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就西方国家再度在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召开会议,承诺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问题,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警告称,西方国家正企图摧毁俄罗斯,这样的做法最终可能导致一个新的军事集团的出现。
根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的报道,日前,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召开这次会议(拉姆施泰因会议)以及向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的做法毫无疑问地表明,敌人企图摧毁俄罗斯。基于此,梅德韦杰夫认为,乌克兰敌对状态的长期持续,最终可能导致一个新的军事集团的出现,将“受够了美国人”的国家聚拢在一起。
另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的报道,梅德韦杰夫在“电报”社交平台上警告说,俄罗斯可能会与其他反对美国霸权的国家一道,以削弱美国在全球政治中的主导地位为目标,建立一个军事同盟。
《新闻周刊》报道称,梅德韦杰夫说:“一旦发生旷日持久的冲突,在某个时候,这些国家会结成新的军事同盟,让美国人以及追随他们的那帮被阉割的走狗尝到苦头。人类历史上爆发长期战争时,总会出现这种情形。然后,美国终将抛弃旧欧洲和残存的乌克兰可怜虫,世界将再次达到平衡状态。”
根据梅德韦杰夫的言论以及俄美两国媒体的解读,梅德韦杰夫想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清晰,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一)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援助会导致这场俄乌冲突长期化。(二)根据历史经验,一旦这场冲突转变为长期化战争,俄罗斯将会组建一个新的军事集团与美国主导的西方军事同盟较量。(三)俄罗斯建立的军事集团最终会战胜西方军事同盟。
针对梅德韦杰夫的观点,姑且不论这场俄乌冲突是否会长期化,亦不判断这场俄乌战争的最终结局。本篇文章只讨论俄罗斯是否能够建立梅德韦杰夫口中的这个“新的军事集团”以及哪些国家可能会加入的问题。
梅德韦杰夫关于“建立一个新的军事集团”的依据是“历史经验”。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从“历史”谈起。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以来,与俄罗斯有关,能够称之为长期,且有“结盟”性质的战争,无外乎克里米亚战争、一战和二战这三场“热战”。当然,如果“冷战”也算的话,自然也包括二战后两大军事集团对垒几十年的冷战时期。
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本来是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第九次战争,但战争开打后,英国、法国和撒丁王国却与土耳其结成军事同盟,并加入了战团。战场态势也随之变成了“群殴”俄罗斯。
其实,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帝国本来不至于“孤军奋战”的。甚至于,俄罗斯帝国之所以决定开战,是认为自己有“援军”——神圣同盟中的普鲁士和奥地利。然而,开战后,俄罗斯的这两个军事盟友一个宣布保持中立,另一则是对俄罗斯背后捅刀。鉴于此,克里米亚战争的模式并不符合梅德韦杰夫的“论断”。
爆发于1914年7月28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进行的。同盟国阵营有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以及他们的支持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另一方则是协约国英国、法国、沙俄以及他们的支持者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
一战于1918年11月11日以协约国一方获胜而结束,但却没有俄罗斯什么事了。因为,正是这场战争导致了俄罗斯帝国的解体及退出战争。如果以这场战争来套用目前这场俄乌冲突的话,对俄罗斯来说,显然不是个好兆头。
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对阵的一方是德国、日本等轴心国及仆从国组成的法西斯主义阵营,而另一方则是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组成的反法西斯主义阵营。结果是反法西斯主义阵营获胜,德国、日本等法西斯主义国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不过,有一个问题必须强调一下,那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并不等同于苏联。
冷战时期的对峙双方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和苏联为首的华沙集团。结局大家都知道,以华沙集团解散,苏联解体而告终。
在以上所举的三场热战及一场冷战的事例中,有些现象比较有意思。比如,这四场“战争”英国都参加了。还比如,当俄国与英美是同盟时,都获胜了,当俄国与英美是对手时,则又成了失败的一方。而正在进行中的这场俄乌冲突则又使俄罗斯与英美两国变成了“对手”。
按照梅德韦杰夫的说法,目前的这场俄乌冲突很可能演变成一场长期战争。而现实是,俄罗斯的“对手”已经组成了至少有50个国家参加的庞大军事集团。那么,目前仍然在“孤军奋战”的俄罗斯能够组成与之对抗的新的军事同盟吗?如果俄罗斯决意组织这样的军事集团,可能会有哪些国家加入呢?
