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条内阁辞职,到裕仁宣布投降,回顾日本无条件投降决策全过程

绿茶纵横看历史 2024-03-16 02:24:21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次日,裕仁天皇向全国广播投降诏书,正式宣布结束战争。不过,从1944年7月18日主战的东条内阁辞职,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投降,日本高层实际上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决策过程。

形势恶化东条内阁下台,日本寻求有条件投降

1944年夏,日本在“二战”中的形势急速恶化,欧洲方面日本的盟友德国节节败退,而在太平洋战场,日本不仅海空军遭受重创,随着同年7月弃守塞班岛,日本的“绝对国防圈”也露出破绽,随着美军逼近日本本土,日本遭受轰炸的烈度越来越大。

日本东条内阁

随着战争形势的恶化,悲观情绪开始在日本最高决策层蔓延,包括内大臣木户幸一和前首相近卫文麿在内的一些官员,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体面地结束战争。同时,主战派的官员也认为,现有的软弱内阁应该对战事恶化和军队内部矛盾负责。

1944年7月18日,在强大的反对浪潮中,东条内阁宣布总辞职,小矶国昭继任首相,组建新一任内阁,开始力求在终止战争问题上取得突破。

当时,日本国内除了杉山元等少数死战派外,大多数日本高层都倾向于尽快结束战争,只是在如何结束战争问题上存在分歧,木户幸一、冈田启介、近卫文麿等重臣认为,应当尽快用一切手段谋求和平,以保住部分侵略成果;而陆军方面的主张却是,应该继续坚持战争,通过一些侥幸胜利,来换取谈判筹码,争取更为有利的谈判条件。

小矶国昭

鉴于各方均希望有条件地结束战争,小矶内阁组织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商讨应该采取的外交方针,并在1944年8月1日的御前会议上通过了《世界情势判断》和《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决定“对苏联维持中立关系,进而谋求国交好转”。

日本高层认为,随着战争形势的好转,同盟国内部分歧也日益严重,由于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苏联与英美等国同样存在矛盾,为了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苏联未必就希望日本被消灭。因此,日本可以通过出让利益的方式,换取苏联与日本在亚洲利益上的联盟,进而通过苏联为日本争取更多谈判筹码。

佐藤尚武

不过,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认为,苏联在日本崩溃后,可以轻易获得远超我们能够提供的利益,日本这么做非但无法换取苏联的,反而可能导致日德同盟破裂,从而失去最后的盟友。结果,由于内部的意见不合,再加上苏联方面的态度冷漠,日本对苏工作最终陷入了停滞。

对苏外交陷入严重困窘,美国声明带来巨大压力

时间来到1945年,随着海空军的凋零,日本陆军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而随着美军进一步逼近日本本土,在本土随时可能面临美军登陆的情况下,一向以强硬著称的日本陆军,利用日本民众在美军持续轰炸下集聚的仇恨,提出了“一亿玉碎”计划。

1945年2月26日,日本参谋本部、陆军省制订《完成本土决战基本大纲》,要求动员所有学生担任粮食生产、军需生产、防空、防卫,及其他战争所需业务,规定:除小学外,昭和二十年(1945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停课;自小学毕业,至男子65岁,女子45岁以下,均须参加“国民义勇队”。

1945年4月5日,由于战局的进一步恶化,再加上外交陷入困境,小矶内阁被迫辞职,后经重臣会议推举,时任枢密院议长的铃木贯太郎继任首相,组建新一任内阁。

鉴于当时陆军已经成为日本的最后依靠,铃木于4月6日拜访拜访陆相杉山元,征求他意见,身为主战派的杉山元表示,要尽力组成能实现陆海一体化的内阁,而且新任内阁要致力于完成大东亚战争,并为本土决战的胜利做好准备措施。退役大将松井石根则提出,要防止铃木内阁像意大利总理巴多格里奥那样投降盟国。

就在小矶内阁辞职的同日,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莫罗托夫正式通知日方,废弃日苏中立条约。苏联的这个表态,标志着苏联对日宣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美国总统杜鲁门

