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引发轩然大波。
这份由39名半导体专家参与的评估显示,中国在高集成度存储芯片、人工智能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核心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均已超越韩国,韩国仅在先进封装领域保持微弱优势。
面对这一逆转,韩国舆论陷入集体焦虑,韩国《中央日报》直言:"半导体危机已为韩国经济亮起红灯。"

数据显示——
中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的技术成熟度达94.1%,远超韩国的90.9%;
AI芯片领域以88.3%对84.1%领先;
功率半导体差距更达12.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指标在2022年时韩国仍保持全面领先。
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专家坦言:"中国在存储器和传感器领域的反超速度令人窒息。"
长江存储量产232层闪存芯片、中芯国际突破7nm工艺等技术突破,被韩媒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韩国的技术滑落与其战略选择密切相关。
在美国对华芯片制裁中,三星、SK海力士盲目追随导致中国市场份额骤降,三星2024年利润暴跌96%,SK海力士被迫削减90%产能。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投入超500亿美元,构建起涵盖设计、制造、材料的完整产业链。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承认:"过去十年中国的系统性投入,使技术积累产生质变。"

韩国民众对技术落后的担忧已转化为现实压力。半导体占韩国出口总额20.8%,产业链波及效应显著。
首尔街头,一名电子产品经销商表示:"中国手机芯片性能提升,韩国品牌的溢价空间越来越小。"
社交媒体上,"韩国未来被中国经济碾压"的话题持续发酵。
有网友自嘲:"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就像被切断供氧的病人。"

中国芯片的崛起不仅改写韩中竞争格局,更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
2025年中国芯片出口额预计达1595亿美元,自给率突破70%。
随着中芯国际挑战5nm工艺、国产EDA软件实现全流程覆盖,美国"小院高墙"策略正遭遇系统性突破。
正如《南华早报》所言:"当韩国还在纠结技术差距时,中国已在定义未来游戏规则。"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将重塑亚洲经济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