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在中国复活?消失13年,我们为何捡起美国淘汰的装备

麻辣主意 2024-12-04 13:58:10

在人类航天发展史上,仅有两个国家成功研制了航天飞机这一高度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即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

尽管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未执行过任何太空任务,而美国的五架航天飞机则实际进入过太空,但因使用和维护成本高昂及安全性问题,自2011年7月“亚特兰蒂斯”号完成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后,美国全面淘汰了其航天飞机。此后十三年间,航天飞机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中国即将推出自主研发的航天飞机——“昊龙一号”,这一消息无疑让人感到既惊讶又兴奋。

据央视报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研究所成功研发的“昊龙一号”货运航天飞机,已入选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方案,并获得了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

作为一款可重复使用的商业航天器,“昊龙一号”旨在以较低成本执行空间站货物补给任务。

这一消息公布后,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既有支持者也有质疑者。部分人士指出,鉴于美国过去在航天飞机项目中遇到的挑战及其最终淘汰该技术的事实,对于中国继续发展此类飞行器表示疑问。

美国航天飞机发射

从专业角度看,对于航天飞机技术的担忧和疑惑是合理的。必须承认的是,美国的航天飞机项目自冷战时期研发以来,确实面临技术复杂度高、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昂贵、出勤率低以及安全性欠佳等问题。

特别是1986年“挑战者”号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的两次严重事故,导致这架昂贵的航天飞机彻底报废,并造成14名宇航员不幸遇难。这些事件无疑加深了对航天飞机技术和安全性的质疑。相较于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因其较低的技术难度和研制成本而显得更为经济且安全。由于不追求“可重复使用”的性能要求,宇宙飞船的开发难度和制造费用都有所减少。

首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

同时,其技术复杂性的降低使得飞船比那些高价值且易损的航天飞机更加耐用。近年来,宇宙飞船在运行过程中极少出现严重事故,这进一步证明了它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在此方面表现尤为出色。自2003年10月15日发射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以来,该系列飞船一直以其卓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著称,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航天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当下,中国为何重新关注并发展曾被美国淘汰多年的航天飞机技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航天飞机的货舱容积很大

特别是国产“昊龙一号”航天飞机是否能够克服曾让美国航天飞机陷入困境的技术难题,这一点尤为关键。航天飞机相比于传统宇宙飞船,具备一项显著优势:更大的任务载荷能力。

这得益于其较大的机身尺寸,使其货舱能搭载更多货物和设备,尤其是那些体积庞大、形状不规则且不易拆解或折叠的物体。

在这方面,空间有限的宇宙飞船难以与航天飞机匹敌。例如,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中,美国航天飞机因其能够运输大型部件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航天飞机在当时代表了人类航天技术的顶峰,但其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过于超前于当时的实际需求和能力范围。

航天飞机在当年过于超前

美国航天飞机的诸多不足之处,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独特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冷战”这一极端竞争时期。在那个年代,美苏之间的对抗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扩展到了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科学技术、金融经济以及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这种全面而激烈的竞争中,双方常常采取“你有我必须有”的策略,甚至在新技术和新装备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也力求率先推出,以确保在对方之前取得优势。航天飞机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品,其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往往超前于当时的实际应用需求。

为了实现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及长期在轨运行能力,美国集合了当时最顶尖的技术力量,成功研发了航天飞机。

然而,由于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限制,这些航天飞机面临着高昂的生产与维护成本、精密部件易损耗以及复杂的系统设计等挑战。时至今日,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相较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启动航天飞机项目的时代背景,无论是在材料科技还是制造技术上都已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已经成功克服了相关技术难关,通过应用多种新技术和新工艺,显著降低了航天飞机的研发、制造、维护以及重复使用的成本,这使得国产“昊龙一号”以“低成本”著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发展航天飞机的过程中,并没有像冷战时期的美国那样进行技术炫耀,而是专注于开发实用的装备。可以合理推测,“昊龙一号”不会采用未经充分测试的技术和零部件,这是其能够实现“低成本重复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将使航天飞机重新焕发活力。美国曾尝试但最终放弃了这一装备,现在它将在中国手中得到复兴,其中的意义显而易见。

0 阅读:29
麻辣主意

麻辣主意

分享精华文章、独特思考、知识干货、有趣想法的麻辣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