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俄三国关系中,有个很有趣的现象:
美国任何一个政客都知道:美国没法同时对付中俄。因为美国的综合实力一直没办法支持它同时针对中俄。
但奇怪的是,美国任何一届政府都把中俄同时定位为威胁,要同时对付中俄。

美国任何一个政客也都知道:美国针对中俄,务实有效的做法是:各个击破。收拾一个的时候,就要安抚好另一个。
但现实是,美国任何人当总统,都没法做的安抚好中俄中的任何一个,转而专心致志的对付另一个;“安抚”做不到,“联合”更做不到。所以,“联俄抗中”或“联中抗俄”,根本就是伪命题。
今天就一文说清:为什么美国做不到“联俄抗中”或“联中抗俄”,即使硬着头皮,碰得头破血流也要往上闯,同时针对中俄。
国家的“两个基本条件”和“三大支柱利益”。任何国家,都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地理位置、国家实力。
地理位置是不变的,也没法变;由此就产生了所谓的“地缘关系”,其实,这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追求国家利益的行动。

国家的实力是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的变强、有的变弱。随着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家追求利益的方向和范围也会变。比如美国,建国时关注北美,一战前关注美洲,二战后关注全球。
在固定的地理条件和变化的国家实力加持之下,各国在世界上开始追求各自的“利益”,因此就形成了变化多端的国家间关系。
各国追求的利益是什么呢?其实,无非是三大类: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军事利益。
政治利益,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问题。更进一步,就是世界上诸多的规则是不是你制定的,或参与制定的。也就是说,“世界秩序”是不是符合你的最大利益。
经济利益,这个好理解,就是“钱”的事。你能不能赚到更多的钱,或者,你能不能从其他国家那里获得更多的商品、劳动;你是不是有债务或有债权等等。

军事利益,这是国家实力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前面两个利益的支撑。能在世界范围内部署超强的军事力量,可以维护“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如果野蛮一点说,军事实力强,就能在政治上把别人“打到服”,在经济上把别人“抢到服”。美国人说的“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服我们,就和我们站到一起,经济贸易上接受我们的规定和安排。不服,就打到你服;不接受,就打到你接受。
美国的规定和安排是什么呢?这就是美国制定的“世界秩序”。美国人说明了,这个“世界秩序”,是一种“基于规则的秩序”;而规则呢?则是“从实力地位出发”的规则。
总之,国家的“利益”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其他的都是手段和基础。

框定这两个利益的基础是“地缘”——你在哪里。支撑这两个利益的是军事实力——能不能让别人听你的。
面对中、俄两国,美国的尴尬在于:利益冲突的方向不一致。中美俄三国是当今世界实力最强的国家,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这三个国家都有很强的行动能力和很强的对外需求。
矛盾也就这么来了:美国的全球利益,要求别人都服从美国的“规则和秩序”;但这个“规则和秩序”又不符合中、俄的国家利益,于是,中俄要反抗;而美国则把中俄视作威胁。
为什么冷战结束时,美国不把俄罗斯视为威胁呢?为什么冷战时美国不把中国视为威胁呢?为什么现在,美国不把印度视为威胁呢?
这就是因为各时间段国家实力不一样,诉求也不一样,这必然体现在对美国制定的“规则与秩序”的服从性上不一样。与美国在这方面没有矛盾,也当然没有威胁。

从2014年开始,美国坚定的把俄罗斯视为“威胁”,而把中国视为“潜在威胁”;从2017年开始,美国正式把中国视为“国家威胁”,相对于俄罗斯,危险性下降很多。
2021年1月,拜登上台后,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同时定位为“威胁”,并对这两个国家进行遏制和处理:贸易、科技、外交等等方面。
回到问题本身:同时针对中俄,实力明显不足啊;为什么拜登上台后,不在中俄之间“拉一个打一个”呢?
其实,拜登也好、布林肯也好,这些美国政治精英都知道。美国的战略学者也在喋喋不休,比如米尔斯海默等等,都说不能同时针对中俄。
但就是做不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和俄罗斯的主要矛盾在“地缘政治”方面;美国和中国的主要矛盾在“地缘经济”方面。

也就是说,矛盾的“点”不一样,美国做不到“拉一个踩一个”:向俄罗斯让步,联俄抗中;向中国让步,联中抗俄。
一方面,美国如果在地缘政治利益上对俄罗斯让步,姑且不说美国敢不敢,即使美国让了,俄罗斯也感受不到,觉得这是自己本就该有的。
同样的,美国在贸易、科技等方面,还和以前一样,不打贸易战、芯片战、科技战,中国会怎么样呢?这不是应该的吗,本来就不该打贸易战、科技战啊,这是全球化时代啊。
另一方面,中国和俄罗斯也是大国,他们有自己的追求,自主决定政策:政治上,两国互相没有威胁;经济上,两国互补性很强。所以,美国想联合一方打击另一方,也不会有结果。
正因为美国和中俄的矛盾不在一个方向上,而美国两党侧重点又不一样,民主党看重政治利益、共和党看重经济利益;这就导致美国两党在各自执政的时候,对待中、俄的态度很分裂。

