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受一些人的影响,比如影迷会受明星的影响,粉丝会受偶像的影响,老板们也会受自己所看重人物的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马斯克、雷军等企业家的示范效应,他们很红,生意做得也很火,因此原来很多对此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的老板都开始做直播做IP。
他们有的人是为了给产品带货,有的人是为了扩大影响力,有的人是为了对外沟通……目的不一样,方式和效果也不一样。
公司是功利性的商业组织,老板们的目的性也很强,没有人想做无用功,他们在做一件事之前都会考虑成本和效果,强调一个投入产出比。
毕竟赔本的生意没有人去干。为此,老板做IP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5个方面的问题,问题就是答案,你想清楚了关键,事情就好办多了。
1、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做成一个IP?
现在的流量很贵,存量博弈,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很难出头的。当然与众不同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说你的条件要跟你的IP匹配。
没有人可以让所有人都喜欢,哪怕是李子柒、董宇辉这样的IP也会有很多黑粉。
毁誉参半是任何一个红人必须承受的代价。有多少人喜欢你,就有多少人讨厌你。不过老板普遍都是意志强悍,心态强大,这也是比普通人做IP有优势的地方。
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老板有钱且敢于投入,要知道没有一个优柔寡断还能做好生意的老板。
再就是老板依托自己的公司平台,更容易取信于人。
总之你要想清楚自己的优势,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实很多老板都是偏内向的,觉得“抛头露面”有些丢人,但有时候你不尝试一下,就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潜力和隐藏魅力。
2、你想要达成什么目的?
产品有定位,IP也要有定位。太多失败的IP案例基本都有混杂的错误,就是说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什么都说,什么都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如果你就是想要给公司产品带货,那就多讲产品有关的,其他发散的东西也得跟行业和公司有关。
要知道,有1000个喜欢你这方面内容的粉丝远比10000个虚浮的粉丝有价值。
其实我也不喜欢所谓粉丝的概念,我做自媒体IP最初就是想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从来没想过吸引多少粉丝,我一度觉得能够有100个聊得来的朋友就够了。
粉丝量是虚的,流量越多越容易让人心态扭曲,行为变形,多未必是好。
3、你能够给别人什么样的价值?
要么是情绪价值,要么是思想价值,要么是产品优惠的价值。卖货就是一种促销方式,大多数产品还谈不上文化附加值。
当然卖货也可以很有趣,为客户提供一些情绪价值也无可厚非。
还有就是你对一件事或一个领域的深度理解,这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毕竟大家都喜欢听专业的人谈事情。
比如你是卖车的,那你对车辆的认知高度就决定了你“粉丝”的忠诚度,我就长期关注一个汽车的自媒体IP,他确实非常专业,但他也确实不如那些表演性质、营销更多的IP流量大。
不过话说回来“懂营销”也是一种能力,你有洞见的领域就是你喜欢的和擅长的,然后才会有持续输出的价值。
4、你有没有真正了解用户,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
任正非有个观点非常经典,“我们真正要把握的是最终客户的需求。最终客户需求到底是什么?怎么引导市场的需求,创造需求。不管企业、个人市场……,真实需求就是你的希望。”
所谓真实需求就是你的战略机会点,找准了后就可以聚集力量,实施饱和投入,纵向突破。
还是要能为别人创造点价值吧,多少人能够从你这里受益,就有多少人支持你。
至于其他如表达能力和技巧什么的,都是细枝末节,如果根本上错了,那不管其他地方多好都是虚假的。
毕竟流量不可靠,流量的特点是“流”,它是流动的,别人现在关注你,回头就会取关你,信息泛滥的时代,大家都很忙的。
5、你想要自己摸索,还是博采众长?
以你成为老板的毅力和能力,自己摸索也迟早能成,但从成本的角度看就不划算也不怎么聪明了。
筛选、试错都是需要成本的,很多时候不花钱才是更大的浪费。
明智的决策并不都是知道自己要怎么办,而是知道去避开那些错误的东西。所以从别人的教训中学习是最有回报的事之一。
存量经济时代,老板的IP建设是一种长期主义,或者说内容就是产品,IP就是竞争力,确实值得去认真对待。
最后还是建议你加入“老方说”50人的老板IP推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