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问父亲黄永胜:谁是你最好的上级?他说了三个名字没有林彪

历史向来有温度 2023-09-28 13:49:16

黄永胜晚年,儿子黄正问过他一个有趣的问题:“你最好的上级是谁?”

“好”这个字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比如能力强、做事公正、品德优良、相互之间私人关系亲密。

黄永胜的回答让人有点意外:“如果不算毛主席,那就是罗荣桓元帅了。还有一个陶铸,在广东我们配合得很好,我很尊敬他。”

黄永胜连说了三个名字,却没有最器重他的林彪。在他眼里,除了毛主席,罗荣桓排在第一位,这背后有何渊源呢?

黄永胜

打了战士一耳光

黄永胜是湖北咸宁人,家境贫寒,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当兵。那是1927年6月,老蒋刚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叛变革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聚集在武昌。黄永胜的家乡离这里不远。

由于身材高大,聪明机敏,黄胜勇被分配到张发奎领导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这个团实际上是中共控制的部队,团长卢德铭和参谋长韩浚都是党员,他们安插了许多同志在该团工作。

南昌起义爆发后,卢德铭奉命率警卫团脱离张发奎控制赶往南昌。中途得知起义部队已经南下,他们只能前往江西铜鼓、修水一带打听组织消息。

后来卢德铭被任命为秋收起义总指挥,与罗荣桓带来的农民武装等多支部队合编,也是从这时起黄永胜开始与罗荣桓有交集。

由于敌强我弱,秋收起义未能取得成功。毛泽东决定带领部队前往井冈山,途经三湾村时,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提出官兵平等、支部建在连上等重要措施。

部队缩编后,黄永胜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3营9连2排4班当班长,该连的党代表正是罗荣桓。

黄永胜没读过什么书,而罗荣桓却是部队里罕见的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黄永胜对他非常敬佩。后来黄永胜经连长介绍入党,就是罗荣桓主持的入党仪式。

黄永胜参军之初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入伍后才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刚刚踏上革命道路的黄永胜,犯过不少错误,正是罗荣桓及时帮他纠正,才让他未偏离轨道。可以说是罗荣桓一手把黄永胜带上革命道路。

1928年冬的一天,黄永胜带着四班白天出任务没时间上山捡柴,晚上睡觉时他们盖着单被,又加盖了一些稻草还是冻得睡不着。

一个战士问黄永胜能不能烧一点稻草取暖,稻草是房东家的而且不多,烧了也起不了太大作用,黄永胜没有解释便拒绝了。

那个战士实在睡不着便走出屋去,不一会儿他抱着一捆柴回来,很高兴地点着了。黄永胜问他柴是从哪儿来的,战士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是从一个老百姓院子里拿的。

黄永胜要他给老百姓送回去,战士非但不听还继续往火里添柴。黄永胜气得大骂起来,战士也不示弱。结果黄永胜没克制住,伸手打了他一个耳光。战士蹲在一旁伤心地哭了起来。

此事第二天便传到了罗荣桓那里,他找黄永胜谈话:“听说你昨晚打人了。”

黄永胜解释说,是战士违反了群众纪律,又不听命令,才打了他一巴掌。

罗荣桓反问道:“这样说,你打人是对的咯?”

起义部队(剧照)

黄永胜半天说不出话来,罗荣桓又接着说:“你当这个班长,如果不打人,能不能把队伍管理好?”

黄永胜仍然答不上来。罗荣桓继续问他:“如果你当士兵犯了一点错,班长就打骂你,你会怎么想?”

这时黄永胜想起另一件事,一次轮到黄永胜上街买菜,他不小心把买菜的一块银元搞丢了。那是全连一天的菜钱,回到部队后,黄永胜立即找到罗荣桓认错,请求处分。

罗荣桓批评他粗心大意后问:“你想受什么处分,扣你的伙食尾子,你一个月不过分上三五分钱,这要扣到哪一年?”

最终,罗荣桓并没有处罚黄永胜,而是教育他以后办事要认真。

自己的错误比那个抱老百姓柴火的战士更加严重,却没有受到处罚,黄永胜也意识到自己处事过于简单粗暴,惭愧地低下了头。

罗荣桓不断跟他讲道理:“毛委员再三告诫我们,不能以打骂代替管理教育。打骂解决不了思想问题,要以理服人。你回去好好想想,我讲得对不对?”

