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艰难惟一死。我更相信夏侯玄品德高尚,看破了生死。
早年的“浮华案”,夏侯玄跟司马师交好,大家都是曹魏政权的官二代,有共同语言,夏侯玄对于司马师的人性应该有一定了解。高平陵之变之后,司马氏掌握曹魏军政大权,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等浮华案的“战友”可是一个都没放过,全部被抓起来等候发落。司马师在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足见司马家未来的掌门人绝不是心慈手软之辈,夏侯玄敢从雍凉回到洛阳,想必对于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了。
但是,夏侯玄既不在长安起兵,也不跑路,对于他自己命运以及曹魏政权的未来,也是有一定考量的。
首先,曹魏政权里,曹氏和夏侯氏都属于一门众,夏侯玄一旦逃亡,夏侯氏的名声会受损。
夏侯霸已经逃亡蜀汉,夏侯玄也一起的话,司马氏完全可以借太后和皇帝之手,把夏侯氏全族打成叛逆,连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的功劳都给抹去,想必这是夏侯玄不能接受的。留下了,哪怕是死,也不会全族打成叛逆,还可以跟在蜀汉的夏侯霸内外呼应。
汉魏之际,尚有春秋遗风,舍生取义者还是有的,例如之前益州的王累、曹操的长子曹昂等等,夏侯玄为了家族计,以身犯险还是有可能的。
其次,司马氏篡曹魏是渐进式的,在高平陵之变发生后,还不明显。
这可能给了夏侯玄希望,认为还有操作的空间。毕竟,司马懿已经命不久矣,夏侯玄跟司马师文斗的话,还是有一定胜率的,而且也付诸行动了。虽然失败了,但是比起单纯的回去送死,夏侯玄的思维还是很缜密的。
正所谓:乱世大舞台,够胆你就来。夏侯玄敢把身家性命压上去,虽然最后输了,也算一条汉子。真要是在254年干掉了司马师,以司马昭的能力,恐怕取代曹魏,不是那么容易。
最后,因为史料的缺失,也许夏侯玄跟司马懿之间有什么口头协议也说不定。
当时司马懿还没有违背洛水之誓(曹爽一党三个月后才被族诛),而曹爽确实能力不足,司马懿作为曹魏四朝元老,他说要重整朝纲,谁敢不信?
这是时人对于司马懿的评价,甚至跟诸葛亮并列。
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于蜀汉,或册名于伊、洛。
既然曹魏满朝文武都被司马懿蒙蔽了(除了桓范),夏侯玄怎么就特殊呢?司马懿赌上了40年的政治信誉,夏侯玄看不出来也正常。
司马懿甚至连死后的名声也暂时保住了。
总结, 站在夏侯玄的角度,高平陵之变,他回洛阳入朝为官,也不能算错,只是选择之一,至于后面的事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能以结果倒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