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跟李敏在上海
毛泽东与贺子珍是在井冈山上相识的一对革命伉俪,二人的情感是真挚的,同样也是复杂的。由于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最终贺子珍前往了苏联养伤并且学习。可以说,自从贺子珍离开之后,毛泽东就没有一刻不在思念着她。如果说建国之前毛泽东因为繁重的革命事业而未能表露情感,那么在建国以后。毛泽东对贺子珍的追忆,那就太多太多了!
一、“娇娃,你是不是该给妈妈写封信了?”
在建国的初期,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怀着十几年来对父爱的渴望,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父亲身边,而贺子珍却出于种种原因未能与毛泽东相见。
在女儿回来不久之后的一天,毛泽东突然对李敏说:“娇娃,你是不是该给妈妈写封信了?”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不知道包含了毛泽东对贺子珍多少的思念与关心。于是,李敏就按照父亲的吩咐,给母亲写了一封简短的问候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我在爸爸这里很好。您想我吗?我很想您。爸爸问您好,希望您保重身体。
其实,信的最后一句话是李敏自己加上去的,毛泽东并没有给女儿做出如此的交代。也许毛泽东并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多年未见的思念之情,只能通过提醒女儿给母亲写信的方式来诉说这样的一份情感。而李敏也察觉到了这一点,非常懂事地帮助父亲添上了这样的一句话。
二、难以言说的情感都在女儿的行李之中
建国以后,李敏一直跟毛泽东生活在北京,而贺子珍则在上海工作。每年只要一放寒假,李敏就会去上海看望自己的母亲。因此,她就跟大多数孩子一样格外盼望寒假,只不过他们盼望着过年,而李敏盼望着去看望妈妈。
李敏在盼望着那一天,而她的父亲似乎也在盼望着。
每当寒假来临的时候,毛泽东就会忙前忙后地为女儿打点行李。一会儿去买北京特产的茯苓饼和蜜饯,一会儿又去买“六必居”的酱菜。毛泽东就这样一包又一包地买呀、装呀,直到女儿拎不动了为止。
他这都是为谁准备的呀?自然不会是女儿,因为李敏一直生活在北京,这些东西她随时可以去买。这些大包小包的零食、特产自然是为贺子珍准备的。
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都被毛泽东装在了女儿的行李之中!
三、触景生情,向女儿说起与贺子珍的初识
李敏刚回到毛泽东身边那几年,毛泽东很少跟她谈论贺子珍。大概是觉得女儿还小,尚不懂事,而当她逐渐长大,父女俩的交谈也逐渐多了起来,在二人独处时,毛泽东经常说起与贺子珍的往事。
有一次,李敏正在给毛泽东洗脚,毛泽东触景生情,为女儿讲述起了贺子珍为自己初次相识的故事。
那是1927年10月23日,毛泽东刚刚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由于连续的奔波,毛泽东的脚都让草鞋给磨烂了,脚肿得就像是个大紫茄子。但是毛泽东依然坚持不坐担架,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上了井冈山。这让很多来迎接的同志误以为,毛泽东是一个跛子。也就是在那一天,毛泽东认识了贺子珍。
贺子珍见到毛泽东如此艰难地走上山,非常的心疼,她几乎用命令的口气让毛泽东把脚交给她。贺子珍小心翼翼地揭下毛泽东脚上的药膏。然后为他洗脚、敷药。
“疼吗?”贺子珍心疼地说。
“不疼!”毛泽东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开玩笑着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物极必反,这脚痛也是这样,痛过劲了也就不痛了。”
“都这样了,还开玩笑呢!”贺子珍说道。
就在毛泽东的回忆与讲述之中,李敏也为他洗完了脚。
四、得知贺子珍病重的消息,毛泽东默默流泪
1954年的一天,李敏拿着一封信急冲冲地找到毛泽东。她把信放到毛泽东的手里,说道:“妈妈病了!”
