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明松《中外设计史》第二章外国部分|第十一节小结和单元课后题

迈希教育课程 2025-01-11 04:05:35

上篇|手工时代的艺术设计

第二章|外国部分

第十一节小结

一、原始时期

● 1、旧石器时代

● 石器、陶器工艺服务于生存实用,部分关联母神、巫术、图腾崇拜。

● 2、新石器时代

● 重大成就为陶器诞生,在欧亚多地发现兼具功能与美观的陶制品。

二、古埃及文明

● 1、材料工艺

● 发明玻璃,新王国时期掌握玻璃着色技术;石器工艺精进,实用石制品增多;黄金工艺拓展至实用领域,有容器与棺材;木制家具多样精美。

● 2、建筑成就

● 金字塔与神庙彰显建筑辉煌,体现高超建造技艺与宗教意义。

三、两河流域与波斯

● 1、两河流域

● 金属工艺突出,青铜、黄金制品精美,翼狮形角杯为标志,造型兼具实用与审美,风格豪华浪漫。

● 2、古代波斯

● 织锦、织毯工艺发达,展现独特艺术魅力与精湛手工。

四、古希腊与古罗马

● 1、古希腊

● 陶器兴盛且精美高产;神庙建筑为建筑成就代表,雅典卫城极具标志性;露天剧场独具特色,兼顾艺术与功能。

● 2、古罗马

● 金属工艺以银、青铜制品见长;玉石工艺在共和末期至帝政时代走向顶峰,构思巧妙、技艺高超;建筑辉煌体现在市政工程与神庙,大规模设施展现国力与规划能力。

五、中世纪欧洲

● 1、艺术设计性质

● 具浓厚宗教特性,为宗教服务贯穿各类工艺。

● 2、工艺门类

● 金属工艺聚焦宗教器物;玻璃工艺用于日常与教堂彩绘装饰。

● 3、建筑样式

● 教堂建筑成就斐然,历经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式、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哥特式达建筑艺术巅峰。

六、文艺复兴时期

● 1、陶器工艺

● 意大利兴起,辐射欧洲,法国 “田园风味陶器” 别具一格。

● 2、家具设计

● 佛罗伦萨胡桃木柜子、威尼斯豪华精美的家具各有千秋,反映地域风格与工艺融合。

● 3、建筑领域

● 建筑成就突出,古典元素复兴,展现人文主义精神与艺术创新。

七、17 - 18 世纪欧洲

● 1、巴洛克时期(17 世纪)

● 建筑宏伟富丽,风格磅礴、动感、绚丽,圣彼得大广场等为典型;带动周边家具、装饰等发展,营造华丽空间氛围。

● 2、洛可可时期(18 世纪前半期)

● 家具轻盈优雅,曲线与精美装饰尽显柔美;建筑侧重私邸室内,营造精致、舒适、华丽的私密空间。

八、18 世纪下半期 - 19 世纪前期

● 1、陶瓷工艺

● 法、德、英三国陶瓷各具特色,古典题材与简洁样式成风,反映时代审美转向。

● 2、家具设计

● 修正洛可可风格,走向简洁对称,契合新兴资产阶级理性追求。

● 3、建筑设计

● 多国借鉴古典主义建筑,法、英、美代表建筑展现新古典魅力,承载政治理想与文化传承。

课后思考1.举例论述古代埃及艺术设计的重要成就及设计特点。

答案:

古代埃及艺术设计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其设计特点鲜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一、陶器工艺

成就:埃及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文化时期,早期多为黑胎粗陶,烧制技术不稳定。约公元前 4000 年出现 “黑顶陶器”,具有古朴之风。之后出现彩绘陶器,如《鳄鱼纹彩陶钵》,其在土红色外壁用白土绘以图案化动物,口沿和腹部网格纹和谐统一,原型可能来自渔网工具。中王国时期及第二中间期,陶器工艺发展,《青釉河马》是代表作,形态生动。

特点:早期受烧制技术限制,造型和装饰较为简单。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本土渔猎等生活元素,在色彩和图案上形成独特风格,但新王国时期及以后逐渐衰落。

