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针对深交所前几天的关注函,稳健医疗发了回复公告。

稳健医疗这份公告给出的回复,我给大家摘出来了:
1、经自查,公司并不知悉且未曾以任何形式参与报道所述违规业务,与涉事违规公司不存在任何交易往来及合作关系,亦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
2、经自查,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已经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地执行,内部控制运转有效。同时,公司已经启动了全棉时代卫生用品防伪溯源码项目,实现一物一码不可复制,消费者扫码可追溯产品、工厂生产、原材料成份和相关检测报告等信息。
3、经自查,公司对残次料均按照《废品管理规定》进行收集、分类、登记、切断等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残次料交由具备回收处理资质的回收主体处置,符合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也就是说,稳健医疗的这份公告自查的结果是:公司所有环节合法合规,没有任何问题。
今年央视3.15晚会的第一锤,砸向了卫生用品行业,且还是跟无数家庭密切相关纸尿裤、卫生巾产品。
稳健医疗旗下的全棉时代的产品在报道中出现,引发了舆论关注。随后,深交所火速给稳健医疗下发关注函,要求稳健医疗自查。
虽然稳健医疗给出的自查结果是,公司目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央视的报道,也有图有真相。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据央视3.15晚会披露,济宁市梁山县的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以废品回收为名,从部分公司收购本应销毁的卫生巾、纸尿裤残次品,分拣后通过电商平台翻新销售,甚至将剩余废料加工成原材料回流生产企业,形成“残次品-翻新-再生产”的闭环。
按照行业规范,正规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厂家需要对生产线上淘汰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都要进行切碎处理,才能够流出企业。
而这些本该被切碎销毁的残次品,经简单分拣后,摇身一变成了电商平台上的“合格品”。这些在工业垃圾中挑选后翻新的卫生巾,能在市场上倒卖到七八千元一吨。计算可知,利润率超470%。
报道中,该公司负责人刘总一点也不见外。他说,能做成这种生意,关键在于打通了企业内部的关系。“国内的市场,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和我这儿挂着钩”。
从暗访视频中可以看到,自由点、EMXEE嫚熙、中亿孕婴、麦酷酷、好之、米菲、Babycare、全棉时代、苏菲等多家知名母婴品牌的残次料,均被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翻新售卖。

谁能想到,妈妈们给自家娃买的品牌纸尿裤,给自己买的品牌卫生巾,有可能是用工业垃圾回收的残次品。
消费者们都怒了。
比如被央视报道提及的“全棉时代”。
报道发出以后,全棉时代迅速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否认与涉事企业的合作,强调产品通过国家检测,拒绝二次回收原料,并表示将配合监管追究法律责任。
但发布声明的官方微博下面,全是消费者汹涌的怒火。



开头说了,稳健医疗自查后给深交所回复了关注函的公告。
公告的内容已经清楚明白地表示,经自查后公司没有于涉事企业有任何合作,生产环节、分期环节目前没有任何问题。
那么,违规的残次品是怎么流转到涉事企业手中的呢?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央视的报道弄错了么?
这种可能性真的不大。
我特意去翻看了央视新闻在微博发出的关于卫生用品残次品曝光视频。
整个曝光新闻视频总计16分54秒。在14分19秒的时候,报道清晰地给出了印有“全棉时代”logo的残次品镜头,且新闻报道的原文就是“全棉时代”。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戳央视微博:
https://m.weibo.cn/status/5144560275821071wm=3333_2001&from=10F1293010&sourcetype=weixin&s_trans=5399483645_5144560275821071&s_channel=4&display=0&retcode=6102)

也就是说,央视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印有“全棉时代”logo的产品,也不可能是凭空冒出来的。
这一段新闻内容,主要是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包含全棉时代、苏菲等知名品牌产品在内的垃圾废料,在一个极其脏乱的环境中,被打碎重新分离成为木浆、吸水高分子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
央视的报道同样指出,这些用垃圾废料打碎重新生产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不符合国家规定,但在市场上却很受欢迎。
有股吧用户就认为,估计是回收主体有问题。

稳健医疗在回复公告里也指出,公司将继续积极配合相关行政及执法部门调查,如发现违规处置残次料的行为,公司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制度进行严肃追责。
除此之外,稳健医疗还同时宣布,升级残次品的处理措施:

也就说,自我检查中稳健医疗没有发现违规,但最终的结果也还在等公安机关的调查。
目前事态发展到现在,稳健医疗其实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有回答:
即残次品和废料到底是怎么流入涉事企业手中的?
虽然稳健医疗的公告看似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残次品是不可能凭空流入市场,如果企业本身的操作没有问题,那也是下游废料管理处理上可能有相应的瑕疵。
从这个角度,稳健医疗的回复公告并不能完全释疑,稳健医疗还欠投资者和消费者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