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还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剩多少

平安评过去 2024-07-30 19:08:27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还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国库到底剩下多少钱呢?这个数字究竟是高是低,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追溯一下康、雍、乾三朝国库的兴衰变迁,揭开这个谜底的神秘面纱。

康熙朝:奠基之作,国库平稳

康熙即位时,清朝刚刚平定三边起义,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年仅8岁的康熙,在四阿哥等辅政大臣的辅佐下,开始了自己的执政生涯。

起初,康熙深知国库空虚的危机,他下令全面清查朝廷财政,严惩贪污腐败,从根本上遏制了钱粮外流。同时,他又颁布了"准绳令",规范了吏治,使清廷官员肃然起敬,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随着内乱的平定,康熙开始着手于中央集权的改革。他广纳贤能,不分汉族或满族,只要有真才实学,无不被康熙礼遇有加。大臣们如张廷玉、徐光启、穆克诚等,无一不是当时翘楚。在他们的辅佐下,康熙逐步推行"以汉制汉"的政策,吸纳汉族人才,完善了清朝的政治体制,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民主基础。

军事上,康熙亲自统帅大军,先后平定了准葛尔、噶尔丹、沙俄等内忧外患,将清朝的疆土版图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尤其是在收复了台湾后,康熙更是高兴得亲自撰文《重光祖考》,以示对祖宗的孝心。

在经济建设方面,康熙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幅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康熙还废除了工匠的"匠籍"制度,解放了手工业者的身份,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对于商业贸易,康熙也是大力支持,他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沿海港口,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为清朝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在文化教育方面,康熙更是下了大力气。他亲自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巨著,并且重视西学东渐,引进了天文、数学、医学、地理等西方先进知识,改革了历法,建立了北京古观象台,推动了清朝的科技进步。

就这样,在康熙61年的执政生涯中,他以"重民生、勤政事"的作风,使清朝初步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到康熙去世时,清朝国库的库银虽然只有2716万两,但收支却保持了基本平衡,可谓是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为后来的雍正、乾隆两朝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雍正朝:改革创新,国库收入翻番

康熙去世后,年仅45岁的胤祥继位,是为雍正皇帝。作为一代明君,雍正在位期间着力于整顿吏治、改革财政,为清朝的国库增添了厚实的储备。

上任之初,雍正就遭遇了一场由于权臣们的争斗而引发的"党争"风波。在这场风波中,雍正旗下的年轻官员如张廷玉、冯秉正等人,纷纷遭到了株连和牵连,甚至有人被诬陷入狱。面对这种情况,雍正没有动怒,而是沉着应对,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一一为这些官员昭雪冤案,重新使他们分担要职。

党争平息后,雍正开始着手整顿吏治。他颁布了《钦定吏则》,对官员的言行举止作出了明文规定,并且严惩贪污腐败,使清朝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新。有一次,雍正得知有位大臣贪污受贿,当即叫人将他捆绑解往北京城外的刑场,临行前雍正还亲自为他戴上"贪污犯"的牌子,以儆效尤。就这样,在雍正的铁腕整饬下,清朝的吏治日益规范,政治体制也更加严密高效。

在军事方面,雍正继承了康熙的扩张政策,他先后平定了西藏、新疆、青海等边疆地区,将清朝的疆土版图进一步扩大,巩固了国防。

最为重要的是,雍正在财政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改革。他继承了康熙"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与此同时,他还推行了"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改革,将地税和人丁税合并为一种税种,按照土地的面积和质量征收,使赋税制度更加公平合理。

在贸易方面,雍正整顿了海关,规范了关税,打击了走私行为,为清朝增加了大量的贸易收入。据史料记载,有一年广东海关的收入就高达300多万两白银。

在雍正的改革开放政策下,清朝的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也不断增长。到雍正去世时,清朝的人口已经从4000万增加到了6000万。

与此同时,雍正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开支相对较少,再加上他本人也很节俭,因此在他去世时,清朝国库的库银高达3453万两,比康熙时期多出了近一半,创造了历史新高。这为乾隆后来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乾隆中期:盛世鼎盛,国库储备充裕

乾隆即位之初,清朝正值鼎盛时期。年仅25岁的乾隆,继承了康雍两朝的基业,开启了他60年执政生涯。

乾隆上任伊始,就颁布了"御书房"政体,将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在这种专制集权的体制下,乾隆可以不受约束地实施自己的政策主张。

军事上,乾隆沿袭了康雍两朝的扩张政策,他不断出兵西北,先后平定了准葛尔、新疆等地区,将清朝的疆土版图推向了最大。有一次,乾隆亲率大军出征,途经内蒙,见到当地牧民生活艰辛,他当即下令免除了当地的赋税,并赐给牧民大量银两和牲畜,以示皇恩浩荡。

在文化建设方面,乾隆也是煞费苦心。他热衷于搜罗典籍,在紫禁城内建造了无数的书库,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同时,他还亲自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等巨著,使得清朝的文化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在建筑方面的投入也是巨大无比。他在北京修建了圆明园、长春园、畅春园等宫苑,在承德则建造了热河行宫,规模之大、气派之盛,前所未有。据史料记载,仅圆明园一处,就耗费了白银3600万两,相当于当时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乾隆中期,清朝的国库收入虽然增长缓慢,但由于雍正时期留下了厚实的储备,再加上乾隆本人也较为节俭,因此国库的库银一直维持在相当充裕的水平。

有一年,乾隆在巡视边疆时,路过一处贫困地区,见到当地百姓生活艰难,他当即从随行的库银中拿出100万两白银,赐予当地百姓,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这种慷慨大度的举动,使乾隆在民间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乾隆晚期:锲而不舍,国库告急

乾隆晚年,清朝的国力开始日渐衰微,国库的库银也随之告罄。

乾隆晚年,他固步自封,禁止了西方的传教士入境,阻碍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清朝的传播。与此同时,他又下令全面禁止海外贸易,关闭了沿海通商口岸,使得清朝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

军事上,乾隆晚年频繁对外用兵,耗费了大量的军费开支。有一年,乾隆出兵平定了云南的一场起义,仅这一次就花费了300多万两白银。另有一次,乾隆远征越南,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500多万两的巨额军费。

最为严重的是,乾隆晚年沉迷于奢侈挥霍,大兴土木,几乎是有恃无恐。他不但在北京和承德修建了无数宫苑园林,而且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行宫和驿站,耗费无数钱财。据史料记载,仅乾隆在江南一带修建的行宫驿站,就耗费了500多万两白银。

更为夸张的是,乾隆晚年还热衷于收藏各种奇珍异宝,不惜重金购买。有一次,他从英国买了一件水晶镶嵌的摆设,就花费了100多万两白银。另有一次,他从法国买了一件镶钻的珠宝首饰,更是耗资300多万两。

就这样,在乾隆晚年的奢侈挥霍下,清朝的国库库银迅速告罄。到乾隆去世时,国库的库银只剩下区区1000万两,比雍正时期锐减了近三分之二,创造了清朝历史上的新低。

结尾

有一年,乾隆在巡视江南时,路过一处贫困地区,见到当地百姓生活艰难,他本想像从前那样拿出库银赐予百姓,却被随从告知国库已近乎空虚。乾隆听后叹了口气,只得空手而回。这一幕,正是乾隆晚年清朝国力衰微的写照。

0 阅读:0

平安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