二、玻璃与石工艺

成就:一般认为玻璃由埃及人发明,约公元前 3000 年的早期王国时期就有原始玻璃。新王国时期出现玻璃着色技术,《玻璃鱼形容器》色彩绚丽,工艺精湛。石工艺在王朝之前就有,如《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化妆石板。新王国时期石工艺进一步发展,雪花石壶、《雪花石灯》等作品精美,体现高超设计和加工技巧。

特点:玻璃工艺从原始到着色技术的发展,体现了埃及人在材料创新上的能力。石工艺兼具实用性和纪念性,在不同时期不断精进,造型和装饰与宗教、王权等紧密相连,如雪花石制品用于葬礼等重要场合,展现出庄重、华丽的风格。

三、金属工艺

成就:原始社会末期埃及人已广泛使用黄金并掌握多种加工方法。中王国时期黄金工艺大发展,首饰盒胸佩设计制作盛行。新王国时期达到巅峰,《黄金王棺》是典型代表,耗费大量黄金,按图坦卡蒙国王相貌创作,装饰华丽高贵。

特点:工艺历史悠久,风格古朴且不断传承发展。在不同王朝时期,金属工艺与社会阶层紧密结合,从首饰到大型棺材等作品,体现了对黄金等金属的精湛加工能力和独特审美,注重形与色的搭配,以展现王权的威严和奢华。

四、家具设计

成就:现存最早木制家具多为新王国时期制作,如靠背椅、床、柜子等。椅子造型以直线、弧形为主,局部装饰复杂,常模仿兽腿。国王的椅子装饰奢华,如用黄金薄片、彩绘、金属雕塑等装饰。《彩绘木箱》代表了精细家具类别,纹饰描绘国外征战与狩猎场面。

特点:造型简洁、严谨、庄重,同时注重局部细节装饰,反映出等级差异,体现了埃及人对家具功能和象征意义的双重追求,材料多为外地输入硬木,彰显国力。

五、建筑设计

成就:建筑成就主要体现在金字塔和神庙建造上。金字塔从早期的玛斯塔巴发展而来,如昭赛尔金字塔为 6 层阶台形,之后胡夫金字塔等形成成熟形制,规模宏大,祭祀堂等附属建筑与金字塔风格统一,设计巧妙,营造出震撼效果。神庙在新王国时期规模庞大,如鲁克索的阿蒙神庙,形制在中王国定型,空间布局有序,柱子等建筑元素丰富。

特点:大量使用石材,追求永恒不朽。金字塔造型简洁稳定,体现纪念性,其建筑构思与宗教、王权崇拜紧密结合。神庙建筑注重空间序列和比例关系,装饰元素丰富,承载着宗教仪式和文化传承功能,整体风格宏伟壮观。

2.简述古代两河流域和波斯最有特色的艺术设计。

答案:

古代两河流域和波斯在艺术设计领域各具特色,这些特色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对后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设计

陶器工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地区之一。在原始社会末期,欧贝德文化时期的彩纹陶器以黄绿色细泥为原料,赭红色几何纹饰为主,还有少量动植物图案,器形以罐和钵为主。乌鲁克文化时期出现陶轮,加速生产但装饰减少。杰姆狄特那斯尔文化时期彩绘陶器复兴且色彩、品种增多。两河流域的陶器工艺发展历程体现了其技术和审美随时间的演变,从早期注重纹饰的多样化到中期因生产方式改变带来的装饰变化,再到后期的复兴与繁荣,与当地社会发展和生产技术进步紧密相连。

金属工艺:金属工艺富有特色,苏美尔时期的《金盔》精致细腻,展现了高超工艺。其金属工艺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工艺水平和审美偏好,无论是金器的华丽还是青铜器的实用与装饰性结合,都体现了两河流域人民对金属材料的熟练运用和独特创造力。

二、古代波斯的艺术设计

金属工艺:极其辉煌,埃兰王国时代就有造型单纯、装饰典雅的银器。在不同王朝时期,金属工艺不断发展,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翼狮形角杯等大量金银器造型与审美兼具,做工精致,风格豪华浪漫。萨珊王朝时期银器尤盛,八曲长杯、银盘等制品工艺华美,还有用于装饰或祭祀的金属制品,体现了波斯金属工艺在传承中创新,与王权、宗教等社会因素紧密结合,通过精美的工艺彰显国家的繁荣与文化底蕴。

