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有人打着 “能办国企工作” 的幌子,轻而易举地骗取了数百万元?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不少人渴望获得一份稳定的国企工作。然而,这种急切的心态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了诈骗的目标。今天,我们就来揭开 “花钱办国企工作” 骗局背后的真相。
36 岁的杨先生来自陕西咸阳。2021 年 5 月,他在大学同学曹某静的朋友圈看到可以办理央企国企工作的消息。当时,杨先生的妻子正打算从外地回西安,于是他联系了曹某静。曹某静称,自己所在的陕西瑞东实业有限公司能够办理烟草公司、电力公司、医院等单位的工作,但需要支付高额费用。
经过和家人商量,杨先生决定为妻子办理烟草公司行政岗位的工作,曹某静报价 15 万元。随后,杨先生陆续支付了 3 万定金,并将剩余的 12 万元转入曹某静账户和瑞东公司账户。在等待面试的过程中,杨先生的两位朋友何某和高某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工作。曹某静表示公司也能办理,两人的服务费为 29 万,杨先生又给曹某静账户打了 27 万。
2021 年 8 月 9 日、8 月 24 日,杨先生和瑞东公司签下 3 份《就业安置委托居间协议》,并按要求分 20 余次向曹某静与瑞东公司共转账 42 万元。
面试背后的猫腻2021 年 8 月 9 日,杨先生的妻子陈女士接到面试通知。面试官自称是西安市烟草公司的蔡姓工作人员,面试地点却在西安城北的凤城九路海博广场。陈女士虽有疑惑,但还是前往面试。当晚,蔡某就发来消息,称年龄问题已经解决。
然而,4 个月后陈女士才等到第二轮面试。这次,蔡某带着她去西安市烟草公司,却以疫情为由不让她进去,而是在楼下等待。随后,蔡某又带着她前往高新二路,在地铁口见到了自称是领导的李某。此后,陈女士的上班时间一推再推,蔡某还写下两份承诺,保证上班时间、地点和薪资待遇,办不成则退款。
与此同时,杨先生的朋友何某和高某在延安供电分公司隔壁的咖啡厅接受了面试,面试人同样自称是供电分公司的员工。但二人后续一直未等到二面。
三年追讨,骗子仍逍遥2022 年 3 月,杨先生要求退款,瑞东公司法人李某某却多次推脱。杨先生发现,瑞东公司员工在索要工资,大厦物业也在索要物业费,李某某更是不见踪影。无奈之下,杨先生向三桥新街派出所报了警。
2022 年 6 月 19 日,三桥新街派出所出具了报警回执。民警调查后发现,海博广场的面试地点是一家建筑公司,西安市烟草公司也查无蔡某此人。在派出所的协调下,瑞东公司给杨先生的两位朋友共退了 10 万左右,余下的钱由杨先生垫付。经过计算,杨先生总共被骗了 32 万元。
办案民警表示,此事已以诈骗罪名立案,对李某某采取过强制措施,后予以取保候审。因为李某某骗来的钱给了上线,从这个角度来看,其行骗没有主观故意。目前正对其上线进行网上追逃。此外,参与第一轮面试的蔡某没有从中获利,因此暂不抓捕。
除杨先生外,还有不少人也遭遇了同样的骗局。榆林的王先生在网上看到瑞东公司发布的消息后,前往公司咨询。他想办理陕煤集团的工作,先后交了 2 万订金和 10 万元。然而,工作却一直没有办成。2022 年 6 月,王先生向三桥派出所报了警。虽李某某主动退还了 9.2 万元,但余下的 2 万多元至今未还。
西安的韩先生早在 2019 年底就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李某某。他为亲戚家的孩子办理西安地铁集团的工作,陆续交了 27.2 万元。事情没办成,只退了 1.6 万元。2020 年 3 月,韩先生向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高新路派出所报了警。民警称,李某某手里有一个欠条,是姓吴的人给他打的,吴承诺收钱办事,办不成退款。但现在找不到姓吴的人。
律师发声:未获利也可能构成诈骗共犯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赵良善认为,构成诈骗与否,并不以嫌疑人是否获利来论,即使嫌疑人未获利,照样构成诈骗的共犯。在本案中,冒充面试官的嫌疑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明确认识,具有实施诈骗犯罪的共同故意和行为,是诈骗犯罪系列行为的一部分。如果缺少冒充面试官这一环节,涉案的诈骗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冒充面试官的嫌疑人构成诈骗的共犯。
这些 “花钱办国企工作” 的骗局,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经济损失,更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类似的骗局呢?
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信 “花钱就能办工作” 的谎言。国企招聘通常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不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其次,要提高警惕,对那些承诺过高、要求先交钱的行为要格外小心。最后,如果发现自己可能被骗,要及时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不要让骗子有可乘之机。如果你身边也有类似的骗局,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