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猗房:误打误撞入代国,麻雀变凤凰的传奇女性

历了个史 2025-01-06 10:02:55

窦太后(?—公元前135年5月),名窦猗房,亦称窦姬,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武邑县)人,乃汉文帝刘恒之皇后。《史记》与《汉书》均未载其名,唐代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提到西晋皇甫谧,称窦皇后的名字为“猗房”。

窦漪房初为代王刘恒嫔妃,因代王后及其子早逝,故代王登基后,立窦氏之子刘启为太子,窦氏亦因此被封为皇后。她干预朝政,推崇汉初“黄老思想”,实行宽民政策,助力文、景两朝,成就了汉朝繁荣安定的“文景之治”。

一、窦氏的苦难与崛起

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之时,加之天灾频仍,窦家生活极为困窘,常常食不果腹。窦氏自幼懂事,忍耐力强,每当兄弟哭喊饥饿,她总是默默忍受,强颜欢笑说不饿。父亲为觅食离家,却不幸坠入深渊身亡。母亲亦因疾病和打击离世,窦氏与兄弟相依为命,生活愈发艰难。

为谋生计,窦氏年仅13岁便开始打零工,什么活都干,只为让兄弟吃饱。后机缘巧合入宫为宫女,却与兄弟失散。刘邦驾崩后,吕后掌权,将窦氏作为赏赐送给代王刘恒。虽未能如愿前往赵国寻亲,但窦氏在代国却意外得到代王的宠爱。

二、博取代王欢心

代王刘恒善良孝顺,偏爱质朴无华的窦氏。窦氏因童年苦难和后宫经历,养成了楚楚可怜的气质,深得代王喜爱。她聪慧机敏,做事得体,在代王宫赢得了良好声誉。代王后去世后,窦氏因知足、谦卑、谨慎、朴实、贤淑、守礼等品质,被立为王后。

后来窦氏为代王生下二男一女,即长子刘启、次子刘武、长女刘嫖。不久,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代国王后。

三、夫妻共赴荣华富贵

正当刘恒和窦氏在代国恩爱有加之时,长安皇宫却爆发了宫廷政变。吕后去世,吕氏家族被剿灭,大汉皇帝之位空悬。丞相周平、太尉周勃等大臣经过反复思量,决定由代王刘恒继任大汉皇帝。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富贵,刘恒犹豫不决。窦氏以坚定的眼神支持他,鼓励他勇敢接受。薄太后亦称此乃天意,为了大汉江山,刘恒别无选择。公元前179年,刘恒正式称帝,成为西汉王朝的皇帝,史称汉文帝。

国不可一日无君,汉文帝即位后,立窦氏之子刘启为太子。当时,薄太后为自己娘家人考虑,想让自己的侄孙女成为太子妃,聪明的窦氏接受了薄家的联姻,既稳住了刘启的太子之位又稳住了自己的后位,真是一箭双雕。如今的窦氏既得到了丈夫的疼爱,又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乖巧孝顺也得到了婆婆薄太后的喜爱。

四、窦氏的幸福生活

幸福接踵而至,令窦氏几乎应接不暇。窦氏父母早逝,文帝感念其恩,追封其父母为安成侯、安成夫人,以慰其在天之灵。窦氏一直心怀两愿,一是寻回失散多年的兄弟,二是尽孝于已故双亲。后者已得实现,窦氏感激不已。然寻兄一事,因耗费颇大,且时值薄太后尊礼薄氏祖先,窦氏虽贵为皇后,仍不敢贸然提出。然而,她善心一动,于册封之日,向刘恒提议宴请天下鳏寡孤独,并赐贫者布匹、米面、肉食,对老者、孤儿更有特别赏赐。

刘恒善名远扬,对皇后之议大为赞赏,即刻实施。百姓对窦皇后的善行口碑载道,窦氏家世亦渐为流传。一青年名窦少君,闻窦氏家世,疑自身身世。原来,他正是窦氏失散多年的亲弟。当年分别时,他年仅五六岁,现已成人。姐姐离家后不久,他遭逢不幸,被拐卖多次,最终在河南阳宜一户财主家为奴。一日,主人派他烧炭,山崖因暴雨暴发泥石流,百名工人大多丧生,他因睡在窝棚边得以逃生。主人因死者家属闹事而逃跑,他亦随主人逃至长安。

逃至长安,窦少君算命求签,得一上上签,卦师言其不久将大富大贵。他初时不信,未放心上。不久,他闻窦皇后之事,忆起姐姐,又知窦皇后乃清河人,遂决定试探。

他上书皇帝,称自己乃皇后失散多年的亲弟窦少君。刘恒询窦氏,窦氏详述身世。刘恒捶胸顿足,言自己有愧于皇后,只顾亲人,却忘了妻子亲人。于是,他与窦氏一同召见窦少君。

窦氏相貌虽变,但窦少君仍能认出。然窦氏离家时弟弟年幼,如今已长大成人,她无法认出。窦氏恐误认,问窦少君有何证据。窦少君不仅说出父母死因,还回忆了姐姐离开时的情景,说起最后一次为他洗头、做饭,不禁泪流满面。窦氏再难控制情绪,跑下与弟弟紧紧相拥。

