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九大唯一与毛主席平起平坐的人,后为民弃官,晚年甘做锅炉工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1-04 15:35:09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 言

有这样一位人物,因中央的指示,使其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就是王百得。

或许你会感到意外,当时身为普通炼钢工人的王百得,在中央委员的选举中,得票数竟然与毛主席相同。

这一结果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人们对这位王百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究竟是何许人也?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出身平凡

王百得,原名王白旦,于1935年5月12日出生在河北省井陉县微水镇五里铺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在那个战火连天、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的童年充满了艰辛。

家境贫寒的他,只读了三年私塾便不得不辍学,开始帮助父母在田间劳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949年,太行山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王百得的生活迎来了转机。

他积极投身于土改运动,并成为儿童团团长,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查路条。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了共产党为百姓谋福祉的努力,也坚定了他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力量的信念。

同年6月,随着解放区各项建设的蓬勃发展,王百得获得了重返校园的机会。他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时光,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

1951年9月,为了响应新中国建设的号召,王百得告别家乡,前往山西省太原市,投奔在电业局工作的哥哥。在太原市劳动局的分配下,他进入太原市钢铁厂炼钢部平炉车间,成为一名炼钢工人。

当时的太原钢铁厂,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炼钢工作更是既脏又累,充满危险。

然而,王百得毫不畏惧,凭借一米八二的高大身材和满腔热情,他埋头苦干,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炼钢技术。仅一年时间,他就从学徒工转为正式工人,并在炼钢一线站稳了脚跟。

在太原钢铁厂,王百得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他常常站在炼钢炉前观察琢磨,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经过不懈努力,他迅速在厂里崭露头角,成为一名技术骨干。

1956年,北满钢厂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富拉尔基急需技术人才。

王百得因在太原钢铁厂的经验和技术被选中。

他在这里学到了更先进的炼钢技术,积极参与提高炼钢效率和改进质量的讨论。

经过多次尝试,他掌握了多项关键技术,成为厂里的技术能手。

1960年,王百得凭借卓越的技术水平,晋升为八级工,这是当时工人等级中的最高级别,也是对他多年努力的最好肯定。

此时的他,已然成为北满钢厂的中流砥柱,为国家的钢铁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意外当选

1968年,正值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决定筹备召开党的九大,并要求各地推选代表参会。

北满钢厂也获得了这样一个代表名额,而这一名额的条件极为特殊——需是有七年以上党龄的炼钢工人。

消息传开后,钢厂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许多人都希望能够获得这个参与国家大事的机会。

然而,经过仔细筛选,符合条件的人选却并不多。这时,王百得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王百得于1958年入党,党龄已经超过七年。

他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炼钢一线,技术精湛,为人踏实,是大家心目中的合适人选。

就这样,王百得肩负着众人的期望,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征程。

1969年4月,“九大”正式开幕。

会议现场庄严肃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毛主席对于中央委员候选人作出指示:这次中央委员中应该有来自基层的产业工人参加。

大会经过摸底,发现王白旦正好符合条件,因此,王白旦立即被大会提名为中央委员候选人。

王百得身着朴素的工装,怀着激动与紧张的心情步入会场。

在这里,他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内心的震撼与敬仰之情难以言表。

大会进行到中央委员选举环节时,气氛格外庄重。

当投票结果揭晓,王百得全票当选中央委员,这一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代表们纷纷低声交流,打听这位王百得究竟是何许人。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得票数居然与毛主席一致,确实是极为罕见的。

彼时的王百得,不过是一名34岁的年轻工人,毫无政治背景与经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荣誉,他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呆立当场,大脑一片空白,许久才回过神来。

名字风波

王百得,原名王白旦,儿时家人为了让他好养活,给他取了个小名“王白蛋”。

后来上学时,教书先生觉得这个名字过于通俗,便改成了“王白旦”。

这个名字伴随着他,从太行山区到太原钢铁厂,再到北满钢厂,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炼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在九大这样庄重的场合,“王白旦”这个名字却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会议期间,有人私下议论:“‘王白旦’这名字,听起来似乎与某些不雅词汇有关,如今他身为zhong yang wei yuan,这样的名字似乎有些不妥。”