5月8日,日本驻瑞士公馆捎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日本所有军队必须无条件投 降。否则我们将继续无情地予以打击。美国的目的,是要清除致日本于深渊的军队领导层,结束日本国民的苦恼,而不是为了打倒日本民族,使其沦为奴隶”。

如何理解美国的声明,日本统治层内部再度发生分歧,陆军和部分秦军外交官认为,国家命运与军队存亡不可分割,军队解体便意味着天皇制国家的衰亡,美国意在消灭日本民族,如此美国的生命反而成为了他们股东民众血战到底的工具;而东乡茂德外相等决策层,则认为美国的生命并没有想象那么严重,除了解散军队外,对方在其他方面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并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外相东乡茂德

基于这种差异,陆军希望减轻本土决战的压力,东乡则倾向于通过外交实现和平,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在美国声明的威慑下,尽快劝阻苏联对日宣战,都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日方希望苏联保持中立,天皇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的处境愈发艰难。为此,铃木首相、米内海相、东乡外相、阿南陆相、梅津陆军参谋本部总长、丰田海军军令部总长六位大臣,组成“六巨头会议”,就劝阻苏联对日宣战展开磋商。

前首相广田弘毅

5月11日至5月14日,经过连续三日磋商后,六巨头会议在对苏交涉目的问题上,达成三点意见,一是防止苏联对日宣战,二是获取苏联善意的中立,三是争取苏联就结束战争进行有利的调解。不过,由于第三点涉及到对英美求和条件,各方分歧极大,会议决定暂缓向苏联提出。

6月3日、4日,接受委派的前首相广田弘毅与苏联驻日大使举行会谈,但未取得进展。

6月9日,从满洲视察归来的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向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报告中国战场现状,表示“在满华兵力合计 只相当于美军8个师团的战斗力,其弹药的拥有量甚至不足以进行一次近代大规模会战”。此报告直接推翻了陆军此前关于国力的判断,给日本高层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裕仁天皇

此前,裕仁天皇还倾向于陆军继续大东亚战争和本土决战的主张,但在看过这份报告后,他在日记中无奈写道,“从任何方面来看,本年下半年以后再推行战争的能力,事实上几乎丧失殆尽”,天皇态度发生根本转变,命令将以苏联为中介的和平斡旋付诸实施,同时要求木户等人立即制订讲和方案。

之前,六大臣还担心停战条件不符合陆军心意,会引发类似于“二二六事件”的军事政变,随着天皇态度的转变,六大臣这才安心。6月22日,裕仁召见六位大臣,决定派特使前往苏联。

雅尔塔会议

然而,自雅尔塔会议以来,苏联早已就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应该承担的义务,向英美作出了明确承诺。而且,在斯大林看来,要恢复苏联在远东的传统利益,非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难以实现,因此苏联对于日本的主动接触其实并不感兴趣。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宣战日本斡旋梦破碎

根据天皇的指示,从1945年6月8日,木户幸一开始起草《时局收拾对策试案》,提出了 日方停止战争的总体构想,即终战工作须由天皇亲自主持;可与英美直接交涉,但“为了获得交涉上的余地,似以苏联承担中介之劳为妥”;自行撤走驻扎在占领地的军队,抛弃占领指导等的地位;军备以国防的最低要求为满足。经过游说,此《试案》获得了陆军首脑以外的大部分成员认可。

木户幸一

在《试案》基础上,松平康昌、松谷诚、加濑俊一、高木偬吉等经过磋商,又制定了《时局收拾对策》,希望在保留满洲国经济权益下,通过向苏联出让满洲利益的方式,维持日苏中立条约,并通过苏联与英美斡旋,达成有条件的投降,尽量多的为日本争取利益,以维持日本国的体面和确保天皇制的存续。

然而,还不等日本争取到苏联的支持,美国前驻日大使、副国务卿格鲁便于7月10日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政府坚决排除妥协和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始终不渝地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助理国务卿马克利休更是明确指出,美国的条件是日本无条件投降,至于如何处理日本,取决于日本人持续抵抗的时间和美军受损的程度。

7月26日,《波茨坦宣言》公布,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不过,由于没有与预想中大相径庭的内容,因而未对日本决策层造成多么强烈的冲击,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决定暂时保持沉默,静观其变,继续等待苏联对日本特使的答复。

