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通化市及其下辖的县区在历史上曾有过多个古称,这些古称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变迁,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通化市及下辖县区古称的详细介绍。

一、通化市古称
通化市在历史上的古称主要有“东边”和“通化”等。
1. 东边
• 历史背景:通化市在元朝中叶就已有“东边”之称。这一名称的由来可能与通化市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吉林省的东部边缘有关。
• 文化意义:“东边”这一古称体现了通化市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色,也反映了当地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互动。
2. 通化
• 设立时间: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通化县。
• 名称由来:据《满语地名考》记载,“以通沟之通(通沟原属通化县,后分置辑安县即今集安市)与已归王化的化,取名通化。”统治者为达到“抚辑闾阎,维系人民,以广教化,潜移民风,以致敦朴”的目的,使之“通归王化”,故取名通化。
• 历史发展:通化县设治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42年,析通化县通化街置通化市,属通化省。此后,通化市逐渐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文化意义:“通化”这一名称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当地的历史传承,也反映了统治者对当地民众的期望和教化。
二、下辖县区古称
通化市下辖的县区在历史上也有各自的古称,这些古称同样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1. 集安市
• 古称:辑安县、集安县
• 历史背景:集安市在历史上曾称为辑安县。1965年3月,改辑安县为集安县。1988年4月,改置为集安市。
• 名称由来:辑安取和安之意,语出《史记·司马相如传》“陛下登基,臣服天下,辑安中国”。意为辑文、安武,安抚之意,表示收拢民心,使域内安宁。又由于辑安在边境,又有治外安内、集体安宁之意。后取谐音集安,故而得名。
• 文化意义:集安市作为高句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古称“辑安”和“集安”都体现了当地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特色。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等世界文化遗产更是集安市文化的重要象征。
2. 梅河口市
• 古称:海龙县、梅河口市
• 历史背景:梅河口市在历史上曾称为海龙县。1985年2月,撤销海龙县,设立梅河口市。
• 名称由来:因位于梅河汇入辉发河河口之处,故得名梅河口。梅河来自满语“阿木巴梅赫必拉”,“阿木八”为大,“梅赫”为蛇,“必拉”为河,其意为形似大蛇之河,汉语直称并译“梅赫”为梅河。
• 文化意义:梅河口市作为通化市下辖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古称“海龙县”和“梅河口市”都反映了当地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色。同时,梅河口市也是满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其文化特色与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
3. 辉南县
• 古称:辉南直隶厅、辉南县
• 历史背景:辉南县在历史上的古称主要有辉南直隶厅和辉南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辉南直隶厅,民国初年改为县。
• 名称由来:辉南县的名称来源于老县城辉南镇。“辉南”二字因辉南镇地处辉发河东南而得名,其含义设治辉发河之南。
• 文化意义:辉南县作为通化市下辖的县区之一,其古称“辉南直隶厅”和“辉南县”都反映了当地在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同时,辉南县也是满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其文化特色与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
4. 柳河县
• 古称:柳河县
• 历史背景:柳河县在历史上的名称相对较为稳定,一直沿用至今。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析通化县北境置柳河县,属海龙府。
• 名称由来:城东有一条河叫柳树河,建县时简称柳河,以河得名。
• 文化意义:柳河县作为通化市下辖的县区之一,其名称“柳河县”直接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柳树河作为当地的标志性河流之一,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资源,也成为了柳河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通化县
• 古称:通化县
• 历史背景:通化县在历史上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通化县。
• 名称由来:通化县设治时以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含义称通化县。“通”有“贯通”之意,“化”者即“教化”也,就是要用“仁德”、“仁政”之类教化百姓,使之顺服,从而“通归王化”之意。
• 文化意义:通化县作为通化市下辖的重要县区之一,其名称“通化县”直接体现了当地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特色。同时,通化县也是高句丽文化、萨满文化等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区之一,其文化特色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三、总结
通化市及下辖县区的古称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和行政区划调整,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这些古称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通化市及其下辖县区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古称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通化市及其下辖县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为当地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