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昊
新能源汽车公司轮番传来上市的消息,这次是奇点。
7月9日,奇点汽车首席品牌和战略发展副总裁赵强在接受未来汽车日报采访时称:“我们是第一批,具体进展要看(证监会)审核流程。”
虽然之后赵强又矢口否认,但这已经不是奇点第一次传达出上市的意愿。今年4月份,奇点汽车董事长沈海寅就表示:“奇点汽车计划在科创板上市,目前正在与数家券商商讨此事。”
奇点汽车创办于2015年,在创业初期曾带头领跑,但因量产屡屡推迟,至今还未开始交付,掉队的态势已经愈发明显。
沈海寅在创业之初曾引用迪兰·托马斯的诗句:“不要温和走进那个良夜,梦想应该在岁月里燃烧咆哮。”
对于失声已久的奇点汽车来说,即使此次顺利登陆科创板,沈海寅还能为自己的“梦想”咆哮多久?
龟兔赛跑
奇点汽车过去一年都很沉默,除了用户偶尔戏称一两句“跳票王”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但不能因此否认,奇点汽车曾经位于“新能源汽车舞台”的中央。
2017年4月早春时节,北京的天空到处飘着杨絮,沈海寅在12日晚上十分忙碌,他要连续参加三场饭局,凌晨之后还要赶到北京宏昌体育园进行彩排,准备第二天is6的发布会。
次日发布会上,沈海寅演讲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手指不断按下翻页笔,对is6的功能如数家珍,嘴里喊着“这还不够,这还不够……”
沈海寅抛出重磅消息,第一代奇点汽车预计2017年底开始小批量生产,2018年正式上市,这时距离“奇点”品牌发布也才一年,创业不过两年时间。
站在舞台中央的沈海寅自信满满,依靠着唯快不破的打法,他已经赢取到了不少时间。
2014年,造车大潮刚刚来临,奇点汽车就迅速开始谋划,2015年发布第一款概念车型,2016年沈海寅就开着样车在发布会上与媒体侃侃而谈。
在造车新势力中,奇点率先从“PPT造车”阶段脱身进入到预产状态,这次量产车型的发布,多少有些让对手们猝不及防。
除了造车,在融资和拿地方面,奇点汽车同样势头凶猛。
2016年,奇点汽车获得6亿美元融资,汽车产业园落户安徽铜陵,占地1000亩,年产能达20万辆,预计总投资80亿元。
随后奇点汽车又完成“三国六地”的研发生产布局,美国的硅谷、日本的宇都宫、中国的上海、北京、苏州、铜陵,奇点汽车都有自己的根据地。
当时沈海寅兴奋的说:“未来我们会成立一个基金,投资产业上下游,目前正在规划当中。”
在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奇点汽车位列32名,估值30亿美元,与蔚来、小鹏处于同一序列。
那段时间,奇点汽车造车如火如荼,沈海寅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不是开会到半夜,就是从一个会场赶到另一个会场。用他自己的话说,“最熟悉的风景是清晨和午夜的机场。”
但领跑的时间没有维持多久,在车上市前夕,奇点仓促踩下刹车。
2017年6月,沈海寅告诉媒体:“目前,除了小开关之类的特别小、生产速度比较快的零部件外,我们90%的供应商合同都已经签完了。”
看似万事俱备,但本来预计2017年底量产的计划没有如期完成,is6的上市时间被推迟到2018年。
然后,奇点汽车开启了一场漫长的跳票之旅,从2018年初推迟到2018年底,从2018年底又推迟到2019年初……直到今天,is6也没有如期上市。
而环顾四周,蔚来已经交付了18890辆车,第二款车ES6也进入到了交付阶段;小鹏也大约交付了9000多辆G3,第二款车型P7预计年底开始交付……
反观奇点,从宣称交付到现在为止已经四次跳票,拖延时间长达两年之久。
如果说新能源造车赛道上正在进行的是一场耐力赛,奇点就是那只曾遥遥领先、如今却一蹶不振的兔子。
