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一百三十五讲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2024-11-27 05:52:40

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一百三十五讲

第三册 元、明时期的书法批评

第一章 清朝前期的书法批评

第二节傅山的书法理想

四、对汉碑隶书的崇尚

“自然”的审美趣味不但在猛参将、学童的书写里寻得了傅山所追求的“朴拙”契合点,还于汉碑隶书中觅得了对应物。傅山讲道:汉隶令人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其硬拙,起初毫无布置得当的想法。但凡偏旁左右的宽窄疏密,信手而为,满是天然之机。

汉隶的精妙,在于拙朴精神。犹如见到一个丑人,初看时村野可笑,再看则古怪不俗,仔细端详,风姿流转,洒脱不羁,反倒更显妩媚。这才察觉后世楷法的规整标致,不过是排列罢了。故而楷书出色者,也需领悟隶法,方能免除俗气。

他赞赏汉隶气质的“硬拙”“朴拙”以及布局的随性。欣赏汉隶并联想其内在精神,就像一丑人,外表粗野,却具天质自然的韵味。这自然是和他心中魏晋以来的名家作品相较的结果。相较之下,极为熟悉的名家作品外表更美,却显得刻意,而年代更早的隶书样式因长久尘封,有着时间带来的距离之美,这令傅山欣喜。他提出楷书若要提升境界,就需从隶书中探寻。

傅山进而觉得,学习书法应追溯篆隶。他表示:不研习篆隶,即便学书三万六千日,最终也难达佳境,无法品味其根源。于隶而言,应当尊崇汉隶,篆则需熟稔品味周、秦以上鸟兽草木之形,方可臻于上乘。

对于篆书的美感,傅山亦有独特看法,他在《哭子诗》中称赞其子傅眉的书法:“小篆初茂美,嫌其太熟圆,《石鼓》及《峰山》,领略丑中妍。”小篆虽流畅,然而傅山认为过于圆熟,故而欲追溯《石鼓文》等古物,发掘丑中之美,貌似丑陋之中蕴含着真美,这正与“宁丑毋媚”相互印证。

傅山乃是一位书法美的探寻者。从历史层面来讲,他对魏晋以来的名家,乃至元、明书风等,皆有涉猎与思考,进而上溯篆隶,竭力探究书法的渊源。从审美观念来看,从被动地接纳时风,到主动思索,其中有时代变迁的推动力。他在这种转变中舍弃了妍美,强调人格的力量,进而彰显蕴藏于人性中的“朴拙”之美,甚至超越了名家的范畴。以天真的眼光来看,没有朴拙不美的,没有最真的“天趣”不真的。莽夫、幼童执笔生趣;汉碑、周篆“古质天然”。而一切做作、轻靡的习气,都为他所鄙夷。他的理论着实与晚明书坛盟主董其昌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其后“崇碑派”的审美趣味有着直接的影响。(全文共计:970字)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0 阅读:1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