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4月24日,75岁的彭玉麟在衡阳退省庵病逝。
大清帝国最后一抹斜阳消逝了。
彭玉麟和曾国藩(文正)、左宗棠(文襄)、胡林翼(文忠)并称“同治中兴四大名臣”,彭玉麟之死,标志着四大名臣全部告别历史舞台。
噩耗传来,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无不痛哭流涕:“彭公逝矣!”
于要官、要钱、要命中,斩断葛藤,千年试问几人比;从文正、文襄、文忠后,开先壁垒,三老相逢一笑云。——黄体芳挽彭玉麟联
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是公生平得力语,万古气节功名,都从此出;癖于诗,癖于画,癖于游,他日苍茫堕泪处,绝好湖山亭榭,更待谁来。——陈宝箴挽彭玉麟联
民国牛人辜鸿铭称彭玉麟是“古往今来天下第一奇男子”。彭玉麟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品行: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为晚清官场乃至数千年中国政治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
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人称雪帅,祖籍衡州府衡阳县。他自幼成长于知识分子家庭,传统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极深。养浩然之气,心忧天下为国为民。
彭玉麟虽仅是秀才出身,但胆识过人,扬名乡里。
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在衡阳招募将士,求贤若渴,有意将他招致麾下。但彭玉麟正居母丧不想离开家乡。
恰逢曾国藩也居母丧,便对彭玉麟说:“乡里藉藉,父子且不相保,能长守丘墓乎?”
彭玉麟怦然心动,也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遂答应曾国藩出山。但和曾国藩约定,功成身退,“不求保举,不受官职”。
可以说没有曾文正,便没有彭刚直,曾国藩三顾彭宅,才造就了彭玉麟一生的功业。
彭玉麟和杨岳斌一道创建了湘军水师,湘军之所以那么牛,多半是依靠水师的威力。湘军水师后来演变为长江水师,彭玉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
随着彭玉麟不断地建功立业,朝廷也累授他官职,由道员、按察使、巡抚,直至总督、尚书,最后官居一品,位极人臣。
而彭玉麟屡授屡辞,这些美差、肥缺,大都被彭玉麟辞掉了。
他曾先后三辞安徽巡抚,三辞漕运总督,三辞兵部侍郎,二辞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加上请开缺、请开除差使,一共有23次之多。
他这种实事求是的直道而行相对于官场中的钻营和尔虞我诈而言,显得不可思议,不可理解。当时有“彭玉麟拼命辞官,李鸿章拼命做官”的戏言,李鸿章对彭玉麟的评价是:“老彭有许多把戏。”
彭玉麟屡辞官职,理由往往是“才力不逮”,他并非沽名钓誉,也不是以退为进或明哲保身,实际上是天性使然,是在兑现“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的诺言。
彭玉麟重义轻利,他说“要钱多何用, 心劳日拙, 最可鄙。”
他做官不是为了贪图钱财,他终身不置产业,不遗子孙。他在家信中曾写道:
崇俭是我一生长处,非夸语;不贪亦是我一生长处,非夸语。数十年间,我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受伤积劳,未尝请一日之假;终年于风涛矢石之中,未尝移居岸上,以求一日之安。
吃穿住行上, 他对自己都十分苛刻。他对其弟说:“余在军中, 不茹荤,但嚼菜根。”
作为钦差长江水师巡阅使、二品大员,彭玉麟出巡公干时,不讲排场,随身只带个仆人,以节约费用。他布衣草履,“状如村夫子”。
对于公益事业,彭玉麟却慷慨大方,毫不吝啬。他捐助家乡办学2000两,修县志5000两,修族谱和祠堂4000两, 建衡阳船山书院1.2万两,建省城衡清试馆1万两……
岳飞曾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看似简单,其实做到还真不容易,要不岳武穆就不会如此感慨了。
而彭玉麟这两条都做到了,他虽是一介书生,但打起仗来还真是“不要命”。
湘军水师创立之初,曾想方设法防御炮弹,后发现都无济于事,干脆什么遮蔽都不用了。每次作战,彭玉麟都会站在船头,从容指挥,反而激起士兵斗志,使水师成为钢铁之师。
1854年岳州之战,彭玉麟 “奋不顾身,右肘中弹,血染襟袖, 仍裹创力战”。1855年,彭玉麟在移军屯口途中太平军遭遇,所坐船桅杆被太平军炮火击中,船在江上打转,他却毫无惧色,继续指挥战斗,最后跳入部将成发祥的舢板中脱离危险。
长年累月的水师生活,奔波逐浪之间,彭玉麟饱受潮湿风寒之苦,患有心悸、气逆、咯血、风湿等多种疾病,晚年更是老病颓唐,躯体支离。
1883年,彭玉麟67岁,朝廷体恤老臣,提拔他当兵部尚书。彭玉麟并不领情,一如既往地辞官。但没过多久,他不辞了,原来中国南疆出事了。
法国进兵越南,觊觎中国南疆。清廷本来派李鸿章率军赴广东督战,但李鸿章拒绝赴任,私下还埋怨这是要他“白头戍边”。朝廷最后想到了比李鸿章还大六七岁、百病缠身的彭玉麟。
彭玉麟毫不推辞,奉诏即行:“今广东防务吃紧,时事艰难,朝廷宵旰忧勤。臣一息尚存,断不敢因病推诿,遵即力疾遄征,以身报国,毕臣素志。”
彭玉麟以钦差大臣身份来到广东,督办军务。当时的两广总督是淮军出身的张树声,两人矛盾重重,彭玉麟许多防御举措都没能得以实施。
后来朝廷改派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彭玉麟重用冯子材、支持黑旗军等防务主张才得以全面实施。两人和衷共济,积极主战,促就了镇南关-谅山大捷,对中法战争的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
