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忍住,别妥协

知识本色 2024-10-12 13:57:58

刷到一个短视频:

一个年龄不到10岁的男孩,手指着妈妈(妈妈没出镜),气势汹汹:

“快把手机拿来!我数三、二、一——”

可能是妈妈因为孩子玩手机过头,把它藏起来了吧?

面对孩子凶神恶煞般的表情,网友个个义愤填膺。

有的说如果是他的孩子,早就打个屁股开花了。

有的说,都是家长把他惯的,看他的动作表情,不定是学家长的。

孩子手机没得玩,反过来怼大人,

这应该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虽然有心理学权威说,基因的影响大于教养方式的影响。

但没有看到哪个孩子能天生自律,那些一开始就自律的孩子少之又少。

孩子的教养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家长的影响和教育逐渐塑造而成。

假如您觉得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那就应铁下心来悉心培养,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挖掘他们的潜力。

假如您认为孩子天资一般,更应该坚定不移地培养,因为后天的努力和正确的教育往往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性很难,

要养成习惯,教育越早越好,更重要在第一次。

就像婴儿吃好开口奶一样,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有了第一次的正确引导,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良好习惯养成。

说得直接一点,教育有时候是一场又一场的较量,是斗智斗勇。

一战成功,后续的教育之路便会相对顺畅。

反之,逆转很耗。

孩子小的时候,想吃糖,大人不给,他会求爷爷告奶奶,接着会哭。

见不理他,他哭得更凶,眼泪鼻涕满脸皆是,煞是可怜,既而是躺地上,既而是打滚撒泼。

但凡大人有一个环节没忍住,心软了,他成功了,下次就会更得寸进尺了。

玩手机、买玩具,哪一样不是如此?

如果大人期待孩子长大了会懂事,慢慢会改变的,那就错了。

人的欲望是只有越来越大的。

等到发现出问题,想再制止,已经后悔莫及。

民间更有流传“刑场咬母”的千古奇闻。

所以,一有朋友求助说该怎么办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凉拌”。

教育需要正面引导,温柔而坚定。

当然,不妥协,并不是说要用棍棒打骂强制,那样容易失去理智,肯定不行。

我们要以爱为底色,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但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

比如,当孩子要玩手机游戏,影响学习和休息时,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哭闹和撒娇而妥协。

我们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触碰的底线。

教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长期主义。

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也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轻易放弃。

只要您觉得这个规则要求对孩子将来有帮助,那就坚持。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修养和生活技能,都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到辛苦,会有抵触情绪。

但一旦习惯养成,他们便不会再觉得辛苦,反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激发了“内啡肽”的快乐。

去年有一个孩子,上课时间作业不做。

笔者存心要教育他,就让他放学留下,并通知他爸爸过来。

后来爸爸妈妈都来了,和笔者一起陪他,要求作业写完,才能回去。

冬天晚上6:00,学校已是漆黑一片,食堂要关门了,爸爸妈妈让笔者先去吃饭。

等笔者从食堂回来,孩子一个字还没有写,还说太冷了,脚都冻麻了。事实上是没有的。

爸爸妈妈也拿他没办法。

笔者调侃,这么多大人都拿他没办法,耗着也不是办法,就先回家吃饭吧。

在我看来,这次“交战”,大人没赢。

没想到,这个学期,孩子学习变得自觉,作业也不用老师提醒。

笔者借机在全班表扬多次,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已在班级优秀之列。

于是,在上次家访之际,又在很多大人面前表扬,形成良性循环。

现在想来,那次留下来,也起了震慑作用。

别以为孩子自己会懂事,长大了自然会变好。

有些事情可以随着成长慢慢领悟,但关键的品质和能力,如果在早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日后想要纠正和弥补将会十分困难。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我们要坚守原则,用爱与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让我们忍住,别妥协!

用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耐心,用更深层的爱,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待雕琢的宝石。

2 阅读:39

知识本色

简介:知识无非三调:调身、调息、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