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东大学的一间女生宿舍里,19岁的女大学生释正孝同从梦中惊醒。
醒来后,释正孝同坐起在床上,发现自己额头间已渗出滴滴汗珠,回想起刚才那个奇怪梦,她愈发觉得不可思议,也感到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牵引着她,随后她做出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退学!然后,出家做一个比丘尼!
到底是什么样的梦,让一个985的女学霸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同时也放弃了大好前程,选择皈依佛门,自此长伴青灯古佛呢?
01
释正孝同是河南人,80后,1989年出生在河南乡下的一个普通家庭。
释正孝同的母亲是一位佛教文化爱好者,平时只要一有空闲,总要拿起几本佛经诵读。
小时候,每当母亲诵经时,释正孝同洁总会乖巧的坐在母亲身边,听着母亲嘴里喃喃有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尽管在那个时候,尚未开蒙读书的释正孝同压根听不懂什么叫“五蕴皆空”,什么又叫“度一切苦厄”,可她仍然听得津津有味,佛经里的偈语就如同儿歌一样,在她幼小的心田泛起涟漪,一圈一圈在心底散开。
长大后,释正孝同渐渐开始对佛经里的内容一知半解,她逐渐懂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在说什么,也开始思考什么叫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于是她便不再满足于只听母亲念经,也拿起了经书同母亲一起阅读。
佛经里没有你侬我侬的才子佳人故事,没有惊世骇俗的王侯将相的传奇,更没有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少女幻想,有的只是对人生之苦难的体悟,大慈大悲的智慧,反复咀嚼的哲思。
少女时期,喜爱佛学文化的母亲对释正孝同潜移默化的影响,无疑为她人生后来的转变埋下了一个伏笔。
与此同时,由于刘父刘母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在社会上闯荡多年,深知没有文化寸步难行的道理,便对释正孝同在学习上寄予厚望,夫妻俩多年来省吃俭用支持她读书,希望有朝一日她能学有所成。
释正孝同并没有辜负父母的殷勤期盼,中考时她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本市的一所重点高中。
而在读了高中后,她更加努力,没有丝毫松懈,晚上挑灯夜读是家常便饭,清晨别人还在睡梦中,她早已悄悄洗漱完毕,在阳台上轻轻掀起了书页。
天道酬勤,释正孝同的努力没有白费,高中三年,尽管重点中学群英荟萃,尖子生比比皆是,可释正孝同的成绩在班内一直名列前茅。
学习之外,或许是自幼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在生活中,释正孝同性格和善、恬淡,大气温婉,又不乏坚韧勇毅,深受老师同学们的喜欢,甚至曾有一位老师评价她气质非凡,有大智慧,未来必定不是池中物。
高考时,释正孝同发挥稳定,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被985名校山东大学录取,总算没负了十年寒窗苦读。
02
在山大读书期间,有一次正值暑假,释正孝同的父亲便问女儿想不想去旅游,想去什么地方?
刘父心想女儿或许会和其他小姑娘一样,想去一些热门旅游景点,可释正孝同的答案却是:湖北红安天台寺。
“你要去寺庙?”
刘父起初对女儿的想法很是惊讶,可转头一想,妻子向来信佛,大概女儿也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对佛教文化深感兴趣。
天台寺,始建于隋唐年间,自千年前智者大师出家得法,创建天台宗,天台寺千余年来便香火缭绕,信士不绝。
一踏入天台寺,释正孝同便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在与空灵,抚摸着古寺厚实质朴的墙体,耳边传来翠鸟的鸣叫,和着风吹树叶的摩挲声。
释正孝同站在雄伟的大殿前,身边川流而过的游客似乎都已不存在,千年前智者大师讲经的盛景竟悄然浮现在眼前。
整整一天,释正孝同都流连在古刹中,当父亲提议他们应该离开的时候,释正孝同却说:“要不,我们在待几天吧?”
