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曾经中欧班列犹如欧亚大陆上一条钢铁驼队,穿梭于广袤的欧亚大地,它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成果,更被视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黄金通道。
可是就在2025年初,一个令人惊愕的消息传来,大量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境内被扣押,中欧班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故?俄罗斯的真实意图何在?这对中欧贸易乃至世界格局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俄罗斯出手中欧班列遭遇“寒流”自2011年开通以来,中欧班列一直是中欧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大大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
从原来海运的1到2个月缩短到了10到15天,为中欧贸易注入了强大动力,2025年初,这条黄金通道却突然遭遇“寒流”。
俄罗斯无预警地对中欧班列实施全面检查,导致大批中国商品滞留俄罗斯,无法继续运往欧洲。
据了解,仅隆基绿能一家公司,就因货物滞留俄罗斯而被迫支付了380万美元的违约金,而像华为,大疆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有大量货物被扣押。
中国企业不仅要承担高昂的滞港费,每月高达上千万元,更面临着违约赔偿,客户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俄罗斯的做法,中国企业难掩失望和不解,正当各国都在努力恢复经济,促进贸易往来之际,俄罗斯的“突然背刺”无疑给国际贸易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仅影响了中欧贸易,也给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沿线国家带来连带损失,中欧班列作为联通欧亚的重要纽带,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俄罗斯此举究竟意欲何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局中国政府和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国际社会对此事的反应又将如何?
俄罗斯“变脸”的底牌与盘算其实俄罗斯对中欧班列的“突然袭击”并非毫无征兆,早在2024年10月,俄罗斯就发布了一项禁令。
禁止包括电子设备在内的特定商品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当时这一禁令就引发了外界对俄方动机的种种猜测。
表面上看俄罗斯可能是在借机敛财,受到西方制裁和乌克兰战争的双重影响,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财政吃紧。
通过扣留货物俄罗斯可以向中国企业收取高额滞港费和罚款,缓解经济压力,但这显然不是俄罗斯的根本目的,更深层次的考量,或许在于国际贸易的博弈。
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依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中欧班列运输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从中国东北出发,还是从新疆出发,中欧班列都难以绕开俄罗斯。
这无疑给了俄罗斯一张强有力的谈判筹码,通过对中欧班列的制裁,俄罗斯可以向欧盟施压,迫使其在对俄制裁,能源进口等问题上让步,进而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也可能是俄罗斯考虑的因素之一,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
与此同时美俄关系却因乌克兰问题而持续恶化,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或许担心中美接近会削弱其战略地位,进而影响到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谈判筹码。
因此通过制造中欧班列危机,俄罗斯既可以牵制中国,又可以向美国释放信号,提醒美方俄罗斯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当然这些都只是外界的推测和分析,俄罗斯的真实意图,恐怕只有俄罗斯自己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已然成为各方角力的新“战场”。
本应促进贸易,惠及民生的经济通道,如今却身陷政治旋涡,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中欧班列的命运究竟如何?这不仅关乎中欧经贸合作的未来,更折射出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
中国寻求多元化的贸易通道面对中欧班列的“堵塞”,中国政府和企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突围之策,中国外交部门迅速与俄方展开沟通,希望通过友好协商,尽快解决货物滞留问题。
可谈判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俄罗斯态度暧昧,在承诺尽快放行货物的同时,却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条件,这无疑让中方感到困惑和不快。
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中欧班列的替代路线,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途经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新通道,这条路线绕开了俄罗斯,可以直接将货物送达欧洲。
新通道并非完美无瑕,它需要跨越多个国家,涉及更为复杂的边境手续和协调工作,其次,这些中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都有待提高。
意味着企业可能要承担更高的运输成本和更长的运输时间,除了开辟新的陆路通道,中国还在加快“南向通道”的建设。
从中国西南部出发,经由中南半岛和印度洋,最终抵达中东,非洲和欧洲,相比中欧班列,“南向通道”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可以绕开俄罗斯,还能充分利用海运的高效低费。
更重要的是,“南向通道”连接了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广大新兴市场,为中国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供了便利。
中国在推动多元化贸易通道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不仅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增进了彼此的政治互信。
在中欧班列受阻的情况下,这种互信显得尤为珍贵,许多国家主动向中国企业提供支持和便利,帮助货物尽快通关,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条贸易通道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大国博弈的暗流涌动,都可能成为阻碍“一带一路”建设的“绊脚石”。
这需要我们以更加灵活的态度,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地缘政治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欧班列的受阻并非个案。
不能简单地以商业利益为唯一考量,只有全面地了解各国利益诉求,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寻求平衡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正如中欧班列所面临的困境,单一的贸易通道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积极推动多元化的合作路径,
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合作,是化解矛盾,促进共赢的关键,“一带一路”建设从来都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所有参与国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合作平台。
所以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回应各方关切,通过平等协商,互利共赢,我们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起推动合作的强大合力。
结语俄罗斯对中欧班列的“突然袭击”,无疑给中国乃至世界敲响了警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任何一种贸易通道都面临着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合作路径,才能在动荡的世界格局中站稳脚跟,中欧班列的困境,是一次反思和提升的契机,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中欧班列必将重焕生机。
参考资料俄罗斯联邦政府第1374号法令2024年10月15日《关于俄联邦政府若干条例的修订》报道
财新网2025年1月27日《俄罗斯查扣中欧班列去欧洲货物 部分已滞留近三个月》报道
您说的都对
不讲武德,是老毛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