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吃喝178:招安与合作背后,多少无言悲剧和底层血泪

北方丽人读书观史 2023-07-28 16:57:58

朝廷对梁山的第一次正式的招安,正式地失败了。

不仅一心想要招安的宋江很郁闷,东京的宋徽宗和主张招安的大臣们也同样非常郁闷。

他们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呢?

唉,他们都想得太简单了,他们都太天真了。

两个不同的集团,忽然要合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无数细节(比如员工问题,工资待遇问题等等)需要谈判协商、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审时度势。

无论如何,这还是好解决的问题,因为归根到底都是利益问题。不好解决的是情感问题——如果此前不久双方还曾刀兵相见,曾经你死我活,曾经血流漂橹,你让有过切肤之痛的人,如何面对,情何以堪?

朝廷这面,皇帝稀里糊涂,而他手下的蔡太师蔡京、高殿帅高俅全都反对招安,他们都与梁山有着不可调和的仇怨。

蔡太师的儿子是江州的蔡九知府,曾被宋江带人打得人仰马翻,亲信黄文炳被残忍杀害;蔡太师的女儿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的夫人,差一点就被梁山活捉。

高俅陷害的林冲就在梁山上,高俅的叔伯兄弟高廉是高唐州知府,被梁山破城杀死……

如此,你让他们如何愿意跟这帮强盗握手言和、同朝称臣?所以眼看着没法阻止皇帝派人去招安,便各自派了一个张干办和李虞侯随同使臣前往,暗中破坏——招安不成,也有他们的故意捣乱。

梁山这面,更是各怀心思,除了宋江之外,几乎全部反对招安。

林冲被高俅陷害,逼得家破人亡,如此不共戴天,让他如何再拱手叫一声“高太尉”?鲁智深、武松等人也已经对朝廷失望,他们都是招安的坚决反对者。

至于穷苦渔民阮小七等人,散漫任性惯了的江湖闲汉李逵等人,他们也不爱被朝廷法度束缚,自由自在地杀人放火多好,无拘无束的喝酒吃肉多好。

吴用和朝廷军官们虽然支持招安,但他们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现在招安,己方可以提出的价码还不够高,最好再打几仗,增加将来讨价还价的筹码。

你看,仅有宋江的渴望与皇帝的意愿,是不够的,当上下并未一心,思想没有统一,招安失败是必然的,御酒没被偷换也没用。

忽然想起了国共合作的往事。

在历史课本上,我们读到的是:上层领导高瞻远瞩,他们愿意放下过往的一切恩怨,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借助西安事变,终于使得蒋先生点头同意,然后,陕北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江南各地的游击队改编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

可其实,谈判和改编都是十分不容易的事。

首先是双方谈判,谈了半年还没多少进展,因为各有各的诉求,都不愿意放弃自己更多的利益。这时候,发生了“七七事变”,侵华战争全面拉开,形势比人强,双方的态度才都积极起来,互相做出让步,达成一致意见。

更难的是改编。

在陕北的中央红军好办,一声令下,不管想得通想不通,都能做到令出必行,顺利改编。

难的是南方的各地游击队。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留下来的部队为了生存,不得不化整为零,在高山密林中艰苦转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惨痛的代价。就连高级领导之一的陈老总都差点挂掉,危急时刻,写下了“断头今日意如何”的《梅岭三章》……

这些是大部队,领导政治素养高,与中央有联系,了解国内外风云,懂得联合抗日的道理,改编得很顺利。但一些小部队就不一样了,领导都是中下层军官,政治水平不高,又信息闭塞,完全不理解:为什么忽然要接受敌人的改编,多少亲密的战友被他们残酷杀害,现在,竟要和他们并肩作战,他们能够相信吗?

他们的疑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各地的国军将领的想法也都不一样,对命令的执行各有差异,很有共军游击队下山接收改编时,被直接消灭的——他们对上面汇报说,这是对方心存不轨……

有一支留在四川的游击队,在深山密林中艰苦转战数年,忽然接到命令说,让他们下山接收改编。他们不敢相信来人,提出,要有他们熟悉的四方面军领导人的亲笔信和照片,他们才能下山接收改编。

长期孤军奋战,他们的疑虑无可厚非,他们的要求合情合理,中央没有理由不满足。然而路途遥远曲折,等到信和照片被送来时,他们已经全部壮烈牺牲了——你们不下山接收改编,我们就进攻,将你们消灭。

更悲剧的还有赣东南的一支游击队。

得到消息之初,他们曾经相信国军地方部队,准备接收改编,不料被骗上当,损失惨重。等到上级派人送来下山命令时,他们不再相信。双方谈着谈着,竟然谈崩了。游击队领导认为联络人是奸细,一个冲动,竟然将之杀害了。上级再派更高级别的联络人,又接着被杀害了两个……估计游击队领导也意识到他是杀错了,但大错已经铸成,无法回头,他只能拒绝改编,一直在打游击战,最终全军覆没……

三观不同的人,难以相容;而三观不同的团体更是合作不易,招安很难,各有各的悲剧人生……

1 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