此后几天,释正孝同便如同天台寺的僧人般,晨钟暮鼓,跪坐在庄严慈蔼的佛像前,合上双手,静静跟着僧人们打坐诵经。
那时有人发现,她经常一人独自漫步在天台山的阶梯之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很快假期结束,尽管心中万分不舍,离开的日子还是到来。
回到学校后,释正孝同一连几天都心神不宁,彻夜失眠,她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清澈和雅的佛音似乎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
在大教室,在操场,在图书馆,不管是在学校的任何一个地方,释正孝同看着眼前的一切,总是忍不住扪心自问:“读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再让子孙后代们重复这样的人生,周而复始,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真的属于这里吗?”
有天晚上,一直失眠难以入睡的释正孝同罕见地早早进入了梦乡,当晚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释正孝同梦到自己变成了佛祖释迦摩尼座下的一名童子,手捧金蛋。在梦里,她望向端坐在身边的如来,如来不语,只是抬起手臂,手指指向了一个方向。
释正孝同醒来后,认为这个梦代表了她与佛的机缘,是我佛如来在指引她的方向。
于是,她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离开学校,落发为尼。
父母得知她的决定后,反应各不相同。
喜爱佛法的刘母对女儿的选择虽然感到惊讶,但却并未出言阻拦,反而鼓励释正孝同遵循自己的内心。
刘父对佛学并不感兴趣,他无法理解女儿的想法,对释正孝同说道:“你努力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考上了好大学,大好前程就这么放弃吗?以后也不结婚生子了吗?”
刘父的看法也是很多人心中所想,毕竟喜欢佛学不一定非得出家。
然而,释正孝同的内心却异常坚定,她认为皈依佛门是自己的宿命,人活一世,有权利决定应该如何去活。
在释正孝同的坚持下,刘父最终妥协了。
于是,释正孝同离开家乡,去往湖北,剃度出家。
自此,世上再也没有女学霸释正孝同,只有虔诚的比丘尼释正孝同。
03
释正孝同出家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以及学校里的老师同学。
没有人能理解她的选择,双十年华,大好青春,正是少女敢爱敢恨敢梦的年纪,为何要去出家做尼姑呢?
有人问刘父刘母:“怎么不拦着孩子?怎么不再劝一劝?”
这样的问题,刘氏夫妇听了一遍又一遍,每当有人问他们,他们总是淡然地回一句:“孩子喜欢就好。”
一句简单的“孩子喜欢就好”蕴藏着身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意。
出家后,释正孝同很快就过上了清修的日子,在衣食住行上与往常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每天所吃不过青菜、馒头,上一顿是这样,下一顿亦是如此。
一个季度只有一件简朴的僧衣,破了就缝缝补补。
所住的房间,陈设简陋,仅有一张木床和床头上几本书。
每次下山出行,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一双腿在山间小道上来回行走。
一眼望不到头的阶梯,释正孝同脚步轻盈,拾阶而上,一点都不觉得累。
清苦的修行生活,释正孝同乐在其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让她如痴如醉,那便是禅乐。
出家前,释正孝同从来没有接触过音乐,对乐器一窍不通。出家后,她爱上了禅乐,但这需要从头学习。
20岁开始学习音乐并不容易,由于山上并没有教授禅乐的老师,她需要下山去到武汉学习,每一次来回都要步行六七个小时。
如此艰苦的学习之旅,她坚持下来了,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训练,她渐渐精通了表演禅乐的各项乐器,并加入了一个由青年僧人所组建的禅乐乐团,经常作为主演与乐团一起演出,受到许多听众的追捧和喜爱。
禅乐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有人在看完乐团的演出后曾表示,本来他对这样的演出并不抱有太大的期盼,可在看演出的时候着实被震惊到了,听罢内心有一种难得的平和。
出家多年,释正孝同依旧如往常那样喜欢寺庙里清静安和的修行生活,沉浸于她所热爱的佛学中,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追求。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大家都期待释正孝同还俗,未曾想人家在天台寺越过越好,还一度成为网红,被大家誉为最美尼姑。
释正孝同也表示自己并没有还俗的想法,虽然是因梦出家,但无怨无悔,比起外面复杂的社会,她直言更喜欢现如今的生活。
怎样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呢?
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释正孝同给出了她自己的答案,也许这个答案会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和不解,可那又如何呢?毕竟这是一个独属于个人的答案,她有权如此回答。
时至如今,仍然有很多人对她出家的选择表示不解,可她依旧不改初心,继续着自己的修行之路,这份执着与坚定不禁令人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