纤维工艺:织锦和织毯工艺发达,萨珊王朝时期织锦上的联珠纹及织毯质量上乘、纹样繁复,成为著名艺术品,甚至影响了其他地区。波斯的纤维工艺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审美和精湛的手工技艺,织毯不仅是实用品,更是承载文化和艺术价值的载体,其风格和工艺在伊斯兰世界及更广泛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波斯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3.简述古希腊陶器设计的样式及可供借鉴点。

答案:

古希腊陶器设计样式丰富多样,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设计理念和手法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

一、几何纹样期(荷马时期,公元前 9 世纪 - 公元前 8 世纪)

样式:以雅典为代表,陶器装饰以几何纹为主,造型简朴,品类有双耳瓶、敞口钵、把手杯等日用器及骨灰罐、祭神随葬器等。前期几何特征纯粹,纹样有平行线、交叉线、三角形、S 形和回纹形等;后期以图案化人物纹为特色,人物头部侧面、胸部倒三角形、臀部和腿部弧线具写实意味,部分陶器兼具前后两种特点。例如《几何纹双耳陶瓮》,周身遍布几何纹,肩部有简化人物葬礼图,布局严谨。

借鉴点:在现代简约设计中可借鉴其简洁的几何造型和单纯的纹样组合,营造出简洁而富有秩序感的视觉效果,适用于家居用品、包装设计等领域,体现产品的质朴与实用。

二、东方纹样期(公元前 7 世纪)

样式:希腊各地制陶受埃及、亚述和叙利亚等地文化影响,装饰出现新面貌,模仿东方国家的动植物纹样和怪兽纹样,如棕榈纹、莲花纹、狮身人面纹等。

借鉴点:启示现代设计可融合多元文化元素,通过吸收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纹样,为设计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异国情调,在时尚设计、室内装饰等方面可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黑色纹样期(公元前 6 世纪)

样式:在赤褐或黄褐色陶器底色上,用黑色作剪影式描绘,形体内部以刻线手法勾画,以雅典为中心的阿提卡地区制陶繁盛。如《黑绘式人物纹双耳陶罐》描绘特洛伊战争英雄玩骰子场景,人物写实细腻、动态生动,与陶罐肩部弧形调和,构图精妙。

借鉴点:这种黑绘手法在现代插画、装饰画设计中可提供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简洁的剪影和线条勾勒,突出主体形象,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和故事性,可应用于书籍插画、广告海报等设计。

四、红色纹样期(公元前 5 世纪)

样式:在赤褐或黄褐色陶器表面用黑色或深褐色勾勒装饰,形象以外空间涂黑色,刻线更灵活生动,图绘醒目突出。如慕尼黑国立古代美术馆藏的 “醉舞的男子” 双耳瓶,表现醉酒男子跳舞嬉闹情景,气氛乐观有趣,肩背姿态与陶瓶肩部弧度吻合。

借鉴点:其灵活的刻线和突出的图绘方式可用于现代陶艺创作和装饰设计,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和画面的层次感,使作品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具现代感,可应用于现代陶瓷艺术品、艺术装饰品制作。

五、彩色纹样期(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

样式:先刷石灰水再用多种颜色图样描绘,像在白底平面作画,行笔构图自由,具绘画韵味,多用于小型器皿,如香油小瓶。有表现少女弹琴画面的香油小瓶,线条准确、色彩淡雅、人物动态自然。

借鉴点:在现代小型工艺品设计和插画创作中,可借鉴其自由的绘画风格和淡雅色彩搭配,展现出清新、灵动的艺术效果,为产品赋予独特的艺术气质,适用于文具、饰品等设计领域。

4.简述你对古希腊神庙建筑的认识。

答案:

古希腊神庙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重要地位:是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群众集体活动的场所和人们景仰的圣地。

一、建筑风格:

由明显的地区性柱式特色主导,有严格的比例设计,通过视觉矫正减轻效果。

原本普遍存在理想化的全白色形象,但实际上可能有颜色,以明亮的红色和蓝色对比白色建筑石材或灰泥。

有丰富的人物形象装饰,如浮雕与三角楣饰。

二、起源发展:

