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军被敌人追杀,穷皮匠把红盖头往她头上一扔:想活命就盖上

平安评过去 2024-07-30 19:08:46

1937年的那个春天,一位身怀六甲的年轻女人在逃亡途中遭到了敌人的穷追猛打。她是红军总供应部的一名重要人物,身上肩负着关乎千万人命运的重大秘密。为了活命,她不得不四处躲藏,几经辗转才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就在她以为终于可以喘口气的时候,敌人的铁蹄又紧追而至。危难时刻,一位贫穷的皮匠英勇相助,用一件喜服和一顶红盖头为她伪装成新娘,瞒过了敌人的耳目。这位勇敢的女红军到底是谁?她身上藏着什么秘密?穷皮匠为何要这样做?他们最后又将如何脱身?

红军总供应部科长杨文局的艰难处境

杨文局,原名杨文英,1910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1930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很快被分配到红军总供应部工作。凭借过人的智慧和组织能力,杨文局很快成为总供应部管理科的科长,负责红军后勤补给的统筹安排。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杨文局和丈夫邓少文一同参加了这次伟大远征。邓少文是红军地下工作者,主要负责保管和运送红军的经费。为了掩护身份,他化名郑义斋行动。

长征途中,红军屡遭国民党军队的狙击和袭扰。1936年,邓少文在一次遭遇敌军伏击时,为了保护红军经费不被敌人夺走,他将经费分成数份,让手下人分头带着突围。而他自己则背起一个装满破衣服的箱子,伪装成携带经费的样子,英勇牺牲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杨文局目睹丈夫不幸牺牲,悲痛万分。但她没有太多时间哀悼,因为此时她已经怀孕六个月了。临终前,邓少文嘱托杨文局要保护好自己和腹中孩子,并将各路经费的下落报告给组织。杨文局含泪答应了丈夫的嘱托,趁乱突围而出。

杨文局逃亡过程中的曲折经历

杨文局逃离敌人的魔掌后,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逃亡之路。她怀着六个月的身孕,行动笨拙,很快就跌跌撞撞地走进了一片荒山野岭。

山路崎岖不平,杨文局一路跌跌撞撞,衣衫早已破烂不堪。她时而蹒跚前行,时而止步喘气,腹中的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母亲的疲惫不安,在肚子里翻腾不停。杨文局不得不时常停下来,用手轻轻抚摸肚皮,安抚腹中的孩子。

一路上,杨文局勉强维持着清醒,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遭到野兽的袭击。她时刻提防着四周的动静,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警惕地紧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山间的环境恶劣,杨文局很快就感到口干舌燥,可她却找不到一滴水源解渴。她只能用舌头不停地舔舐嘴唇,试图缓解口中的干渴。

就这样,杨文局在山间辗转逃亡了数日。期间,她不得不靠吃野果充饥,喝山涧的溪水解渴。由于营养跟不上,杨文局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最终在一处山涧边昏倒在地。

醒来时,杨文局发现自己被一群敌人包围了。敌人见她已是奄奄一息的模样,便将她捆绑起来,用树枝狠命抽打,想逼她交代红军经费的下落。

可是杨文局始终一言不发,即便被抽打得遍体鳞伤,也没有吐露半个字。她只是一味装作一个受惊的普通妇女,对敌人的所有问题都一问三不知。

敌人见诱供无效,决定将杨文局带回营地,想从她那里榨取更多情报。可是杨文局大着肚子行动不便,敌人便用绳子将她拴在马尾上,拖行前行。

路上,杨文局遍体鳞伤,可她却始终用手紧紧护着腹中的孩子,决不让孩子受伤。她时刻想着丈夫临终前的嘱托,要保护好自己和孩子,并将各路经费的下落报告给组织。

拼尽全力,继续逃亡

杨文局被敌人拖行时,她用手死死护着自己的腹部,生怕腹中的孩子受到一丝伤害。每当马匹拖行的速度加快,路上的石子砸在她的身上,她都会咬紧牙关,忍受着剧痛。

杨文局对敌人的仇恨由来已久。她永远也忘不了,当年丈夫邓少文为了保护红军经费而壮烈牺牲的那一幕。邓少文临终前对她说:"文局,你要保护好自己和孩子,也要将各路经费的下落报告给组织。"杨文局点点头,含泪应允。从那时起,她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就愈加坚定。