陈伯达得知此事后,认为确实需要改变,便决定将王百得的名字改为“王白早”。

但不久之后,陈伯达因某事,被隔离审查。

王百得也因为这个被陈伯达改过的名字,无端受到牵连。

一些人不明事理,对他产生了误解,甚至公开质疑,让他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

幸运的是,周总理及时出面,严肃地表示:“改名是我提议,陈伯达改的。这件事我负责,不能叫工人背包袱。”

周总理的这番话,为王百得解了围,平息了那些无端的指责。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jiang qing得知此事后,或许是出于其他考虑,执意再次为王百得改名。

她亲自决定,将他的名字改成了“王百得”。

王百得虽然内心无奈,但在当时的特殊形势下,也只能接受这个决定。

为民弃官

九大之后,王百得回到北满钢厂,起初被任命为厂委副书记,但他依然心系炼钢一线,一有空便前往车间,与工友们共同探讨技术难题。

他深知,自己本就是工人,不能因有了头衔而脱离实际生产。

然而,随着局势的日益复杂,王百得也受到了冲击。

1978年,因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他被停职审查。这一审查持续了四年,期间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家庭也陷入了困境。

最终,审查结果表明他并无问题。组织上考虑到他多年的付出,为他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留在齐齐哈尔另任新职,开启新的政治生涯;二是到外地担任官职,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出乎意料的是,王百得拒绝了这些安排。

在经历了诸多起起落落之后,他彻底想明白了,自己本就是阴差阳错地走上了这条从政之路,内心深处,他始终眷恋着钢厂,渴望回归本行,脚踏实地为国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于是,1982年,王百得重新穿上了那件熟悉的工作服,回到北满特钢,再次站在了炼钢炉前。

此时的他,已年近五旬,却干劲十足。为了工作方便,他干脆吃住在宿舍,与妻子两地分居。

在厂里,他从不以zhong yang wei yuan自居,依然像从前那样,哪里有需要就冲向哪里。

有一次,一号平炉突发塌落事故,钢水从裂缝中渗出,情况危急,一旦裂开,后果不堪设想。关键时刻,王百得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大胆提出抢险方案,在众人犹豫不决时,他挺身而出,亲自指挥抢险。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化解了危机,避免了一场重大灾难。

岁月不饶人,王百得的身体逐渐难以承受,到了1989年,他已年过半百,精力和体力大不如前。

妻子心疼他,四处托人想给他在市内找个相对轻松的工作,既能多挣些钱,又不用那么辛苦。

但厂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留下来培养年轻一代炼钢工人,王百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坚定地说:“只要炉上需要,我就干!”就这样,他在锅炉工岗位上又坚守了5年,直到1994年才正式退休。

结 语

退休后的王百得,生活并不宽裕,他和妻子用多年的积蓄开了一家小饭店,希望能够补贴家用。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生意未能如愿兴隆,勉强维持了不到一年便不得不关闭。从此,他便一直赋闲在家。

不久之后,王百得又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医疗费用成为了一个不小的负担。更让人感到沉重的是,妻子于淑彦因胃癌于2005年离世。

面对这些接踵而至的打击,王百得没有屈服,他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努力在生活的困境中寻找希望。当地省委得知他的情况后,给予了深切的关怀,钢厂领导也多次前来探望,并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王百得对此满怀感激,但他始终不愿给组织增添负担。他常说:“我这辈子,能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炼钢工人,还当上中央委员,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不能再给组织添乱。”

在儿子的悉心照料下,王百得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

王百得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的经历。他从一个普通的炼钢工人,意外地走上了政治舞台,又在巅峰时刻选择回归平凡。他的坚守与执着,书写了一段令人敬佩的故事,让后人看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忠诚。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史海:“九大”上谁与毛泽东一样得全票?

《世纪桥》,2009年.16期,徐亚娟,《王百得:一个当过中央委员的炼钢工人》

0 阅读:107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