迈锡尼时期,神庙为有门廊的长方形建筑,以石为基,以木为顶。荷马时代采用 “端柱门廊式”,后发展为 “前廊式” 或 “前后廊式”。公元前 6 世纪形成四周环绕柱廊的做法。

古风时代晚期与古典时代,希腊神庙的前身是迈锡尼中央大厅,但黑暗时代建筑变小且巨型神庙减少。

早期最简单形式是内殿,为简单矩形神龛带突出侧壁,形成小型走廊,后通过添加圆柱发展出多种风格。

三、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式:公元前 7 世纪形成,基座为三层石阶,柱高约等于底部圆径的 4 至 6 倍,石鼓构成柱身,底宽上窄,给人粗犷浑厚的感觉。如奥林匹斯山的赫拉神庙、科林斯的阿波罗神庙。

爱奥尼亚柱式:结构相同但装饰华美的柱头是其特色,柱头为对称的卷涡形线纹,整个柱式典雅。流行于爱奥尼亚人聚居地,如阿耳忒弥斯神庙。

科林斯柱式:柱头装饰为 4 个螺旋卷涡纹线,柱头装饰性更强,在古希腊应用不广泛。

四、代表建筑:

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为 “世界七大古代奇迹” 之一,始建于公元前 550 年,总建筑面积 5814 平方米,柱子有 130 根,工程花了 120 年,后重建用了 127 根柱子。

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 447 年,用 46 根多利克柱围绕,供奉雅典娜,是多立克柱式建筑的巅峰之作。其朝东背西,呈长方形,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厅;由 50 根多利克立柱组成柱廊围绕大殿,这些立柱的体量、排列组合及其与大殿各层面的比例关系,构建并决定了神庙的建筑风格和美学意蕴。它具有父亲般的庄重威仪,又有独特的秀丽灵和,将无机的、沉重的大理石建筑灌注了有机的和谐与生命感。神庙的轻盈灵和气质源于巧妙的数量比例,从局部到整体都可纳入黄金分割比的秩序中,又微妙地改写了精确尺度,达到精妙平衡;立柱的基础到中间部向外鼓起,中间部到顶部向里收束,柱身上的竖立线条强化了升腾力量;立柱顶部柱头与柱顶板相接部分细腻收束,减轻视觉压力;东立面八根立柱的柱间距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底座和中楣的水平线从两侧向中间轻微隆起。立柱底面直径是人体尺度,建筑家以人为尺度,从人的视角和感触出发进行设计,赋予神庙深刻的人性意味和人文理想。它是智慧之神雅典娜的象征,也是柏拉图所谓 “永远只有一个的世界” 的永恒象征。

海神庙:位于阿提加半岛最南端伸入海中的陡峭大悬崖上,几根残存的多利克式圆柱高高立在悬崖之上。它与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可能是同一位建筑师设计,与埃依纳岛的阿菲娅雅典娜神庙构成古代的 “神圣大三角”。神庙呈长方形,四面柱廊,16 根多立克式圆柱顶天立地,高大雄伟。希腊人依海而生,对海神多有敬畏之心,这里是祭拜神灵的中心。

古希腊神庙建筑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神灵的崇拜,展示了其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5.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些设计特征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答案:

一、古罗马建筑成就的体现

(一)建筑类型的丰富性

1.宗教建筑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宗教传统并加以发展。万神殿是古罗马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它始建于公元前 27 - 25 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万神殿巨大的穹顶直径达 43.3 米,在建筑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穹顶的顶部有一个直径 8.9 米的圆形开口,用于采光,当阳光透过这个开口洒入神殿内部,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壮观的氛围。

这种穹顶技术在宗教建筑中的应用,为宗教仪式和信徒朝拜提供了宏大而庄严的空间,与古希腊神庙建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古罗马建筑在空间塑造上的独特成就。

2.公共建筑

浴场:古罗马浴场是当时城市生活的重要社交场所。以卡拉卡拉浴场为例,建于公元 212 - 216 年,浴场占地面积广阔,能同时容纳数千人。浴场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包括冷水浴、温水浴、热水浴、更衣室、按摩室、健身房等多个区域。浴场建筑采用了拱券结构,这种结构能够跨越较大的空间,使得浴场内部空间高大宽敞,同时还能承受上方巨大的重量。建筑装饰也十分豪华,墙壁上镶嵌着彩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地面铺设精美的地砖,展现了古罗马建筑在建筑装饰和空间利用方面的高度成就。

