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王朝,经常被误认为得国不正,实际上对华夏有再造之恩

痴梅看历史 2024-08-24 02:32:44

一说起得国最正,大家都认可汉与明!其实还有两个王朝,虽说经常被人非议,但对于华夏正统的传承,有巨大的贡献。

隋文帝杨坚

你可能不信,据说在西方史学家的榜单上,中国古代只有两个人,是真正的一统天下,收拾旧河山的千古一帝,那就是秦始皇和隋文帝,而且隋文帝杨坚的排名更靠前!

听到这里你可能要笑了,老外还是不懂中国啊!杨坚怎么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呢?就凭他的皇位是抢外孙的,就能被人骂上千年!

哎,这事确实绕不过去的啊!我们先来看看杨坚的上位史: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天下本就该有人家杨坚一半。他的父亲,当初追随宇文家起兵,功劳甚大,被封为随国公,宇文家能夺权称帝,杨忠功不可没。

等到北周建立,在对外用兵和北齐的争斗中,杨坚更是一马当先屡立奇功,被封为国之柱石。为了拉陇他,周武帝亲自做主,给太子娶了杨坚的女儿为正妃。

结果这个太子当了皇帝后就比较混帐了,他沉溺后宫不理政事,还一口气封了五位皇后,瞧瞧这是明君的所作所为吗?

众臣不敢多说,杨坚作为柱国大将军,又身为国丈,自然要良言相劝。这就惹得皇帝不高兴了!

多次对杨丽华怒斥要杀了杨氏全家,还曾经召杨坚入宫试探,把他的老妻吓得跑到宫里把头都磕破了,杨坚才惊险过关。

这叫什么事?手握兵权身居高位,却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脑袋搬家,换成你会怎么办?

杨坚只得申请外派,远离京师,去亳州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管,但是取而代之的念头已然萌生!

幸亏没等多久!

几个月后,皇帝突发疾病,口不能言。他的两个近臣却和杨坚交好,假传圣旨,宣杨坚回京担任大丞相并监理国政。

二十几天后,皇帝死了,6岁的小皇帝宇文阐继位,这个宇文阐不是杨丽华所生,而是另一位皇后的儿子。

杨坚晋升为随王,进一步总览大权。他废除了先帝苛刻的刑罚,正令宽和,天下无不纷纷归心,杨氏代周的局面已经形成。

十个月后,一切水到渠成,小皇帝禅位,杨坚登基,改元称帝,大隋建立。

隋朝开国即巅峰,短短二十年,人口翻倍至五千万,一个社会稳定,民生富庶的盛世到来了。

作为两次大乱世之一的终结者,(另一次是五代十国),杨坚对华夏文明的传承可以说是有再造之恩。

在隋朝建立前的三百年间,华夏一片混乱,政权更迭,叫得上名字的就有四十多个!夏商周秦汉,三千年文明传承至此几乎断绝!

北方大地上胡人横行,汉人所剩不过千万,为了活命还被迫纷纷改姓,祖宗家谱丢失殆尽!汉人不光没了国家,还已经站到灭种的悬崖边!

就连杨坚自己,都曾经跟随鲜卑人改姓普六茹,直到做了皇帝才改回汉姓。弘农杨氏望族尚且如此,普通的汉人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可想而知!

数百年的战乱,不只是汉人,其他民族的底层民众,同样是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之中!

隋朝的建立,给了汉人,也给了所有民族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华夏第一次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上有了隋文帝,真是华夏民族之幸!他的开创性的举措还有很多:

比方说《开皇律》的规定,死刑三奏而决,且最终审判权在大理寺,地方州府不得处断,这是千年后的现代社会才有的文明。

比方说科举制度的确立,和两汉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一起,成为古代三大选官制度。且科举制的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比方说开凿广通渠,拉开了兴修水利的大幕,联通关内和中原,为后来的京杭大运河联动南北两大流域,提供了经验基础。

其他举措还有很多,比方说再次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把原来的齐、周、梁、陈等乱七八糟的货币和车书再次修正。功可比秦始皇!

又比方说在全国各地修建粮仓,存量都在百万以上。建国后在洛阳,曾发现过隋代的粮仓遗址,单这一处,就有窖藏二百多个,每窖存有50万斤的谷物。

洛阳含嘉仓遗址

据史料记载,隋朝的粮食布帛,直到李世民上位十几年了还没有用完,看来,大唐的兴盛,也是躺在了隋朝的功劳簿上而已!

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作为能受到教员称赞的五位皇帝之一,宋太祖赵匡胤的形象,绝对不能只是欺负孤儿寡母的佞臣,他对华夏正统文明的贡献,同样有着的再造之恩。

他的坏名声和隋文帝杨坚一样,都被视为权臣篡位的代表!

然而,放在当时的现实环境中,这个位置,如果他不坐,王彦超、董遵诲等人也一样会坐,根本不会有柴家的万世江山之说。

统一天下,柴荣功不可没,他三次亲征南唐,笑纳江北十四州,北伐连克辽国三关。特别是中原北方,打得只剩北汉一家尚存,并且北汉的刘崇是个华夏败类,身为汉人,竟然接受异族辽国册封,自称侄皇帝,灭亡是指日可待的事。

可以说,北宋的一半江山,都有柴荣的心血所在,可惜的是,圣主英年早逝,如果再有十年,天下就在他的手中完成了统一,也不存在主少国疑的危机。

这样看,赵匡胤确实是捡了个大便宜。但他对后周江山也是立了大功的,也不是单等摘桃子而已。

咱们今天不当卫道士,单单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赵匡胤的做法是否对华夏文明有益。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名存实亡,苟延残喘,影响力不出京城百里,整整二百年,诸侯割据,军阀征战,北方历五代,南方存十国,整个华夏,山河一片破碎。

北方人口锐减至两千多万,不及开元盛世的三分之一,汉人再一次站在了灭种的悬崖上!

宋太祖凭一条镔铁棍打下了四百座军州,三百年的战火乱世,终于有了一片安宁的天空。

宋太祖武力得了天下,却极为崇尚文化,奉行以文治国的理念。

他重拾科举并加以完善,开创了文治盛世的基础。宋朝也成了古代文化的巅峰,几百年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文以靖国的政策,也彻底终结了唐末以来军镇割据、武夫乱国的局面,为后世的文明政冶开拓了路。

自宋以后,封建王朝基本没有再出现军阀或是封疆大吏割据的现象。汉人的江山,威胁只来自外部,内部几无忧患。

他的出现,使中原重归一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规律使然,也是历史的选择。

他从军中起家,却是具备政冶家的目光,准确地认识到了自唐以来兵祸连连的症结所在。

他设立枢密院、三衙机构,将兵权一层层分解,同时,又分散相权,以官职分离的策略,促使权力集中在皇帝的实现。

宋太祖一向反对刑罚严苛繁复。他刚即帝位后,就命令废止五代各国的旧有条文,在大宋全境推行新的律例。

清明上河图

宋代的法令相比以往,要温和宽厚的多,人民的生产活动受到的限制较少。所以,宋朝虽只拥有半壁的江山,所创造的财富却是历朝之最。

大宋的建立,也为华夏衣冠,在群狼环伺中,提供了近三百年的传承乐土。以致于后来有人经常拿崖山之后说事。

总得来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行为,虽多被后世诟病,但他所建立的宋朝,却是终结乱世,还黎民一个太平,且对保留华夏的正统文化,有再造之恩。

往期故事:

0 阅读:38

痴梅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