随着欧洲战事的结束,苏联重心开始转向东方,为了防止苏联与美国争夺亚太地区的利益,再加上美国内部对于登陆日本本土作战估算的巨大伤亡代价,1945年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掷了原子弹。对于这个从未见过的杀伤性武器,裕仁天皇于次日说“既然到了这般地步,如不早点结束战争的话……”

8月8日,外相上奏天皇,应以原子弹爆炸为契机断然结束战争。裕仁说:“既然敌方使用了这种武器,继续战争越来越不可能。我想,为了争得有利条件,而错过结束战争的时机,就不好了。”

与此同时,因为担心日本就此投降,导致苏联失去谋取利益的时机,苏联于8月8日对日本宣战,并于9日凌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苏联的宣战,让日本彻底失去了通过苏联斡旋的希望。

8月9日,就在日本还在是否就此结束战争,接受《波茨坦宣言》犹豫时,美国又向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后,日本内阁紧急召开会议,但在投降事宜上仍然存在分歧,陆相阿南惟几主张继续为民族二战,海相米内光政主张迅速交涉以挽救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主张“一亿玉碎,死里求生”,外相东乡茂德则主张隐忍自重、立即和平,以图他日复兴。

当日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外相、海相主张,在最低限度就保全皇室这一条加入波茨坦宣言内,取得谅解的情况下,接受波茨坦宣言。陆相则主张继续战争,如果需要谈判,必须加入保证皇室地位、自主撤兵、由本国处理战争责任者、不实行军事占领等四个条件。

日本决策层最后的抉择,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9日夜间,铃木贯太郎拜见裕仁天皇,呈报由外相提议的接受波茨坦公告案。23时50分,裕仁主持御前会议,决定批准外相提出的,以确认天皇统治大权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的提案。

8月10日,日本政府向盟国发出乞降照会“日本政府准备接受中美英三国政府领袖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其后经苏联政府赞成的联合公告所列举的条款。而附以一项谅解:上项公告并不包括任何要求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权的皇权。”

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同盟国复照,默许了日方要求,规定:“自投降之日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盟军最高统帅之命令。最高统帅将采取其认为适当之权力,实施投降条款。”至于日本提出的附加谅解条件,复照说:“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陆相阿南惟几

然而,直到此时,陆相阿南惟畿仍不愿降,他发布告全体将士书,“只有为维护日本国土,断然遂行圣战到底”,并表示“就算是嚼草根,齧土壤,伏尸原野,也要战斗到底”“誓为玉碎,决不投降”,阿南陆相公告见报后,随之遭到裕仁训斥。

8月12日,梅津、丰田二总长入宫,对盟国答复的听命于盟军总司令部和由人民意愿决定日本国家体制(毕竟当时日本国内对于天皇已经多有怨言)两条表示反对,但裕仁却同意接受,并表示“不要切断与美方的联系”。铃木首相得知投降是天皇意志后,拒绝了阿南继续战争的主张,表示只向盟国提出保留天皇的条件。

14日,铃木首相通过御前会议请天皇裁断,接受无条件投降。梅津、丰田和阿南主张,就投降条件再向盟国发照会交涉。裕仁表示:“朕通过答复的文意,理解对方持有相当善意。”“关于根据国民的自由意志决定政体,宜视为外交用语,不宜过分怀疑。”

裕仁接受陆军要求,对有关占领和解除武装等项,由日本政府向盟国政府发出了希望条款文件。日本政府答复盟国:“天皇陛下已颁发诏书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规定。”

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即宣布:“我认为这一答复完全接受了规定要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这一答复并没有作任何保留。”

裕仁通过广播宣布投降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之“终战”(投降)诏书。日皇终战诏书中说:“吾人对美英宣战,确系诚心希望保证日本之自卫及东亚安定。吾人并未思及妨碍其他国家之主权或扩张领土。”

裕仁的这封诏书,看似是在宣布无条件投降,实际却巧妙的,将天皇由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改造”成了崇尚和平的仁慈君主,在为战后继续保留天皇制制造充足理由的同时,也成为日后美化侵略历史之渊薮和滥觞。

0 阅读:4

绿茶纵横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