剧场:古罗马剧场的规模和设计理念也有很大的创新。罗马剧场一般是椭圆形或半圆形,如罗马斗兽场(公元 72 - 80 年),它是古罗马建筑的标志性象征。斗兽场可以容纳约 5 - 8 万名观众,观众席围绕着中央的表演区域呈阶梯状分布,这种设计保证了观众能够获得良好的视野。斗兽场的外立面采用了多层拱券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同时,建筑的材料使用也十分讲究,主要是混凝土和石材,使得建筑坚固耐用。

(二)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创新

1.材料创新

古罗马人发明并广泛使用了混凝土。这种混凝土由火山灰、石灰和碎石混合而成,与现代混凝土相比,虽然成分有所不同,但在当时的建筑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在建造万神殿的穹顶时,混凝土的使用使得建筑工人能够更容易地塑造出巨大而复杂的穹顶形状。而且,这种材料在凝固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承受巨大的重量,为大型建筑的建造提供了可能。

2.技术进步

拱券技术:古罗马拱券技术的成熟是其建筑成就的重要体现。拱券结构可以将建筑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支撑结构上,从而能够跨越较大的空间。除了前面提到的浴场、斗兽场等建筑外,在桥梁建设中也广泛应用。例如,古罗马时期的加尔桥,它是一座三层的拱形桥,最高处距地面约 49 米,桥长约 275 米。这座桥主要用于向尼姆城输送泉水,其坚固的拱券结构历经千年仍然屹立不倒,体现了古罗马拱券技术在水利工程和交通建筑中的卓越成就。

穹顶技术:穹顶技术在古罗马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除了万神殿外,在一些宫殿建筑和陵墓建筑中也有应用。穹顶技术与拱券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内部空间高大、开阔的建筑形式,为建筑的空间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城市规划与建筑布局

古罗马城市规划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城市一般以广场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各种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例如,罗马城的中心广场 —— 罗马广场,它是罗马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广场周围有元老院、神庙、凯旋门等建筑。城市中的街道呈网格状分布,这种布局方便了交通和城市管理。同时,在城市的边缘还建有城墙和防御工事,用于城市的防御。这种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的理念对后来的欧洲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设计特征

(一)拱券结构

拱券结构在现代建筑中仍然被广泛应用。在桥梁建设方面,许多现代桥梁采用了拱券的形式。例如,悉尼海港大桥,它是一座著名的拱形钢桥,桥长 1149 米,跨度 503 米。这种拱券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桥身的重量,同时在造型上也十分美观。在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中,拱券结构也常被用于大型商场、展览馆等建筑,能够创造出开阔的空间感,并且可以利用拱券的弧度进行装饰。

(二)混凝土材料

现代混凝土材料虽然在成分和性能上与古罗马混凝土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用于建造各种建筑结构,如高楼大厦、大坝、道路等。它的高强度和可塑性使得建筑师能够设计出各种复杂的建筑形状,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三)功能分区的理念

古罗马浴场等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理念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继承和发展。例如,现代的大型体育场馆,内部通常分为比赛场地、观众席、运动员休息区、商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这种功能分区能够使建筑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

6.中世纪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及设计特点是什么?

答案:

一、中世纪建筑的主要类型

罗曼式建筑:兴起于公元 9 世纪至 12 世纪,主要特点是采用半圆形拱券、厚实的墙壁、粗重的柱子,窗户较小,建筑整体风格庄重、厚实,给人以坚固、稳定的感觉,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哥特式建筑: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以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为主要特点,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拜占庭式建筑:主要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代表建筑有圣索菲亚大教堂。

城堡建筑:是中世纪西欧典型的大型建筑种类,作为军事防御和贵族居住的场所。城堡一般有高大厚实的城墙、塔楼、护城河等防御设施,内部有庭院、大厅、卧室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如英国的伦敦塔、华威城堡。

二、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

法国巴黎圣母院:始建于 1163 年,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其首次采用了飞扶壁以形成高耸建筑的稳定力学结构,拱顶被肋拱分割为六部分,营造出轻盈优雅感。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始建于公元 960 年。教堂建筑风格庄重肃穆,内部装饰精美,拥有众多的尖塔、彩色玻璃窗和精美的雕塑等哥特式建筑元素,是英国国王加冕和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等重要活动的场所。