从目前情况来看,最有可能加入俄罗斯组建的“新的军事同盟”的国家,当首推白俄罗斯。有三个理由:一是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同宗同源,且两国的一体化进程一直在推进中。二是白俄罗斯本来就是俄罗斯主导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六个成员国之一。三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时使用了驻白俄罗斯的军事基地,并从白乌边境攻到了基辅城下。
严格意义上来说,既然允许俄罗斯使用在其境内的军事基地对乌克兰发动攻击,白俄罗斯已经无异于事实上参战。然而,老谋深算的卢卡申科却始终游离于“参战”的边缘。而从其一系列的言行举止来看,老卢并不想有进一步的举动。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担心参战后会引起国内动乱,进而危及自己的执政地位。二是担心参战会引发波兰等北约国家对白俄罗斯出手。
再来分析一下由俄罗斯主导的集安组织成员国的情况。集安组织由6个国家组成,除了俄白两国外,还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亚美尼亚这4个国家。
从性质上来说,集安组织本就具有军事集团性质。然而,对于俄罗斯发动的这场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这四个国家的立场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不支持。而且,这几个国家对美国的态度本有有点暧昧。所以,这几个国家加入梅德韦杰夫口中的“新的军事同盟”的可能性并不大。
伊朗曾公开承认与俄罗斯之间有军事合作,比如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的问题。但是,伊朗却一直强调那是在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前的军工贸易。而且,就在日前,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接受土耳其采访时再次重申了伊朗对这场俄乌冲突的基本政治原则。阿卜杜拉希扬强调:“尽管德黑兰与莫斯科之间关系良好,但我们不承认克里米亚、卢甘斯克和顿涅兹克地区从乌克兰分裂出去。”
伊朗的这个态度足以说明,与俄罗斯关系良好,甚至于和俄罗斯有军事及军工技术合作并不意味着会结成“军事同盟”,尤其是“战时军事集团”,那是要为对方去拼命的。所以,是否加入梅德韦杰夫倡导的“新的军事同盟”,那是需要权衡一个国家的最根本利益的。比如说印度,它就不可能加入俄罗斯组建的“军事集团”。
近些年来,尽管印度的武器已经有了“西方化”趋势,但其苏俄武器系统的占比仍然接近70%左右。然而,即便如此,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尽管印度仍然与俄罗斯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量,但在政治原则上,莫迪的一句话已经说明一切。
在去年的上合组织峰会上,莫迪亲口告诉普京:现在的时代不是战争时代。况且,印度并不反美。同时,印度还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国之一,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它都没有改变过这个立场。而现在,比那时更加有实力的印度自然不会加入俄罗斯组建的“军事同盟”。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塞尔维亚是唯一一个没有制裁俄罗斯的欧洲国家。然而,这并不等于塞尔维亚支持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日前,武契奇总统再度重申了塞尔维亚的立场: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属于乌克兰,现在属于乌克兰,未来也属于乌克兰。
尽管塞尔维亚也是斯拉夫人,但它确实有自己的苦衷。比如,塞尔维亚已经处于北约国家的“包围”之中,而且,加入欧盟已经成为塞尔维亚的国家战略。所以,即便是同情俄罗斯,但塞尔维亚与俄罗斯组成“新军事集团”的概率极低。
按照梅德韦杰夫的论断,“受够了美国人”的国家会聚拢在一起,并形成新的军事同盟。其实,“苦美已久”的国家有很多,但反美与加入俄罗斯主导的军事集团并不能简单划等号。比如说,即便是西方阵营内部,也不乏看不惯美国的国家。再者,即便是反美而又与俄罗斯有着军事层面合作的国家,也未必会在战时状态下加入梅德韦杰夫口中的“军事集团”。比如说委内瑞拉和古巴。
委内瑞拉和古巴都与俄罗斯保持着良好关系,并且有着军事层面的合作。同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反美”。可是,它们毕竟处于美国的“后院”,如果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战时军事同盟,可以想象,首先受到攻击的会是它们。而且,它们几无还手之力。即便是美国不动武,仅封锁和制裁就会使这两个国家雪上加霜。实际上,这两个国家应该都有过极深的感受。
在解读梅德韦杰夫的这个论断时,还应该关注他其中的一段话:“美国终将抛弃旧欧洲和残存的乌克兰可怜虫,世界将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对于梅德韦杰夫的这段话,我个人的理解是,梅德韦杰夫对赢得这场冲突“有信心”,但对彻底战胜美国似乎是信心不足。那么,既然美国仍然会是世界平衡的“一极”,又有谁会仅仅因为“反美”而加入一个可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新的军事同盟呢?
综上所述,个人观点认为,梅德韦杰夫口中的“新的军事同盟”有建立的可能,但参与者不会很多。因为,历史表明,加入“战时军事集团”的风险极高,且必须考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原则及根本利益。直白地说,如果这场冲突不涉及“领土”问题,而是单纯的反美,“加入者”兴许会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