就在清军直捣黄龙之际,清政府却下令全线停战,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和法国谈判。彭玉麟虽极力阻止议和,但没能挡住清廷议和的步伐。
最终,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了《中法会定越南条款》,彭公扼腕长叹:“何日得奏金铙曲,一箭天山射白狼”。
彭公一出,江湖肃然彭玉麟谥号“刚直”,“刚直”就是刚正和耿直之意。曾国藩以前也是这样的性格,结果在官场处处碰壁,举步维艰。后来“大悔大悟”,认识到“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也和光同尘了。
彭玉麟始终性情不改。他刚正无私,疾恶如仇,眼里揉不进砂子,只要看到不顺眼的事,不管面对的是谁,他必定出手惩治,那些心怀鬼胎之人,没有不怕他的,江湖人送外号"活阎王"。
曾公则夸他“烈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活人心”。
彭玉麟认为要达到国家强、天下治,其关键是吏治清明。“吏治一清, 天下何患不治”。为肃整吏治,彭玉麟曾誓言:不为包孝肃,亦为李清献。
他一方面通过以身作则, 带头垂范,来表率官场,“身似碑帖, 人则临写者也”。一方面用参革诛杀的铁腕手段, 惩处官员,以儆效尤。
湖北总兵衔副将谭祖伦,欺骗好友且夺妻杀人,从州县官员到总督层层包庇袒护;安庆候补副将胡开泰召娼杀妻,地方官员不知如何处理是好。最后都被彭玉麟当场处死。
他巡阅长江时,有人状告李鸿章侄子欺男霸女,横行乡里。彭玉麟依律将其斩首,并写信给李鸿章说:“令侄实坏公家事,想公亦所恨也,吾已为公处置矣。”
同治十一年,彭玉麟巡阅长江水师时,一次就将116名不合格的将官去职,还迫使时任长江水师提督的黄翼升借病主动辞职。
当时上至督抚,下至知府、知县。只要行为不端,鱼肉百姓,轻则被彭玉麟弹劾,重则被彭玉麟砍头。彭玉麟威名远扬,老百姓都信服、敬仰他。而贪官污吏听到他的名字,都胆战心惊,相互提醒“彭宫保到了”。“故公之所至,老幼瞻迎,长江闻其名字,肃然相戒”。
于是民间传言:彭公一出,江湖肃然。
情痴梅痴“平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彭公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他的高洁、脱俗的品性,也写出了他的落寞。
彭玉麟这一生并不快乐。
他痛恨扰乱国家正常纲纪的太平天国运动,更痛恨清朝官场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为无数无辜的生命在残酷的战争中丧生而感到自责。这无法调和的矛盾让他精神常处于焦虑之中,因此他一生都郁郁寡欢。
彭玉麟的个人家庭生活也不如意,他在奏折中曾写道:“臣素无声色之好、室家之乐”。他娶妻甚晚,对妻子邹氏态度也很冷淡。中年便“黜妻屏子”,一个人过着孤苦日子,妻子去世后也没另娶。
“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他一生创作梅花诗150多首,号称“梅花百韵”;又“乱写 梅花十万枝”,他画的梅花特别者,仿佛霜刃血珠未冷,凛凛然秉杀气如虹,被称为“兵家梅花”。
彭玉麟为何对梅花如此痴迷,情有独钟呢?
据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的考证,彭玉麟“梅痴”缘自一个叫“梅姑”的女子。
彭玉麟父亲在安徽做官,并娶安徽女子为妻,彭玉麟出生在安徽,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婆有个养女竹宾,人们都叫她梅姑。梅姑只比彭玉麟大一岁。两人青梅竹马,暗生情愫。彭玉麟十七岁那年七夕,两人私定终身。他们的恋情却因为乱了辈分和八字不合,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不久,彭玉麟随全家回老家衡阳。临行前,两人洒泪相别。彭玉麟保证定会回来娶梅姑为妻。
但彭玉麟的母亲坚决反对这门亲事,还另外给他招了亲。彭玉麟是个孝子,只得顺从。梅姑也嫁给他人,两人天各一方。
多年以后,梅姑死于难产。彭玉麟闻讯后,肝肠寸断,立下誓言用一生的光阴画十万支梅花梅花纪念梅姑。
此后的四十载,他不论军务、政务怎么繁忙,几乎每天夜晚都要操笔作画。每作一画,必然盖上“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的印章。
他还把梅姑的坟墓迁到西湖旁,在墓旁盖房种梅,闲暇就在墓旁吹起竹笛,哀婉多情,思念年少时和梅姑共度的美好时光。
曾国藩也赞叹他的痴情:“千古两梅妻,公几为多情死;西湖三少保,此独以功名终。”
小结彭玉麟未担任过封疆大吏,论及功业,不如曾、左;但说起品行,时人评“高曾左一等”。他“坚守初心”,“以寒士始,以寒士归”。他“责任担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他以身许国,一心为公。他是为浊世开清流的独行者,也是人间铁血柔情的奇男子。
用户11xxx10
奇男子
用户13xxx42
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梅的品质,梅的精神,梅的韵味,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点赞][点赞][点赞]
夏日的阳光
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到一个奇男子!在清末尤其难得!
用户12xxx15
襟怀磊落行,俯仰无愧意。踏雪寻梅处,煮酒傲残生。[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曾记否
应大书特书此男儿!
飘逸之仙
难得的刚正不阿[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黄某与赌毒不共戴天
刚直公,真奇男子
老沙维
奇才完人
安仲
阮小七啊
安仲
阮小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