德国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始建于 1248 年。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以其两座高达 157 米的尖塔而闻名于世,教堂内部空间宏大,装饰有大量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和雕塑。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始建于 1386 年。教堂外观装饰极其华丽,有大量的尖塔和雕塑,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三、哥特式建筑的设计特点

建筑外观:以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为典型,尖拱、尖券、尖顶等是重要的建筑要素,墙体线条垂直,建筑形态尖耸,立面装饰精雕细琢,雕刻华美。

内部空间:骨架拱顶轻盈,肋骨券、承重柱和飞扶壁等元素组合支撑拱顶,墙壁无需承重,可装五彩大玻璃,使内部空间宽敞空灵,明亮多彩。通过尖券、尖顶窗、尖顶门、尖塔、飞扶壁等营造出向上飞升的趋势,承重的柱子、骨架券等结构内外呼应,视觉上有上升感。

建筑结构:尖券和架券结合创造出肋拱,形成结构严密而牢固的肋骨框架,相较罗曼式建筑的筒形拱顶更轻盈。尖券让平面构成和空间组合更灵活。束柱是独特的承重柱形式,由罗马风建筑的圆柱演变,可将拱顶压力转移到地面,使建筑轻盈。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起到斜撑作用。

装饰艺术:彩色玻璃窗是其装饰的一大特色,尤其是玫瑰花窗,一般安装在教堂正门上方,是一种圆形窗户,内部花纹呈放射状,工艺是在窗框中使用铅条勾出各种图案,再将彩色玻璃碎片镶嵌其中,形成以宗教故事为主的花窗故事。

7.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画方面

题材与观念:突破了中世纪以宗教题材为主的限制,将现实生活作为主要题材,描绘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活动,如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诞生》等,以神话故事为载体展现人性之美。

技法:开创了基于科学和考察的表现技法,把解剖学、几何学及透视原理等知识用于艺术创造,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三维空间感和真实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通过精准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描绘出人物逼真的形态和细腻的表情。

色彩与光影:注重对色彩和光影的研究与表现,利用明暗对比来突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戏剧性,如卡拉瓦乔的作品以强烈的明暗对比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雕塑方面

独立发展:逐渐脱离了建筑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美术形式,出现了许多专门的雕塑作品和雕塑大师。

人文主题: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歌颂人体美,肯定人的存在和力量。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塑造了完美的人体形象,展现出人体的力量和美感。

写实风格:追求写实,注重对人体结构和动态的准确把握,同时也注重表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气质,使雕塑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多纳泰罗的《加塔梅拉塔骑马像》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态和气质。

三、建筑方面

类型增加:世俗性建筑得到很大发展,城市广场、园林、府邸等建筑类型大量涌现。

古典复兴:复兴了古希腊罗马建筑的一些元素和形式,如柱式、穹顶、拱券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罗马的坦比哀多神堂采用集中式布局和古典柱式,体现了文艺复兴建筑的典型特征。

理论发展:出现了不少建筑理论著作,如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帕拉第奥的《建筑四论》等,强调人体美与建筑的关系,用数学和几何学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的关系。

四、工艺美术方面

工艺精湛:金属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木工工艺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

风格转变:从以宗教题材和象征意义为主转向以世俗题材和装饰性为主,注重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人的审美情趣。如意大利的玻璃制品,造型优美,装饰华丽。

材料拓展:除了传统的材料外,还开始使用一些新的材料,如象牙、宝石、贵金属等,使工艺品更加华丽和珍贵。

8.比较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家具与建筑设计的特点。

答案: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家具与建筑设计的特点对比如下:

一、家具设计

造型:巴洛克风格家具造型较为粗犷,常使用曲线和弧形,多采用火焰式涡旋和螺旋形状,整体给人以庄重、宏伟之感,强调对称和宏大的比例,如大型的四柱床等。洛可可风格家具更注重柔和的线条和优美的曲线,常带有贝壳、旋涡等自然元素装饰,造型上多不对称,呈现出一种轻巧、优雅的形态,如洛可可式的扶手椅,椅腿常为 S 形或 C 形。

