

苏州 -0.7%

广州 -4%

上海 -0.9%

北京 -6%

广州、上海增长乏力,跟燃油车的低迷有关。广州、上海是中国汽车产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城市,2022年产量分别为310万辆和300万辆。

两个城市也都有增长迅猛的新能源车产业,但上海拥有特斯拉,可以抵消一部分传统燃油车的下滑。广州的新能源车品牌只有埃安、小鹏,占比太低,所以燃油车低迷对广州影响更大。

苏州、上海增长乏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外商投资企业表现低迷。

上图是上海一季度工业生产情况,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同比下降了9.9%,外商同比下降了5.1%,是拖累工业生产的最重要原因。

这也能看出上海工业结构的缺陷:外商(含港澳台)在工业生产中占比41%,而民营企业只占比22%。当外资不稳的时候,上海受影响比较大。其实苏州的情况跟上海类似。

一季度上海出口4077.75亿元,下降1.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117.53亿元,下降12.8%。外商企业在出口中占比太高,并出现了显著下滑,是拖累上海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再看苏州。苏州尚未公布一季度的详细数据,从1到2月数据可以看出,外商(含港澳台)工业企业下滑13.8%,显著超过民企和国企,成为拖累苏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外企分散产能、保障供应链安全是其基本战略,这会给外企占比偏高城市的增长带来显著负面影响。在东莞,类似上海、苏州的情况也在发生。

深圳经济对外依存度也比较高,但由于深圳民企占比相对较高,再加上抓住了新能源车的风口,这种负面影响暂时被抵消了。

北京今年一季度增长乏力,跟工业增长乏力有关。其中最大的奥秘是:疫情结束了,很少有人打疫苗了。疫情中,相当比例的疫苗是北京企业生产的,这些企业曾赚得盘满钵满。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新闻稿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7.4%(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增长1.8%)

一季度苏州GDP的增量只有50亿元,而成都增量达到了372亿元,所以成都的排名超过了苏州,跃居第六,苏州退居第七。

其实成都第二产业增长也比较一般,只有1%;但即便如此,仍然成为超过苏州的关键因素,苏州是-0.7%。外资企业占比偏高,外资企业重新布局产能,给苏州带来了较大影响。

成都是内循环占比更高的城市,在这个时间点上“抗风险能力”就显得更强一些。

不过,苏州经济转型比较成功,从上市公司数量、市值、发明专利数量看,后劲还是比较充沛的。但苏州城市级别低,只是一个地级市,在国家战略中地位也不高。成都是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有四川全省的支持,所以两个城市的名次争夺战将长期存在。

真实的经济总量,应该是杭州更高。杭州的实力,已经快藏不住了。杭州的资金总量,比成都多了一个厦门,比苏州多了一个沈阳。

GDP排名的另外一个显著变化,是宁波超过了天津。宁波名列第11位,天津滑落到了第12位。

由于宁波经济转型较快,产业结构、民间活力跟天津都不在一个时代,所以宁波在各大经济指标上全面超过天津,是未来5年内的事情。

目前天津汇聚的资金是4.1万亿,宁波是3.2万亿,差距9000亿元,相当于一个强三线城市(比如扬州)。

宁波有望成为继杭州、成都、南京、苏州、重庆、天津、武汉之后的第八个强二线城市。

人口偏少,是宁波的一个重要短板,只有把人口搞到1200万以上,宁波在全国的地位才能稳住。

0 阅读:19
刘晓博说财经

刘晓博说财经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