黄永胜承认了错误,并向罗荣桓保证以后再也不打战士。这次事情对他影响很大,以后不论他官当得再大,也没再发生过打人的事。

不止于此,在黄永胜人生的多个关键节点,罗荣桓都发挥了引导作用。

罗荣桓

从团长降为副团长

黄永胜性格强,打了胜仗后总是很傲娇,脾气还不太好。他在作战时总是按自己想法打,敢于抗拒上级命令。同一级别的干部就更不放在眼里了,跟他搭班子的政委常常很难开展工作。

抗战全面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黄永胜起初担任685团团长,政委是日后的名将邓华(当时老蒋不准八路军配政委,邓华以副团长身份担负政委工作)。

红军时期两人已经有过多次搭档的经历,事实证明对越熟的人说话越没有顾忌,也就更容易闹翻。对于部队行军路线、作战准备等问题,黄永胜与邓华有不同意见。

黄永胜说话很冲,甚至还拍了桌子:“什么都由你来安排,那还要我干什么?”

两人最后吵了起来。黄永胜跟别的政委顶牛还情有可原,可邓华是懂军事的呀。他不仅政治工作强,军事指挥在部队中也是一流的。

但黄永胜就是不服,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事情闹到林彪、聂荣臻、罗荣桓面前,部队马上就要开战了,团长与政委吵架,仗还怎么打?三人商量后决定,要换走一个人。

到底换谁呢?党指挥枪,这是原则问题。而且当时老蒋不准八路军配政委,政治工作对于稳定部队起到很大作用,绝不能损害政委的的威信。

正好此时从红军大学毕业的杨得志来到115师等待分配,最终林聂罗决定用杨得志替换黄永胜。可当时部队刚整编完,所有岗位都有人了,被换下来的黄永胜怎么安排?

只能让他委屈一下,到独立团当杨成武的副手。这下黄永胜的意见很大,由团长到副团降了一级。当时黄永胜已经打了不少仗,在部队中也算小有名气,他对这样的安排很不满意,憋了一肚子气,总想找几个领导理论理论。

可林彪正在准备打仗,根本没有时间跟他谈这些问题。最后还是由罗荣桓出面找他谈话,罗是擅长政治工作的人,他教育人讲究刚柔并济。

不仅要批评,更重要的是要把道理讲明白,要让被批评的人感受到组织是在关怀他。这样才能消除被批评者内心的怨气,真正地心服口服。

罗荣桓对黄永胜讲道理、讲纪律、讲抗战大形势,说服教育,批评帮助。性格张扬的黄永胜碰到苦口婆心的罗荣桓,最后也是心服口服,乖乖地去独立团当了副团长。

后来黄永胜又去了晋察冀第三军分区,还是当副职。不过他始终记着罗荣桓的话,安心打仗,没有闹出什么大事,直到1938年中才转正。

此后黄永胜与邓华又有多次合作的经历,尽管也会因为一些问题产生争执,但基本都是良性的观点碰撞,大多数时候黄永胜还是服从邓华的意见。

不难想象,以黄永胜傲骄的性格,若不是罗荣桓及时给予他指导,被免去正职后,指不定他会闹成什么样子呢!

抗战时期的黄永胜(左)

打了胜仗却被撤职

抗战胜利后,黄永胜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热辽纵队司令员,后来发展成冀察热辽军区。

解放战争爆发后,国军相继占据张家口和承德,冀察热辽军区和晋察冀总部的联系被切断。中央便指示该军区改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黄永胜担任新组建的第八纵队司令员。

这是1947年8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已经彻底扭转战场局势,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林彪麾下的其他纵队司令已经各有建树。

加入东北战场较晚的黄永胜急于打几个大仗胜仗,所以主动找仗打。结果黄永胜三战三捷,尤其是第二次杨杖子战斗,8纵在47小时内歼敌12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打出1:11的伤亡比。

8纵在9天内三战三捷,共歼敌16000余人,从刚组建的“小老弟”一跃成为主力部队。但胜利的背后,是黄永胜不顾顶头上级的反对,执意以少战多,以弱敌强,以疲惫之师对付敌军精锐部队。

四野首长剧照

这看起来更像一场赌博,只是黄永胜赌胜了。但胜了的结果能当做违抗上级命令的理由吗?万一输了,黄永胜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战后,傲骄的黄永胜不仅没找上级推心置腹地沟通,还因为指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对于自以为是的黄永胜,上级是火冒三丈,一状告到林彪、罗荣桓面前,强烈要求撤掉黄永胜。这次处理起来比与邓华那次更简单,因为一个是顶头上司,必须维护权威。