沈海寅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给出了is6跳票的理由:“主要源自于合作伙伴和生产基地的三次变更,造成2018年上市的车型不得已拖延。”
有消息传出is6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年底正式交付,由北汽昌河代工生产。
沈海寅近期在接受采访中称:“北汽昌河的生产线正在改造中……计划到2020年中,完成市场销售3万辆。”
《每日经济新闻》6月份采访了北汽昌河销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方称:“并不清楚奇点汽车与北汽昌河代工合作一事。”
所以今年年底能否如期交付,现在仍是迷雾重重。
眼高手低
沈海寅曾对外透露过自己的造车心得:“以小米那样更亲近消费者的方式,做出特斯拉那样智能而具有延展性的电动汽车。”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奇点对于二者的学习,皆不得其法。
根据奇点汽车官网公布的数据,is6定位于纯电动中大型SUV,提供五座及七座两种版本选择,400公里续航里程,支持换电模式,定价在20-30万元之间。
这个配置在2017年算得上惊艳,但在今天看来,无论是配置还是价格,几乎没有亮点。
从20-30万的定价来看,上面有特斯拉、蔚来牢牢把持着高端市场;同档次的有已经奠定了一定知名度的威马、小鹏,并且小鹏最近已经将价格下调到20万元以下。
对于奇点is6来说,如果没有差异和亮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完成突围。
奇点汽车对外宣称自己的长板是智能化,在官网上,有一半的内容都是和智能化有关,沈海寅对外宣称:“我们按照造一个机器人的模式去造车。”
但在智能化方面,奇点汽车并没有拿出亮眼的成绩。
奇点汽车的智能化团队主要放在美国硅谷,由前百度资深架构师黄钰博士领头,但公司从2018年成立到现在不过一年半的时间,具体进展如何,还不得而知。
今年年初,沈海寅发朋友圈称美国实验室遭遇盗窃,装载着自动驾驶信息技术的U盘丢失,此事后来不了了之,成为悬案。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核心技术如此轻易失窃,似乎有些诡异。
与此相比,从智能化的进程上看,特斯拉的Autopilot成立已久,威马也背靠百度——单单这两家,奇点汽车就不具备掰手腕的资格。
更何况,汽车智能化的道路还需要很长时间去探索,当前过度的强调智能化无异于画饼充饥,沈海寅自己也说过,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际应用在汽车上面。
奇点汽车另一个宣传的重点是is6搭配了约7000颗18650型号的电池,这个数字大概和特斯拉相当。
据悉,特斯拉使用的18650型号电池是与松下联合订制的,而奇点iS6的电池供应商是国内电池厂商比克。而且特斯拉在早期使用18650型号电池,后来更换为21700型号。特斯拉通过大量实验表明,18650电池无论是在性能还是价格上,都不如21700。
采用被特斯拉淘汰的电池型号,性价比的口号顿时就失去了说服力。
奇点对于小米的学习,同样也停留在喊口号上面。
沈海寅曾经担任过金山的副总裁,不止一次谈到过雷军对于自己的影响。他坚信自己能够颠覆传统车企的商业模式:“卖车不赚钱,甚至可能亏钱”,他认为产品只是入口,之后可以通过产品的衍生服务去赚钱。他称之为“站在未来看未来” 。
理想汽车的李想就曾发表过相反的看法:“很多人说卖车不赚钱,靠后面的软件来赚钱,胡说八道嘛,你卖一个车相当于卖三四百台小米手机,最后只是赚一台小米手机软件的钱,你脑子进水了吗?”