材料与工艺:巴洛克风格家具多采用硬木、青铜、镀金等材料,工艺精细,注重装饰性,常运用大面积雕刻、金箔贴面、描金涂漆等工艺。洛可可风格家具倾向于使用轻盈材料如玻璃、水晶等,工艺更细腻精湛,在雕刻和装饰上更注重细节的精致度。

色彩:巴洛克风格家具色彩浓烈,常采用金色、红色、深蓝色等鲜艳色彩,以展现豪华与庄重。洛可可风格家具喜欢用柔和色调,如粉红色、淡黄色、白色等,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

二、建筑设计

整体布局与形态:巴洛克建筑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喜欢采用穹顶、拱券等元素,建筑整体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动感,如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强调曲线动态。洛可可建筑相对较少有大规模的整体建筑形态创新,更注重室内装饰,常通过复杂的曲线和精致的装饰元素,营造出优雅、华丽的室内空间氛围,如巴黎苏比斯府邸的公主沙龙。

装饰细节:巴洛克建筑装饰富丽,有大量雕刻和装饰,常使用人像柱、涡卷饰、深深的石膏线等,突出喷泉、水池等动感因素。洛可可建筑装饰以自然元素为主题,如贝壳、花卉、藤蔓等,常使用 C 形、S 形、漩涡形等曲线,装饰更为细腻、精致、繁琐。

色彩运用:巴洛克建筑色彩强烈,常用金色、红色、棕色等深色系,搭配对比强烈,以突出建筑的华丽与庄重。洛可可建筑色彩明快,多采用白色、淡粉色、浅蓝色等浅色系,搭配金色线条或装饰,营造出柔和、优雅的氛围。

9.新古典主义的瓷器、家具、建筑设计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新古典主义的瓷器、家具、建筑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瓷器设计

造型:借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等造型,如模仿古典的双耳瓶、瓮等形态,线条简洁流畅,多以对称、规整的造型为主,追求一种庄重、典雅的美感。

装饰:摒弃了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繁琐装饰,以简洁的几何图案、古典花纹如回纹、希腊式的忍冬纹等为主。常出现古典神话故事、人物、建筑等题材的绘画装饰,构图严谨,注重比例和对称。

色彩:色彩搭配相对简洁,以白色、米色等素色为底色,再搭配金色、银色等金属色进行勾勒或描绘,突出古典的高贵气质。也会使用一些淡雅的色彩,如淡蓝、淡绿等,营造清新、雅致的氛围。

二、家具设计

造型结构:以古希腊、古罗马家具为蓝本,采用古典的柱式、拱券等元素,如家具的腿部常模仿希腊柱式的造型,线条挺拔、刚劲。整体造型对称、规整,注重比例的协调,追求一种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装饰细节:装饰相对简洁,减少了过多的曲线和复杂的雕刻,多采用古典的装饰图案,如麦穗、花环、竖琴等,常以浮雕、镶嵌等工艺呈现,增加家具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金属装饰也较为常见,如铜质的拉手、脚轮等,起到点缀和增强质感的作用。

材料选择:选用优质的木材,如桃花心木、胡桃木等,以展现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质感。还会搭配使用大理石、皮革、织物等材料,如桌面采用大理石,座椅使用皮革或织物进行软包,既增加了家具的舒适性,又提升了整体的豪华感。

三、建筑设计

整体布局:遵循古典主义的对称、均衡原则,强调轴线对称,建筑通常有明确的中轴线,各部分在中轴线上对称分布,给人以庄重、稳定的感觉。多采用集中式布局,如圆形、正方形等,突出建筑的中心感和纪念性。

外观造型:借鉴古典建筑的元素,如柱式、穹顶、拱券等。常使用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等古典柱式,比例精准,细节精致,增强建筑的立体感和艺术感。穹顶和拱券的运用也较为常见,使建筑具有宏大、壮观的气势。

装饰手法:装饰简洁,注重建筑本身的比例和线条之美,不过多依赖复杂的装饰构件。仅在门窗、檐口、山花等部位进行适度装饰,常采用古典的浮雕、线脚等,题材多为古典神话、历史故事等,体现建筑的文化内涵。

0 阅读:0
迈希教育课程

迈希教育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