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三国(2):外戚与宦官“鹬蚌相争”,军阀董卓“渔翁得利”

水水过去 2024-06-23 10:52:14

(二)外戚与宦官

文接上回,咱们继续聊啊。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在经过了一番使劲地折腾嚯嚯后,“酒色财气”五毒俱全的汉灵帝刘宏两腿一蹬,嘎了。

尽管说,汉灵帝在玩弄权术方面确实有点门道,他利用“党锢之祸”,极大地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但“瑜不掩瑕”,某个方面做的还行,并不能掩盖汉灵帝是一个烂人的客观事实。

汉灵帝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验证了“只要自己活着爽了,哪管死后洪水滔天”的人生格言,将一堆烂摊子丢给了继任者,妥妥的坑儿子专业户。

在汉灵帝死后,年仅17岁的刘辩登基上位,史称汉少帝。

说实在的,汉少帝实在是一个倒霉催的孩子,他接手时的大汉,内有外戚宦官互撕、“狗咬狗”;满朝文武尽是“衣冠禽兽”,只顾着争权夺利,几乎没一个干正事的;地方上的大员拥兵自重,越发不听话,已然有了割据的苗头;再加上黄巾起义的余波未平,各地零星的起事不断,周边的异族又屡屡袭扰边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大汉就像是一艘千疮百孔,随时都有可能会沉没的破船。

面对这种局面,别说是一个乳臭未干,尚未成年的少年天子,即便是他光武帝刘秀本人来了,那也得好好捋上一捋。

除此之外,执掌大权的外戚何进,同样也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这位“屠户”出身的何大将军,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居然听信了袁绍的建议,执意要召唤董卓这些地方军头进京给自己撑场子,以此震慑张让为首的“十常侍”。

在这里咱们就不展开讨论袁绍提出这一建议的真实动机,以及这里面是否包含着某种阴谋算计,就实际效果而言,这条建议的的确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

您说您身为掌握天下大权的大将军、国舅爷,想要对付“十常侍”宦官,干嘛不走程序,占领道义的制高点,通过将宦官定性为祸乱朝廷,罪大恶极的存在,光明正大地利用国家公器去审判处置他们,反而要节外生枝,召唤外地的兵进京?

这是不是有病?

(史料记载,陈琳曾劝何进:“如今将军总揽朝政,掌握兵权,龙骧虎步,进退随心。以这样的权威办事,无异于鼓火炉燎毛发,只要迅速行动,行使权力,当机立断,合乎道义,上天和人民都会赞同。可您反而放弃优势,征召各地兵马进京,到时候大兵聚合,强者为雄。这就是所谓的‘倒持干戈,授人以柄’,非但事情必不能成功,反而会成为祸乱的开端。”)

好,即便是你已经下定决心,非要引外兵来对付宦官集团,但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身进宫呢?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您当真觉得那些缺了一个零件的宦官们提不动兵器,不敢刀了您何大将军,是吧?

结果就是,董卓还没等到,何进本人就被宦官们骗进宫中给乱刀砍死了,简直不能再窝囊。

何进这一死不要紧,一下子让他的那些部下全都懵了圈。

这老大都死了,还怎么玩?

领头的袁绍曹操等人一琢磨,那些丧心病狂的宦官们连何进都敢杀,还能放过他们这些拱火的小虾米吗?

“得嘞,玩命的时候到了!”袁绍和曹操这俩未来的乱世枭雄相互对视了一眼,当即决定赌上身家性命,拼了!想要活命,必须趁乱灭掉“十常侍”!

随后,在袁绍的带领下,那些忠于何进的部属直接放火焚烧城门,对皇宫发起了猛攻。

宦官们见势不妙,劫持了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往了城外,结果正好撞上了应召而来的董卓大军。

这一下子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外戚与宦官的这场内斗,最终便宜了野心家董卓。

至此,一个群雄逐鹿,动乱不堪的混乱时代,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

0 阅读:11

水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