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找韩国会谈,韩国却派40人来中国,给中方送一上重礼

双持旋风 2025-04-16 16:33:26

特朗普团队对现行关税政策保持盲目自信。美财长贝森特称,下周将与韩国谈判,美国策略是给予主动洽谈的国家更优待遇。

美国转变策略,由威逼转向利诱。根据特朗普先前的言论,近期似乎尚无国家主动寻求与美国谈判。

韩联社报道,4月15日,韩国派遣40余名代表赴北京。此特殊时期,韩国此举意图何在,引发关注。

【第一节:韩国客人此行的目的】

韩国通商资源部称,韩国首席代表率40余人团队赴中国,旨在参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谈判。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韩方称“韩中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签署的双边协议,旨在减免商品(或服务)关税,促进经济与贸易合作。

需注意,前述协定旨在降低或取消关税。而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增设了诸多关税。因此,韩国此次访问意义重大。

中韩自贸协定于2014年谈妥,2015年正式签署实施,减免范围包括农产品、汽车、电子、化工及钢铁等行业。

中韩自贸协定乃动态协议,部分领域需逐步开放。既已付诸实践,续谈因协议发展所需。第一阶段成果落实之际,第二阶段谈判随即启动。

先执行已达成共识的部分,对于尚未谈妥的内容,则继续进行磋商。

韩联社报道,双方将讨论服务贸易、投资及金融领域协议,并就市场准入进行磋商。

这意味着三领域协议已基本达成,目前重点在于确定文案表述细节与执行时间安排。

这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特朗普发起关税战时,中国坚守自由贸易。中韩谈判若成功,意味着韩国趋近中国,将助力中国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大步向前。

【第二节:数据说话,中韩、美韩贸易对比】

韩国全球经济排名第13,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其次为美国。在经贸交往中,中美一直是韩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先来看整体数据情况。

2022年中韩贸易额达3622亿美元。2023年受政治因素影响,贸易额降14.2%至3108亿美元。同年,美韩贸易额为1936亿美元。中韩贸易额虽减,但仍远超美韩,详见表格。

2022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近乎美国出口额的1.4倍。至2023年,尽管受政治因素影响有所下降,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仍高于美国。

换言之,韩国每从美国获得1元商品销售,中国便会在韩国消费1.4元,体现了中国在韩国消费的高额度。

韩国视与中国达成关税协议远比与美国谈判重要。因此,韩国商务代表此时急于访华,旨在推进相关事宜。

【第三节:韩国之困,国防和经贸的双重难题】

近年,韩国政治波动,引发中韩“政冷经热”现象,即政治平稳而经济交流繁荣。全球视角下,中国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韩国则是中国第四大,次于美、欧、东盟。

中韩经贸合作中,韩国更依赖中国。数据显示,中国占韩贸易总额20.3%,而韩仅占中国4.8%。此不对称关系使韩在经济政策上对中国市场尤为谨慎,尤其在半导体、汽车、石化等行业,中国为韩重要客户及供应链关键一环。

韩国国防安全依赖美国,美韩同盟为其基石。美国驻军韩国并提供核保护,以应对朝鲜威胁。中韩战略竞争加剧,韩国需在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倚美国间求平衡。

【第四节:韩国能否找到平衡点】

特朗普任内,美开始对华经济打压,拜登延续此政策。在半导体领域,美韩联手限高端芯片对华出口,冲击三星等韩企在华发展。2022年,拜登签《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池“去中国化”,迫使LG新能源等企业调整在华投资。

同时,中国对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加剧了韩国供应链安全脆弱性。中美贸易战后,韩国既助美亦受害。在中美间保持平衡,一直是韩国面临的难题。

作者认为,韩国短期内仍将维持经济依赖中国、安全依靠美国的策略。但长远看,中美博弈或将频繁影响韩国。未来,韩国外交智慧与战略坚韧将面临考验。

韩国在经济贸易上向中国靠拢,对中国实为利好。中国倡导全球自由贸易,韩国代表赴京谈判中韩自贸区第二阶段,为中国带来重大惊喜。

中韩两国肤色相同,地理相近,关系紧密。美国对韩加征25%关税,使韩成为美方关税战受害者。期望中韩在维护核心利益基础上,携手开创发展新局面。

0 阅读:91
双持旋风

双持旋风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