原来,不久前的一天,贺子珍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毛泽东讲话的录音,就听着这声音愣了神,喃喃地说道:“他的声音还是跟过去一样呀!”
贺子珍自言自言地说了好几遍,把录音也来来回回听了好几遍,然后就病倒了。
晚年贺子珍
毛泽东的声音对于贺子珍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那雄厚、洪亮的声音令贺子珍又回忆起了井冈山上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也回忆起了两万五千里的艰险长征路,她积压了半辈子的苦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
毛泽东看将这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房间里静悄悄的,李敏看向自己沉默的父亲,发现原来他早已泪流满面。这饱含着眷念与思念的泪水中,是毛泽东对贺子珍最为真挚的情感。
在经过父亲的允许之后,当时还在上初中的李敏休了学前往上海照顾母亲,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贺子珍终于有所好转,李敏这才返回了北京。
毛泽东见到回来的女儿,关切地问道:“你的妈妈现在什么样子?”
李敏为了能让父亲放心便撒谎说:“妈妈她现在胖了。”
“胡说!”毛泽东忧伤地说,“她过去身体就瘦,现在病了,怎么可能胖呢?”
李敏见瞒不住父亲了,只好跟毛泽东说了实话:“妈妈身体很瘦、很弱……”
毛泽东听了没有说话,只是转过身去,默默地点了一支烟。
五、毛泽东总是能从女儿身上看都贺子珍的影子
俗话说:人老好怀旧,人老易思故。随着毛泽东渐渐地老去,他也总是在看到女儿时,回忆起过去与贺子珍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也许是他对往事的眷恋过深,一旦说起过去,毛泽东经常伤感良久。
有一次,他看到女儿穿上了怀旧的军装,毛泽东就对她说:“你妈妈年纪很小就追求进步,投身革命了,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红军女战士,她作战很勇敢……”
又有一次,毛泽东看见女儿放声大笑,他就说:“你妈妈是一个很开朗、很豁达、很有善心的人,常常一高兴就开怀大笑……”
当看到女儿在河里捉鱼时,毛泽东会说:“过去,我们在茅坪河里抓鱼时,她也打着赤脚,站在河的中央,看到鱼游过来了,她就伸手去抓。你妈妈比我灵活,有时还真让我抓住一两条警惕性不高的笨鱼,她高兴地开怀大笑,差点跌倒在水里。”
而最让毛泽东难忘的是曾经与贺子珍一起吃泥鳅的往事,那是在一次晚饭时,毛泽东指着眼前的一碗粉巴泥鳅对李敏说的:“1928年10月的一天下午,我们在井冈山时,你妈妈从后山捡来半篮金黄鲜嫩的小松菇,把它洗干净,煮了一大碗端给我吃。我吃得好香啊!你妈妈见我吃得额头上都出汗了,问我:‘田里的泥鳅你吃吗?’
‘我这个人,四脚的不吃板凳,长毛毛的不吃蓑衣。’我这样跟她开玩笑说。
谁知第二天早晨,你妈妈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后来见你妈妈裤脚卷得老高,提着只鱼篓回来了 。我见你妈妈提的是半篓活的鲜泥鳅,才恍然大悟道:‘你呀!我随口说了声,你就去抓泥鳅……’
好吧,我烧水,你妈妈煮菜,我们就忙起来了。也不知道你妈妈从哪里弄来的米粉,蒸熟了粉巴泥鳅,又放上些葱花、姜丝丝,还有辣椒粉,那味道鲜美可口。这顿晚餐吃得好开心哟!”
毛泽东与贺子珍一共相濡以沫了十年的时间,这十年的风雨同舟,这十年的共同战斗,成就了他俩不可磨灭的革命爱情。只可惜,之后发生了太多的变故,又有太多的身不由己,让两个相互思念的、牵挂的老人只能将这情感深埋在心底。毛泽东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去追忆贺子珍和那一段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含鄱口
参考资料: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