杨文局昏迷时,脑海里不断浮现丈夫临终前的嘱托。她仿佛看到邓少文倒在血泊中,口中还在喊着"文局"、"文局"。杨文局想,自己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完成丈夫的遗愿。于是她拼尽全力苏醒过来,继续逃亡。

敌人将杨文局丢弃在荒山野岭时,她已是奄奄一息。幸运的是,一户好心的牧民发现了她,将她抬回家中救治。杨文局在牧民家里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终于将腹中的孩子生了下来,取名郑盟海,寓意"海誓山盟,情深似海",以表达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

杨文局逃亡时曾遇到一位贫穷的皮匠,皮匠为了救她和孩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一件喜服和一顶红盖头为她伪装成新娘,瞒过了敌人的耳目。皮匠的父亲老皮匠当时正站在门口,看到敌人来袭,他机智地对敌人说:"老总,今天娃子娶新媳妇。"敌人被这一伪装瞒过,杨文局一家三口才得以脱身。

后来,杨文局平安回到部队,将各路经费的下落如实报告给了组织。她还将自己逃亡时所遇到的好心人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报答他们的恩情。杨文局的儿子郑盟海长大后,也曾专程回到那个偏僻的村庄,寻找当年救过他和母亲的那户人家,想要表达谢意。

穷皮匠出手相助,杨文局脱身

敌人将奄奄一息的杨文局丢弃在荒山野岭后,她幸运地被一户好心的牧民家庭所救。这户人家姓李,家中只有一对年迈的夫妻和一个年轻的儿子。他们发现杨文局时,她已经昏迷不醒,身上遍体鳞伤。

李家见杨文局腹中有孕,便将她抬回家中,用温水为她清洗伤口,喂她喝些热汤。几天后,杨文局终于转危为安,并在李家顺利生下一子,取名郑盟海。李家人对杨文局的身世虽有猜测,但从未过问。

李家隔壁住着一户贫穷的皮匠人家,老皮匠已年过古稀,儿子小皮匠今年三十有余,却还是终身未娶。小皮匠为人老实本分,平日里很少主动与人搭话。

有一天,小皮匠突然急匆匆地闯进李家,对杨文局说:"当兵的来了!"原来,他发现了一队国民党军队正在村里搜查。

杨文局一惊,她知道自己的身份一旦暴露,必将遭到残酷的拷打甚至杀害。小皮匠见状,急忙让杨文局换上一套喜服,又给她盖上一顶红盖头,伪装成新娘的打扮。

就在这时,国民党军人已经来到李家门口,厉声喝问里面是否藏有共产党人。小皮匠的父亲老皮匠机智地应对道:"老总,今天娃子娶新媳妇。"

国民党军人进屋搜查时,看到杨文局身穿喜服,头戴红盖头,小皮匠还傻笑着称她为"媳妇"。军人们见状,便放下了戒心,很快就离开了。

就这样,小皮匠的机智举动救下了杨文局一家三口。杨文局深知自己这一次是死里逃生,如果不是小皮匠及时相助,她和腹中孩子恐怕就会命丧黄泉。

为了表达谢意,杨文局将儿子的名字中的"盟"字,就是取自"海誓山盟"的典故,寓意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

危机解除后,杨文局在李家休养了一段时日。期间,她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回到红军大部队。终于,有一天,一支红军游击队路过这里,杨文局终于与他们会合。

在红军的帮助下,杨文局平安回到部队,将各路经费的下落如实报告给了组织。她还将自己逃亡时所遇到的好心人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报答他们的恩情。

结尾

后来,杨文局的儿子郑盟海长大后,也曾专程回到那个偏僻的村庄,寻找当年救过他和母亲的李家人和小皮匠一家,想要表达谢意。可惜时过境迁,那些恩人已经去世或离开了那里,郑盟海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福他们。

0 阅读:0

平安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