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年,曹操征张鲁。
张鲁战败,跑到巴西郡。
此时,刘备派黄权前去迎接张鲁,企图与张鲁联合,一同抗曹。
张鲁的谋士阎圃建议:建议最好投靠曹操,否则,就应该西连刘备。
然而,张鲁却勃然而起:“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
于是,张鲁下定决心,归顺曹操!
“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魏公,就是曹操。张鲁为何如此“粉”曹操,宁可去做曹操的奴也不与刘备合作呢?
张鲁欲降曹操已久其实,张鲁已经好几次有降曹操之意了。
曹操发兵来攻张鲁时,张鲁就有投降之意了。
只是,手下的人,尤其是张鲁的弟弟张卫坚决主战,张鲁才让张卫在阳平关拒敌。
及张卫在阳平关战败,张鲁又想要立刻投降。
阎圃又指出:现在战败势穷而降,必得不到曹操的重视。不如先退去巴中,展现尚有力抵抗的力量,然后再主动归降,必然能得到曹操的重视!
于是,张鲁这才暂不投降,去往巴西。
在撤退时,有人建议张鲁把仓库带不走的通通烧了。
张鲁表示:我已有意归顺朝廷。如今不过是暂时避一避锋芒而已,别无他图。仓库宝货,归国家所有!不要烧了!
显然,张鲁,已有了降曹之意。后面刘备派黄权去迎,本身就是自讨没趣而已。
然而,张鲁为何不考虑与刘备合作合作,非要降曹呢?
张鲁为何非要降曹?其实,张鲁虽然割据汉中三十年,但其对曹操的“好感”已经很久了。
1、曹操的作为,契合张鲁所传之教。
张鲁割据汉中,靠的是他“五斗米教”的宗教领袖身份。
虽然张鲁的“五斗米教”与黄巾起义的“太平道”有所区别,但相似处很多。
当初,曹操与青州黄巾作战时,青州黄巾就来信,表示曹操的的许多作为,“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大家是同路人。
其后,曹操收编青州黄巾,保留了他们的编制,尊重了他们的信仰。
有许多历史学家指出:曹操本人也曾以道家预言来应验自己的“真人”身份,甚至曹丕后来的“黄初”年号,也有与“黄天当立”相应之意。
因此,对张鲁来说,曹操即便不是“同道中人”,至少也是能够尊重他们信仰者。
因此,与当年的青州黄巾一样,张鲁对曹操的“好感”自然是由来已久。
2、谶维之术的影响。
谶维之术,也曾让张鲁对曹操有了归顺之意。
曹操做魏公时,有人预言:曹操必为魏公,但是,定天下者,必然是“魏公子桓(曹丕),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
有人将这个预言告诉张鲁。
张鲁问:这个预言的理论依据来自哪里?
答:孔子《玉版》,“天子历数,虽百世可知”。
因此,受当时流行思想的影响,张鲁自然对曹操“天命”有所信,也是必然的了。
3、张鲁志向唯归顺曹操可以实现。
张鲁虽然以教义而立,但是,他到底仍然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有着自己的实际利益诉求。
当初,曾有许多人劝张鲁进为“汉宁王”。
阎圃就给张鲁提出战略:靠着汉中这个地方,您上可以做齐桓公、晋文公,下可做窦融,不失富贵。
如今,做齐桓公、晋文公自然是不可能了,但是,做窦融,不失富贵还是可以的。
张绣、张燕等人,归顺曹操,皆得富贵!
尤其是张绣,杀了曹操长子、侄子、爱将,与曹操本有刻骨之仇,但曹操尚能大度相容,许以富贵。
如此,投靠曹操,不失富贵的诉求,是可以实现的。
何况,曹操有着广大的统治区域,又能给张鲁传播教义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此,张鲁实在没有理由不投曹操。
张鲁与刘备之怨那么,张鲁为何绝不作刘备上客,坚决不与刘备合作呢?
1、道不同。
张鲁与刘备,是道不同!
刘备抗曹创业,所主张的是“兴复汉室”。
而对张鲁来说,“桓灵之间,诸明图维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立”。
所以,刘备的政治主张,与张鲁教义不和。
不只是“道不同”,而且,两道之间,没有妥协的余地,刘备也绝不可能尊重张鲁的教义!
如此,当然不能作刘备“上客”!
2、刘备的“上客”不好当。
总体上,刘备不是一个无诚信之人,但是,刘备干过的最没诚信之事,张鲁等人确实看在眼里的。
刘备受刘璋之邀,前来征讨张鲁,结果,一回头,把人家刘璋的地给夺了!
其实,假途灭虢,自古不少,但这次,刘备确实过分!
曹操,虽然有“阿瞒”之称,但也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
以汉末为例,孙策取刘勋,也是假意托人家帮忙,结果趁机夺人之地。
但是,刘勋与孙策并无恩德,尔虞我诈是自然兵家之道。
但是,刘备取刘璋,是人家刘璋与你刘备有同宗之谊,盛情相邀,给兵给钱给粮,你刘备却随手夺人之地!最后,把人家刘璋安置到南郡的一个小地方待着。
对刘璋,刘备尚有“同宗之谊”的顾虑,尚且如此!
对张鲁来说,张鲁又如何信任你刘备给出的任何政治承诺呢?
正确的抉择历史证明了张鲁的抉择是正确的。
1、富贵尊崇。
投曹操后,曹操立刻任命张鲁为镇南将军,以客礼相待,封其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
一万户的食邑是什么概念呢?
当时,天下因为战乱残破,户口大减。曹操的属下,封邑超过1000户的都很少。
张绣的食邑最多,总共也只有2000户。
此外,荀彧的食邑也很多,也只有2000户。
“五子良将”们,张辽食邑最多,当时也只有1700户,到后来曹丕即位,才增至2700户。
可以说,张鲁确实实现了“不失富贵”。
此外,张鲁的五个儿子都被封了列侯,女儿还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宇,成了儿女亲家。
投靠曹操,张鲁确实得到了可以想象的最高尊崇!
2、“五斗米教”大发展。
张鲁投靠曹操后,曹操将汉中及三巴地区大量人口迁徙到了长安、洛阳、邺城附近。
这些地方,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都是北方,乃至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一线城市”。
张鲁及信众们,借助曹操对张鲁的尊崇,大力传播五斗米教。
经曹魏及晋代,五斗米教得以传播到了全国,影响重大而深远!
显然,如果当初张鲁的选择是刘备,那么,所有这一切,都是绝不可能实现的。
历史已经证明:这一次,张鲁的抉择是正确的。
就才能、实力而言,在汉末军阀中,张鲁都是比较次的。
但是,就结局而言,张鲁的结局却是最好的,甚至没有之一。
这一切,正是由“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开始的。
打不过就加入,自然之理。
但是,加入谁,还是要讲究的。
祝君胜利。如果确实遇到打不过的,就祝君加入正确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