史官详记此景,言当时文帝亦感动落泪,宫女亦随之哭泣。文帝赏赐窦少君大量财产和田地,但窦氏知刘恒勤俭节约,不希望他破例,只让弟弟接受足够养活他的财产和田地,后还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来弥补文帝赏赐弟弟所造成的亏空。不久,窦氏哥哥亦找到,三兄妹终得团聚。刘恒照例欲赏赐窦氏哥哥,又被窦氏阻止。

窦氏如此谨慎,不欲给大臣闲话之余地,然仍遇麻烦。大臣们见窦皇后突然有两个年轻力壮之兄弟,即便只是想象,亦担心窦氏会成为第二个吕雉,欲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一次早朝,绛侯、灌将军等大臣联合进谏,言窦氏兄弟鲁莽无文,不应因皇后裙带关系而加官晋爵,应做富贵闲人,并选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大臣与他们比邻而居,教导监督他们。

文帝未立即答复大臣进谏,虽信窦氏绝不会成为吕雉,但吕雉祸国殃民之事仍使他警惕。当晚,他将大臣进谏之事告知皇后,面露为难之色。窦氏善解人意,即解除文帝忧虑,言大臣进谏是对的,她同意提议,并强调无论刘恒做何决定,她都支持。窦氏如此贤明懂事,刘恒对她十分感激,此后更加珍惜、尊敬她。

时光荏苒,刘恒与窦氏已携手度过三十载春秋。如今窦氏已徐娘半老,刘恒亦至知天命之年。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刘恒与窦氏之爱情已从山盟海誓、缠绵悱恻发展至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然不幸之事降于窦氏,这位母仪天下之皇后双目失明。窦氏年仅四十多岁,往后余生将与黑暗、孤独为伴。然她历经沧桑,心态平和。后刘恒宠爱慎夫人,她亦未大吵大闹,而是拿出皇后之气度,平静接纳慎夫人。

因窦氏双目失明、行动不便,刘恒与她一同出席之活动减少许多。但宫中重要活动他必领窦氏一同参加。一次皇家游猎活动结束后,刘恒与窦氏坐下休息,慎夫人恃宠而骄,欲与皇后平起平坐。不料大臣袁盎不准她就座,引她与侍者同坐。慎夫人因此大发脾气,不肯就座。皇帝亦生气起身就走。皇帝生气原因有二:一是慎夫人无规矩;二是大臣袁盎不给他面子,当众指责他宠爱慎夫人。袁盎追上辩解:“陛下,臣知道你喜欢慎夫人,但她毕竟不是皇后,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慎夫人怎么可以与窦皇后平起平坐呢?这样的话不就乱了规矩了吗?”刘恒听袁盎之言,不再生气反高兴,赏赐了他。

五、溺爱幼子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为景帝,皇后窦氏成为皇太后,史称窦太后。窦太后过于溺爱幼子梁王刘武,赏赐无数,恨不得让他登上皇位。景帝初时对这位深得母亲喜爱的皇弟感情颇深,不仅同辇进出,且在一次家宴中言欲传位于刘武。然此仅为酒后失言,非真心意。然不如此又违母后意,景帝左右为难。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训为由坚决反对。

景帝当即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然而不到一年刘荣含冤被废。窦太后乘机再进言欲立刘武为嗣,大臣袁盎等上书言此不妥。景帝乘机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愿望再次落空。梁王刘武闻袁盎等从中作梗,派刺客杀袁盎等大臣。景帝大怒严令缉捕真凶,事情败露,刘武无奈逼刺客自杀。幸得馆陶公主向太后说情,在窦太后干预下此事不了了之。然从此景帝心中再难容下梁王。

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窦太后闻讯整日涕泣、不吃不喝,常大骂:“帝果杀吾子!”景帝孝顺,对母亲责骂伤心又无可奈何,不知所措。馆陶长公主给景帝出主意,让景帝将梁国一分为五,刘武五子皆封王、五女皆赐汤沐邑。景帝照做后太后才转悲为喜。

六、推崇“黄老之术”

文帝驾崩后,子刘启即位为景帝,窦皇后成为太后。汉朝发展至文帝、景帝时已相当强盛,史称“文景之治”。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景帝和窦姓宗族皆需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史记·儒林列传》载,她在世时“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景帝时,她曾召博士辕固生问《老子》是何书,辕固生不识时务猝然答道:“此不过平常人家读之书,没什么道理。”窦太后大怒道:“安得司空城旦书乎!”意即它怎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之儒家诗书,讥讽儒学苛刻。辕固生欲转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猪圈与猪搏斗。当时太子刘彻(汉武帝)见此,“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偷偷给辕固生一把锋利匕首,辕固生才逃过一劫。景帝在位十六年,因母亲不喜,始终未重用儒生。

景帝病死后,太子刘彻即位为汉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汉武帝推崇儒术,故重用推崇儒学之人。太皇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常出面干预朝政以防儒术占据统治地位。武帝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皆随时向她请示。当时御史大夫赵绾与郎中令王臧携手,特邀鲁地资深儒者申公入宫朝见,并提出一系列仿效古制的建议:设立明堂辟雍,改革历法,更换服饰,实行巡狩封禅等礼仪制度。他们还主张,日后政事不必事事禀报太皇太后裁定。太皇太后闻此,大为震怒,随即令武帝下旨罢免了赵绾与王臧的官职。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与丈夫汉文帝合葬,武帝方才得以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

0 阅读:0
历了个史

历了个史

历史是一幅画卷,我们是赏画人,也是画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