林彪与罗荣桓商量很久后,林彪说了一句话:“黄永胜是咱们一军团的老同志……把他调离8纵吧。”

刚打了胜仗就被撤了职,黄永胜意见很大,连林彪找他谈话都表现出一股怨气,他叫嚣着说:“打胜仗反而有错?我不服!”最后黄永胜一气之下竟然跑去哈尔滨治病去了。

但不久后,林彪却把他调去了自己的王牌部队6纵当司令员。从边缘成为了核心,他不仅没失去林彪的信任,反而被重用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东北的三个主要领导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都曾是黄永胜的上级,而且关系不错。

其二,林彪喜欢黄永胜这种主动找仗打,主观能动性强的将领。他麾下的猛将韩先楚、李天佑、钟伟都是这种类型,尤其是钟伟,在战斗中不听命令,逼得林彪改变作战部署,最后取得大胜。

其三,最重要的自然离不开罗荣桓的耐心教育和协调。破罐子破摔的例子此前也有不少。以黄永胜的性格,若换了其他人来教育,他未必服气。从教育到复出,相信罗荣桓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担任6纵司令员的黄永胜

偷溜去香港游玩

如果说前面与干部之间的冲突还算不上什么重大错误,1950年春天黄永胜在广州则是犯下了原则性错误。

当时13兵团文工团要去香港采购一批器材,兵团司令员黄永胜看到报告后灵机一动也想跟去,而且他还带上了两个军政委。

这种事情向上级请假肯定不批,黄永胜自作主张决定偷溜过去,还向两个军政委担保:“出事我负责。”

于是三人跑到香港玩了三天,期间黄永胜还买了一套西装去影楼拍了一张照片。看照片中的样子,颇有几分得意的神态,很符合他的性格。

当时的香港还在殖民统治之下,不少国民党特务在暗地里活动,说是敌区也不过分。一个兵团司令和两个军政委贸然过去,万一出事那就是天大的事。

尤其是,偷偷溜去“敌区”在政治上已经犯了大忌。黄永胜最初想的是,玩几天就回来,没人会发现,万一被发现了,就说过去看地形,准备打仗。

不巧的是,他刚走一天,中南军区就有急事要找他,到处找不到人也联络不上。林彪和罗荣桓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再逼问之下,兵团司令部人员才说出黄永胜的去向。

黄永胜回来之后自然免不了被批评,先是谭政把他大骂了一顿。随后林彪接着骂,当问到去香港干什么时,黄永胜嬉皮笑脸地说:“过去看地形。”

这样的借口哪能骗到林彪?但林彪对黄永胜是有偏爱的,先定了调子:“记住没有第二次,不然我撤了你!”

接着罗荣桓也进行了批评,但他批评的角度不一样,开口就说:“你不知道香港有多少特务?人家一枪就可以把你干掉,出事了你负得起责吗?”

接着罗荣桓又开始讲道理:“党培养你到今天有多不容易。你这人优点突出,缺点也很突出……”

最终,黄永胜未被处罚,日后的升迁也没有受到影响,这在解放军中算是一个例外。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不幸病逝,远在广州的黄永胜闻讯后异常悲痛,很久没跟家人讲话。

想起与罗荣桓的交往经历,他低落地说:“没有罗帅,就没有我黄永胜的今天……以后再遇到大问题,我该去问谁呀?”接着,泪水夺眶而出。

黄永胜在广州为罗荣桓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这也是广州军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场追悼大会。

香港拍下的照片

尾声:

一语成谶,罗荣桓去世3年后黄永胜被调到北京,进一步卷入漩涡之中。也许连他自己都感觉到难以在漩涡之中把握住命运,无奈地向妻子感叹:

要是罗帅在就好了,他水平高,关系又好,我们就总有个人可以问一下。罗帅走得太早了……

个性张扬的黄永胜很快就迷失了自己,最终滑入无底的深渊。据说晚年重获自由的他还在感叹:“要是罗帅还在,我不会犯那么大的错误。”

罗荣桓对黄永胜的批评和帮助,并非只是出自私情,更多的是出于工作职责。罗荣桓帮助过的将领不止黄永胜,但在黄永胜成长的道路上,能像罗荣桓这样帮助他的人恐怕不多,所以才会让他印象深刻。

罗荣桓独特的政治教育风格,让他具有一种难以抗拒的人格魅力。黄永胜在部队中有点像刺头,经常不服从上级命令,但对罗荣桓却非常敬佩,正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0 阅读:20

历史向来有温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