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单一的法庭类型片被限于面积狭小且完全封闭的物理空间中,律师、陪审员等人物无法离开空间内部,只能通过限定空间内的人物动作展现性格特质、生活经历等方面特点,因此人物行动在法庭类型片《十二怒汉》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黑格尔曾说:“动作是人们意志的体现。”意志来源于人类的大脑机体。在表演中,人物的心情是意志的重要推动力:“具体的心情总是要发展成为动机或推动力,通过意志达到动作,达到内心理想的现实。”
因此要分析电影文本中人物语言的行动性,必须关注人物的意志和其行动想要达成的目的。
《十二怒汉》中的陪审团要审判一起刑事案件中的被告是否有罪,必须通过群体辩论的方式取得全体表决通过,而大量的话语对白就成为了剧中人物相互之间、剧中人物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人物在开口前就已经确认了本次语言的意志,即“言出有因”中的“因”,使得表演本身更具逻辑性和衔接性。
8号陪审员在第一轮表决中选择了无罪,在其他人提问时他就已经确认了自己言语的目的是说服他人,让大家坐下来多花点时间讨论案情,而不是简单敷衍地通过一次表决就决定了男孩的生死。因此他的话语行动是建立在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识的基础之上。
而《十二公民》中8号陪审员由于有检察官的身份加持,他的话语行动的来源更多一层意识形态深意。《十二怒汉》中的8号陪审员从一开始的以寡敌众到逐渐掌握话语权力,起根本推动作用的就是语言行动。
睿智、冷静而心胸开阔的8号作为剧中主角,肩负着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影片主题的重要任务。第一轮表决结束后,8号的话语发言多是在回应以3号、7号、10号为首的陪审员的质问,主动发话的次数为零。
3号在主动发话时复述了老人证词,大致梳理了案件证据,以嘲讽8号对铁证的视而不见。10号不遵循发言顺序而主动发话,分析了女证人的证言及其可信度,但当8号对其进行反应后发话的反驳时,10号因不知如何回应而愤怒,暴露了他缺乏素质、暴躁易怒的一面。
在对男孩杀人动机的讨论中,8号被逻辑严密的4号股票经纪人驳倒且无言以对。根据上述分析,不难发现8号在讨论初始阶段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在影片的第一情节点(第一轮表决)上,发话者多为3号和10号,这体现了他们咄咄逼人的个性和更为强势的态度。此外,亦有其他陪审员,如12号的主动发话。
相较于3号、10号,12号的言辞建议更加委婉、易被他人接受,人物微表情、小动作和语言行动的结合展现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不同于此前8号不断被质询的状态,话语焦点不再单纯集中于他个人身上,而是巧妙地通过轮候发言(1-12号的顺序依次发言)的方式使每一位陪审团成员均能参与案情的讨论。
此外,8号通过主动发话提出对案件中所存疑点的分析,有理有据,客观真实,通过对细枝末节的关注提出合理的质疑,并在与他人的言语回击中取得胜利。
在第二情节点,在9号作为主角帮手的支持下,讨论得以继续进行。3号首先发动攻势,12号和4号帮腔,8号在重复证词时发话次数显著增多:“这里有人知道一趟列车中等速度驶过一个地方要多长时间吗”、“有人在高架列车附近住过吗?”
聪明的做法是他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直接指定其他陪审员的参与,从推断的起始就试图获得大家的认可,而后得到结论时众人的信服度更高。
8号的语言动作使其几乎处于完全主导的位置。而后9号对老人作证心理的合理推测推动表决结果来到9:3,8号在回应3号发话时再次抛出被告辩护律师未全力以赴的推测。
通过提出并分析一个又一个合理推断的质疑,8号因此获得发言的话语权力,指定反应发话的对象以获得期待回答,以深得人心的口才和据理力争的态度使3号以实际行动推翻了自己的言论。
喊出“我要杀了你”并不一定真的会付诸实践;老人的证词不一定完全真实,最终完全说服了他人并取得语言行动的胜利。而破绽被抓住的3号支支吾吾、张口结舌,其色厉内荏的心态得以暴露。不礼貌地打断12号的发言,让众人听他的观点。2号的顽固和偏执性格已经显现。
当11号提出被告可能会被施行延缓执行方案(根据情况酌情处理),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判其无罪,该观点得到众人的支持,但2号依旧坚持要继续商讨。
不同于《十二怒汉》的是,与群体意识相对抗的个人力量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这是日本国民性格的优点——至少表面上的礼仪是到位的。同样,在9号主角帮手改投无罪的帮助下,讨论得以继续进行。
9号作为逻辑严密、讲求证据的牙医,充当了原版中的4号陪审员的功能。在第二个情节点之后,9号用口才和推理能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主话语权从2号流转到9号,并在二人的配合下打破了12号的推理防线,使其改投有罪。
在合理推断争取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后,表决结果为6:6的平衡状态。2号发言权力增大,地位提高,随着对话的发展更加暴露出自己充满激愤的弱点。日本对原版进行改编的最大亮点就是双重反转的设置。
与《十二怒汉》中8号话语地位由低到高相反,《十二个温柔的日本人》中2号的话语地位是由高到低。
当支持“有罪”一方逐渐占据上风时,缺席前半段讨论过程的11号陪审员提出双方各退一步,一方面否认被告故意杀人的动机,另一方面提出伤害致死的线索,使被告在有罪的前提下获得较轻的刑罚。
11号两次关于刑罚判定的发言给众人留下其十分了解法律专业知识的印象,当信任感建立起来之后11号获得话语权力发起话题,指定下一位发言者。在11号难以反驳的实验演示下,被害人的诡笑、证人作伪证的理由都得到了可能的解释。
2号的发言类型从主动发话到打断他人和反应后发话。基于此,陪审团成员们再次产生合理怀疑,最终除了固执的2号,所有人都支持被告无罪。表决结果再次回到起点。
不同的是,这次表决后2号再也没有被认真倾听的机会——他的自白暴露了自己对抛夫女人的仇视,原因在于他的妻子早已离开自己。他将自己对妻子的愤恨投射到了案件被告人身上,使其一直存在偏见而坚持有罪。
大量话语行动的运用使得翻拍序列电影变成了一场充满对抗性的对话,话语的行动性、个性化在论战、理解、重复的过程中逐渐向真理敞开,呈现出强烈的戏剧特征,并对剧情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