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留给我们的遗产?几多关城赋兴衰

地图帝 2024-04-19 08:54:26

大明王朝国祚276年,始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事,率淮西旧部等一干人马创立,共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止于1644年力图实现明王朝“中兴”,却自缢于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检。

从最初分封秦王、晋王、燕王等诸王于全国各重要地域,以“家天下”的方式来巩固其统治。到后来“天子守边关”之创举,由皇帝直接参与边防事务,来维护国家安全。再到中晚期,社会矛盾凸显,激化了内部矛盾,加之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等多因素合力,最终导致了王朝的更迭。明朝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又留给我们什么遗产呢?

在明朝建立之初,退居漠北的北元残余势力及其他实力不容小觑的部落,虽然已多次被打败,依然不甘心北遁、伺机反扑。朱元璋虽创建卫所制,大力部署防御体系,并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未完全消除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明成祖朱棣更是将国都从江南富庶之乡,迁到直接抵御北方威胁的长城脚下,彰显皇帝作为“守土第一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朱氏的后继之君们树立了榜样。

明朝设置了九边作为外围防线,来保护北京的安全。所谓九边,也就是由九个重镇,各负责一段长城,也称为九镇。每镇设一个总兵,相当于军区总司令,和现代的军区概念非常相似。

九边大体上是沿着万里长城规划的,从鸭绿江到山海关再到嘉峪关,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明世宗朱厚熜时期,为了加强北京的防护,增设昌平镇和真保镇。九边九镇就改名为九边十一镇,这是保留时间最长的建制,后世通常以九边十一镇称呼明朝的边镇。

九边十一镇是大明帝国一道万里防火墙,但也难免出现 “蝈蝈皇帝”、“木匠皇帝”、“将军皇帝”、“道家皇帝”等,上天和开疆拓土的“祖宗”们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到明思宗朱由检时,皇权、宦官、内阁之间互有矛盾,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朝政失策,致使经济濒于崩溃。此时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而北方后金势力的迅速崛起,极大削弱了明王朝的统治,最终大厦倾倒,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后来满清入关,清军通过多种方式选择入关通道,比较知名的例子如:皇太极率领大军在北京和蓟州镇一带袭扰,绕过宁锦防线,从喜峰口入关;又令八旗军绕道内蒙古,从独石口入关,兵临宣府城下,又杀到朔州、应州、大同、阳和等地;多尔衮和岳托分两路突袭,岳托则在密云北边破坏城墙从青山关入关;阿巴泰贝勒从雁门关及附近关口侵入中原。

当然最主要的途径还是名扬天下的山海关,它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是明长城东部的重要关口, “引狼入室”而为世人所不齿的吴将军,并非仅为陈圆圆,更多是出于他对朱姓大明的失望,对闯王大顺的不满。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道不尽几家王朝更替。明朝在一次次攻杀占守中已然成为历史,无论是王侯将相、文武公卿、才子佳人,还是草莽英雄,均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褒贬不一;唯有依然巍峨矗立的长城和大小关口,见证了烽火硝烟、金戈铁马,几多关城赋兴衰。

1 阅读:120

地图帝

简介:著《地图里的兴亡》,左图右史,历史地理不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