可能有人反驳:冷战时,美国不是成功地“联中抗苏”了吗?实际上,冷战时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冷战时,美国、中国、苏联是一种特别的三边敌对关系。
这时候,美国主动和中国建交,缓和关系,三边敌对变成苏联一家敌对中美,这当然让苏联被动难受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苏联立刻压力山大;1979年,中美建交,苏联马上如坐针毡。
现在可不是这样,中美俄三国并不敌对,起码不是三边敌对的,中俄关系很好,中美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如果非要说难受的话,而是美国难受:他和中俄关系都不好。
所以,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美国都没法在中俄之间拉一个、打一个。
美国对中、俄两国都让点可否?做不到,也不可能。既然美国没法在中俄之间拉一个打一个,那就和两国缓和一下,让点步,不行吗?
首先,国家之间,在核心利益上是不可能让步的。

美国和俄罗斯,其核心利益的冲突在“地缘政治”上:美国要控制欧洲,用北约东扩限制俄罗斯。这就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在这方面让步。如果有让步,只会在“地缘经济”利益方面。
实际上,苏联刚刚解体的时候,美国的确在经济上让了点步,但俄罗斯几乎没东西能进入美国市场,俄罗斯也就得不到利益。
在俄罗斯重要的重工业方面,比如军工方面,俄罗斯和美国合作一段时间,反倒发现自己吃亏了,俄罗斯军工技术被美国获得,俄罗斯却一点好处没有,这TM谁让谁啊。
在航空航天上也是一样,美国和俄罗斯合作,俄罗斯发现自己成为美国的打工仔,立刻不太愿意了。现在围绕着火箭发射送美国宇航员问题上,俄罗斯不愿意干了。
在地缘政治利益上,美国是没法让步的,因为美国只要一让步,欧洲就会群情激奋,这让美国没法子;而欧洲却和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让美国在一边看得心惊肉跳。

所以,俄乌战争一开打,美国马上炸掉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北溪管道”,断掉俄罗斯和欧洲的经济联系:美国和俄罗斯缓和不了,欧洲也别想独善其身。
在和中国关系方面,美国主要在乎的是“地缘经济”利益: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由于有钱了,军事越来越强、科技越来越先进。
这种情况让美国害怕,因为美国是一种霸权心态,他们认为“国强必霸”。所以,美国把遏制中国经济、军事、科技当做“危害国家安全”来看。
在这种霸权心理的支配下,美国要在经济上限制中国的增长、科技上打压中国的追赶。如果中国变得强大了,赶上或超过美国,美国就没有国家安全。
实际上,中国还是比较宽容的,曾经告诉美国: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

这是充满“地缘政治利益”博弈的话:美国要在太平洋让出空间,事情好谈。
但美国差劲的地方就在这里,它们在地缘上一点也不让步,不但不让步,还更进一步,这就让中国不得不做出反应了。日韩问题、菲律宾问题、海峡问题,等等,都是地缘政治的博弈。
美国为什么不愿意让步呢?这在中美吵架时展现得清清楚楚:布林肯说要“从实力地位出发”和中国打交道;要中国遵守“基于规则的秩序”。
既然如此,中国也把话挑明: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人面前说“从实力地位出发”。意思就是:你的规则在我的面前一文不值。
总的讲来,霸权心态是美国问题所在:核心利益不让步就算了,非核心利益关系到中俄核心利益时,美国也不让步。这就不讲道理了。问题是:美国也没强大到中俄不敢争的地步。

现在可以说一说问题的本质了:美国和俄罗斯主要矛盾在地缘上,美国对俄罗斯即使地缘上不让步,在经济上让一点,也不会把美俄关系搞僵。俄罗斯也不至于对乌克兰大打出手。
同样的,美国和中国的主要问题在“经济利益”上,要是在地缘上美国对中国做点让步,哪怕在岛的问题上坚定支持一国一点,中国也不至于在关税、芯片等等问题上一步不让。
我们可以想想:如果美国支持大国统一事业,大国这种憨厚的“涌泉相报”性格,必然会对美国做出回馈。谁知道,美国不但不让,还加码:佩洛西窜访、萨德入韩······
既然美国如此霸道,中俄也没必要客气,所以,美国在很多方面遭到了打击。
“俄乌战争”只是一个小小的方面,俄罗斯以一己之力把美国拖进战争的泥沼。虽然美国不会直接参战,但要为此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和外交成本。

中国周边的地缘格局很清楚,实际上大国是进攻态势的。美国一点好办法没有,他们既没有打一下的决心,也没有打的赢的信心。
其实,中东的乱局也很诡异。这里面有多少奇怪的东西,一般人都不知道;但是,深究这场乱局的利益各方,美国无疑是受损失比较大的。
实际上,这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地区事件,在中美俄三个大国高层看来,都是伤不到根本的事情;而那些能伤到根本的地方,恰恰是大家不关注的事件。
比如最近的“金砖国家峰会”,这是大事,关系到中美俄三国国本的事情。美国人看得出来:这是中俄在铸造“金砖”。
为什么要铸造“金砖”呢?因为“金砖”会把美国砸晕、砸残;起码能砸懵圈。

