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开始缩小!我国GDP激增3.36万亿,再次接近美国70%水平

江卿曻啊 2024-12-31 09:10:56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12月26日,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修订后的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其比初步核算的数值高出3.36万元,再次逼近美国的70%水平,距离美国GDP的总量又拉近了一步。

所以,中美经济力量的角逐GDP之争,这无疑给正处于后疫情时代复苏期的中国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中国经济真的触底反弹了吗?与美国的差距是否正在缩小?GDP数据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GDP数据的背后

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20万亿元大关,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

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与此同时,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也传来喜讯,我国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吸纳就业人数持续攀升,企业营收较快增长。

这些都昭示着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陷入衰退泥潭的背景下,中国GDP的亮眼表现无疑是一抹璀璨的亮色。

据测算,202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2%,继续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第一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机构也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对中国经济前景投下信任票,在一片喝彩声中,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隐隐传来,一些国际观察家指出,近年来中国GDP占美国的比重从2021年的77%一路下滑至60%左右。

中美差距反而在扩大,中国经济恐已陷入“滞胀”泥潭,这些论调未免以偏概全,用数据表象遮蔽了经济实质。

实际上,GDP数据的对比绝非只看一时一地,更需要全面审视其背后的经济图景。

中美经济“含金量”大不同

单从GDP数据来看,中美之间的差距似乎在不断拉大,但如果深入剖析GDP的内涵,我们会发现中美GDP的“含金量”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GDP核算采用的是“生产法”,即以各行业实际创造的价值为统计口径,而美国GDP则是以“支出法”为主,将消费、政府支出等作为核算要素。

这就意味着,美国GDP中包含了大量并非实体经济创造的“虚假繁荣”,信贷消费衍生品交易等“泡沫”成分在其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与之相比,中国经济的“含金量”要实在得多,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拥有雄厚的制造业根基,全球约80%的日用消费品都印有"Made in China"的标签。

预计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

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国更是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5G基站数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等一系列关键产业指标均稳居世界第一。

这些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是中国经济韧性和活力的重要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在不断提升。

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消费支出增长9%,远高于资本形成总额的驱动作用,中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从过去的外需依赖型增长模式向内需拉动型增长模式加速转变,恩格尔系数的持续走低。

数字消费的快速崛起,无不彰显出中国经济正在向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方向迈进,反观美国,尽管其名义GDP总量傲视群雄。

但经济结构性矛盾却日益凸显,过度依赖金融和服务业,实体经济不断被掏空,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达到GDP的120%。

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贫富分化加剧,美国经济正陷入一个“高GDP,低福利”的尴尬境地。

中美GDP的另一种解读

事实上,如果仅以美元计价的GDP来衡量中美经济实力,难免会有失偏颇,这是因为,在汇率波动频繁的国际金融市场上。

以本币计价的GDP在换算为美元后,很容易受到汇率波动的扭曲,以2023年为例,受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走强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超过7%。

这代表着,即使中国实际GDP增速达到5%以上,换算成美元后的增速也会大打折扣,可见,用名义汇率来比较中美GDP,其结果往往掺杂了过多的汇率因素。

难以真实反映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比,有一种更加客观反映实际购买力的GDP测算方法,就是国际经济学界广泛认可的购买力平价法。

与名义汇率法不同,购买力平价法以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基础,以一篮子相同的商品和服务为参照物,计算出各国货币之间的等值比率,用这一比率折算出的GDP数据。

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各国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和经济福利水平,长期以来,购买力平价法一直是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用以评估全球GDP总量和各国GDP占比的主要方法。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结果,2024年中国GDP总量为37万亿国际元,而美国为29万亿国际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由此可见,无论从总量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看,中国经济的实际表现都要明显优于美国,的确,购买力平价法也并非完美无瑕。

购买力平价法的计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相比于仅凭名义汇率来对比中美GDP,购买力平价法无疑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

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真实实力和国际地位,美国GDP虚胖背后的隐忧当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绝非偶然,而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积累的结果。

反观美国经济,虽然其GDP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风险隐患,首先,美国经济过度依赖消费拉动,储蓄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这导致美国居民部门债务规模不断攀升,已超过16万亿美元,而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推行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更是长期大手笔举债,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34万亿美元,如此高的杠杆率,不仅预示着债务违约等金融风险的上升,也侵蚀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后劲。

其次,美国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受高昂的人力成本、复杂的营商环境等因素影响,美国制造业竞争力逐渐削弱。

大量中低端制造业被转移到海外,制造业就业岗位持续流失,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对金融、地产等虚拟经济的依赖度过高。

华尔街金融寡头主导了美国经济运行的方向,实体经济发展长期乏力,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加剧,不仅加大了美国经济对外部风险的敏感性,也埋下了结构性失衡的隐患。

收入分配不平等成为美国经济社会的顽疾,长期以来,美国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贫富分化不断加剧,根据美联储的数据。

2022年美国前1%的高收入群体拥有全国27%的财富,这种不平等不仅制约了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提升,也加剧了社会撕裂,滋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

最后,美元,作为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石,长期以来一直享有“铸币税”等特权,成为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石。

随着经常项目逆差的持续扩大,美元的信用基础正在不断被掏空,美联储的疯狂印钞、肆意加息等行为,更是加速了美元霸权的式微。

人民币、欧元等主要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不断攀升,更多的国家开始通过货币互换,本币结算等方式“去美元化”。

结语

GDP非全面衡量标准,唯有高质量发展方能行稳致远,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中美GDP数据,都难掩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蓄势待发的强劲态势。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GDP只是衡量经济的一个指标,更关键的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韧性和活力。

只有脚踏实地办实事,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中国日报网2024年6月17日《中美GDP,怎么看?怎么比?》报道

中国网财经2024年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修订后的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9.4万亿元 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4万亿元》报道

4 阅读:2317

评论列表

徐佳臻

徐佳臻

13
2024-12-31 17:37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估计暂时赶不上了。

用户10xxx86

用户10xxx86

7
2025-01-01 09:29

看工资收入.生活水平.其它都是浮云!

红袜子

红袜子

3
2025-01-01 10:55

中国要做的事:真正在质上赶上、超越,提高产品的副加值,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

用户10xxx72

用户10xxx72

2
2025-01-01 13:21

生产法反映挣钱能力,支出法反映抢钱能力,这就是中美GDP的实质差别,什么时候中国GDP赶上美国了,也就意味着中国GDP已经超过世界GDP一半了

江卿曻啊

江卿曻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