与此同时,想要“站在未来看未来”的奇点汽车,却一直没有拿出清晰的产品战略。
根据沈彦寅的规划,奇点汽车日后将实现“大车+小车,乘用车+商用车”的全面覆盖。
今年4月,奇点购买了丰田的电动技术,而后在上海车展上推出了IC3概念车,沈海寅称:“该笔交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节省时间和成本的方式,让我们能够开发出一款可靠的汽车,并且专注于我们的强项”。相关人士称,奇点为此花费了数千万美元。
根据丰田方面披露,奇点此次购买的是丰田2012年推出的丰田eQ,但是因为价格高、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丰田在出售了100辆后,就决定停产。
购买传统主机厂淘汰的产品然后加以改造,雷军可没有干过。
此外,奇点汽车还有些不务正业。
回顾奇点汽车4年的造车历史,70多亿元的投入并非没有结果。今年7月,沈海寅发布了一款名为“蓝鲨智能”的电动摩托车,宣传中称“集数十项汽车科技于一身”,美其名曰“降维打击”。
但放眼奇点国内的三处生产基地,要么刚刚破土动工,要么还是荒草萋萋,当初计划的200家线下体验店如今更是闭口不谈——核心业务还没见着影儿,就先忙着“降维打击”,这实在是不走寻常路的打法。
去年12月,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位于三里屯的体验店,门外繁华闹市,车水马龙;体验店内冷冷清清,无人问询。
瞄准了小米和特斯拉的奇点,如今似乎还停留在起点上。
续命
关于传出奇点汽车缺钱的消息,是在去年年底,有员工称:“10月份和11月份工资都未能顺利到账,已经快三个月没发工资了。”
奇点汽车出来澄清:“目前已经得到多个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的看重和支持,多轮融资顺利,不存在资金问题。”但在工资发放时仍然未一步到位:9月份工资算公司向员工借款,按照年化约10%的利息偿还,约在1月份发放;12月份发放10月份工资的65%,余下35%预计14号前发放;11月份移至12月底发放。
分期发工资的背后,奇点汽车似乎是终于找到了新的靠山。
2018年12月的北京,天气寒冷异常,奇点宣布举家搬迁铜陵,外界认为此次伸出援手的是铜陵市政府。
退守铜陵的奇点汽车,承诺公司明确将安徽奇点公司作为未来发展的中心和未来上市的主体,目标在科创板上市。从那时候起,奇点汽车就已经把登录科创板当做目标。
而作为回报,铜陵将加大对奇点生产资质的申报力度,帮助筹措后续建设与研发资金,推进奇点公司工厂基地的建设进度。
奇点汽车虽然和铜陵开发区牵手成功,但铜陵市政府并不算“大腿”的最佳选择。
根据铜陵市政府官网披露,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为180.5亿元,铜陵市政府对于动辄百亿的造车企业帮扶力度,恐怕有限。
更别提奇点与铜陵市政府的合作同样也是一波三折。
根据铜陵政府官网披露,合作后铜陵经开区将向奇点公司派驻董事、监事,任命铜陵经开区委派财务人员参与财务管理,对财务实施监管。
在今年6月份,《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安徽国资委已经入驻奇点汽车,督促其尽快量产。
奇点汽车的量产时间显然已经不能再拖,但新能源汽车的融资难度正在逐步加大。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截止到今年6月中旬,电动汽车制造商仅融资7.831亿美元,而在去年这个数字为60亿美元。
根据融资记录显示,奇点最新一次融资发生在今年5月份,此轮仅仅拿到633万元的战略融资,对于动辄百亿的造车企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只能做到勉强续命。
is6的交付时间在即,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可想而知。而且汽车投资市场逐渐遇冷,投资者更愿意将资金投给头部企业,之前小鹏、威马都传出过正在寻求融资的传闻。
不同于其它的造车新势力,蔚来背后有腾讯,小鹏背后有阿里,威马背后有百度,奇点汽车既没有巨头撑腰,车也没有量产,IPO目前还停留在口头上。
走到悬崖边的奇点汽车,生死都取决于能否融到足够多的资金,但融资的赛道上显然有些拥挤。
前几天,新京报披露此次打算登录科创板的还包括小鹏、天际、合众、零跑等众多车企,显然,科创板成为了嗷嗷待哺的造车新势力们的新目标。
目前,奇点汽车登陆科创板的信息还未正式确认,但如此多的造车新势力共同角逐科创板,奇点最后能否抢滩登陆还需要拭目以待。
国泰君安的汽车分析师张欣就表示,造车新势力想登陆科创板是一回事,但能不能成则是另外一回事。
即使顺利登录科创板,奇点汽车能否融到充足的资金为自己续命,也并不能确定。
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到大洗牌阶段,危机正在向头部企业靠拢,如果没有产品作为支撑,无论在泥淖中挣扎多久,出局的宿命注定无法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