“金砖国家”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在2001年提出的,他是特指世界上兴起的四个巨大的市场: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
因为这四个国家的开头字母合在一起(BRICS)和英语“砖”(bricks)差不多,独缺一个“S”;2011年加上了南非(South Africa),凑上了完整的“金砖”,于是,所谓的“金砖五国”就这么出现了。
其实,在1999年,由于北约东扩,搞得俄罗斯很恼火,当时的俄罗斯就提出“RIC”的概念:俄罗斯、印度、中国三个国家组建个“经济组织”。
这个主义是俄罗斯提的,中国也很积极,因为美国实在有点讨厌,处处针对中国,中国加入“WTO”谈了几十年都卡在美国这里。
但问题出在鸡贼的印度那里,他们对俄罗斯没意见,但对中国意见很大,非要中国在一些地方对他们大踏步让步。而美国也在一边对印度暗送秋波,希望印度把“RIC”搅黄。

最后,事情如美国想要的那样,一个横贯亚欧大陆南北的大型国家经济体就这么胎死腹中。美国高兴啊,因为没有了这个组织,美国就少了个对手。
“金砖国家”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由于其众多的人口、巨大的市场、超高的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一下子成为当时低迷的世界经济中的“绩优股”。
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
2009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了首次会晤,金砖合作升级至峰会层次。
2011年11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法国戛纳二十国集团峰会前夕举行首次非正式会晤。实际上,这次会晤在世界上的影响很大。
2024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

请记住,任何世界组织,参加的国家是否多、是否强;经济总量是不是大;涵盖人口是不是多等等。这些都决定了这个世界组织的影响力,也代表了这个组织制定“规则”的能力。
以前,世界上影响比较大的“G7”,就是因为它在世界经济中占比巨大,所以,很受世界瞩目。因为美国实力强,美国只要参加哪个组织,这个组织注定会影响全世界。
金砖国家,两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二;经济总量在世界占一半;资源总量占地球的百分之七十。
这样的组织制定的规则、主导的秩序,一定对世界有巨大影响;但美国看着这个组织有点懵逼,因为美国不在这里。
期间,美国也想办法,先把这个组织搞黄,但美国给的条件简直没法说:引诱俄罗斯,让俄罗斯进入“G7”,结果俄罗斯进入后,发现自己被骗了,自己在“G7”就像空气一样。

美国还想把中国拉出来,试着提了一个“G2”。但是,美国玩的小聪明一点也不聪明,他们暗搓搓要把中国当冤大头;中国果断拒绝。
金砖国家喀山峰会:砸向美国的“砖”。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联邦喀山举行,会晤主题是“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公正的全球发展与安全”。
这次会议两方面,会让美国很多优势得不到发挥。
首先,吸收了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加入组织,成员国达到10个;这些国家首脑的参加,代表着俄罗斯得到了许多的经济贸易伙伴
其次,俄罗斯借助这次峰会,打破了美国对他的“外交封锁”;这代表美国制裁别人的效果大打折扣,孤立俄罗斯的战略基本失效。

第三,重要的是:这次峰会的宣言直接制定了一些新的“世界秩序”,这一招实际上对美国打击最大。现在,大家都不说;将来,这次宣言的重要性会凸显。
这个宣言非常长,共134条,涵盖了非常多的方面,总体上制定了今后世界许多方面的“规则”与“秩序”。
请大家找来看,在对比大国最近几年在世界提出的“倡议”,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国会感到后背发凉头脑发懵。
这次会议,俄罗斯基本在“地缘经济利益”方面发力,粉碎了美国在经济上拖垮俄罗斯的企图;大国也和俄罗斯达成了稳定的能源、农产品贸易协议。
中国主张在这个协议里处处可见,实际上,这是制定某些方面新的“世界秩序”:互联网、网络安全、交易模式、通讯和大数据传输等等。

总结一下:
1、美国在“地缘政治”方面极限压制俄罗斯,俄罗斯用“俄乌战争”回应美国。
2、美国在“地缘经济”方面遏制大国,大国用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协定,保证自己应有的份额。
3、美国不在任何方面让步,作为独立自主有能力的国家,当然要自己想办法。
4、俄罗斯利用“金砖峰会”的机会,扩大贸易圈、朋友圈,打破一些封锁和压制,争取“地缘经济利益”。
5、大国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倡议”,给世界规则提供新的建议;用“金砖峰会协议”,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起,构建某些方面新的“世界秩序”。

6、实际上,这些新的东西还不是颠覆性的,因为并没有老的“世界秩序”;甚至有的方面还刻意回避了。
比如回避了“金砖交易系统”,不过度刺激美国,但美元需要自己救自己,别指望别人。
7、但是,今后会怎么样呢?谁能保证以后不会颠覆一下老旧的“规则”和“秩序”呢?
所以,在美国不让步的情况下,中、俄对付美国的办法就是:用“金砖”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