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两弹一星”工程,人们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而当时的军政官员,却很少有人记得。或许是出于保密因素考虑,关于唐凯少将的介绍,在报刊或书籍中,鲜有人知。
他14岁就参加了革命,一路披荆斩棘,闯过了道道难关,最终成为了一名将军。因为在军队忙碌的工作,让他很少有机会回到老家。当他过80寿辰时,当地干部就给他搞了一个特别的活动,老将军听着浓浓的乡音,不觉得泪水打湿了脸庞。

1929年冬,湖北黄陂蔡店的一个山村里,一位13岁少年怀揣着对革命的炽热向往,毅然将斧头镰刀的印记烙在了自己的手腕上。自此,他告别家乡,踏上了南征北战的漫漫征途,那鲜明的烙印如影随形,陪伴他走过漫长的革命生涯。
少年名叫唐凯,14岁时,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光荣入党。他的足迹遍及长征之路,也曾在抗日烽火中与侵华日军英勇作战。
一天下午,唐凯与李志民(后授上将军衔)率部队抵达一个小村子。二人观察周边环境后,决定让部队稍作休整。然而,天刚擦黑,负责站岗放哨的士兵匆忙跑来报告:村子北面出现一队骑马的鬼子兵,正朝着这边疾驰而来。

局势瞬间变得危急万分,可唐凯却异常镇定。他冷静分析,部队一直昼伏夜出,行动隐蔽,从未暴露目标,这队鬼子大概率只是路过。于是,他迅速下达命令,让大伙隐蔽到村南茂密的庄稼地里,同时做好战斗准备,以防万一。
很快,马蹄声由远及近,唐凯藏身的玉米地距离鬼子很近,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鬼子们叽里咕噜的日语。此时,鬼子兵在庄稼地前分成两路行进,竟恰好将唐凯所率部队夹在了中间。
就在这紧张时刻,意外发生了。队伍中的一匹战马,突然跟着鬼子的马叫了起来。这一异常声响惊扰了敌人,马队随即停下。一个汉奸扯着嗓子朝着庄稼地大喊:“八路,快出来!不出来就把你们统统杀光!”
唐凯听到汉奸这般叫嚷,心里反而放松了些许。他判断,敌人要是真发现了他们,绝不会如此沉得住气,显然这是在虚张声势、瞎诈唬。当然,唐凯并未坐以待毙,他和李志民迅速商定应对策略:若敌人敢闯入庄稼地,部队就一起出击,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若不幸受伤,宁死也绝不做俘虏!
最终,或许是敌人并未察觉到异常,又或许是忌惮庄稼地里可能隐藏的兵力,鬼子并未进入庄稼地,而是继续前行。唐凯临危不乱的指挥,成功带领部队化险为夷,度过了这一劫,也彰显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45年8月26日,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的4000人部队,作为第一支向东北开进的建制部队,在浓雾中踏上了接管东北的征程。唐凯担任这支部队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是曾克林。
两天后,部队在行进途中遇到一支从赤峰方向来的苏联部队。当时浓雾弥漫,两军相遇,苏军的汉语翻译是个蒙古人,与我军交流存在极大障碍,沟通几乎无法进行。同时,16军分区的轻便电台也无法与关内友军取得联系。
苏联军官向来严肃,看到这支身着灰色粗布军装,且没有任何军衔标记的4000人队伍,问什么都得不到明确回应,顿时显得异常紧张。关键时刻,曾克林灵机一动,悄悄提示唐凯,让他给苏军看看手臂。唐凯立刻心领神会,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上那斧头镰刀的烙印,并大声呼喊:“毛泽东,斯大林,乌拉!” 苏联军官见状,瞬间明白了这是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友军,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后续还举行了两军会师仪式。
解放战争时期,唐凯亲身参与了辽沈、平津、渡江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战火纷飞中继续书写着自己的革命传奇,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
家乡领导为唐凯将军过80寿辰建国后,唐凯出任工程兵特种工程设计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此后,他一路晋升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唐凯被授予少将军衔。
唐凯还是新中国首任民航局副局长,同时担任过军事工程学院工兵工程系主任。蒋祝平曾就读于军事工程学院,从这层关系来讲,他算是唐凯的学生。后来,唐凯对家乡撤县改区一事极为上心,为此还专门给时任湖北省省长的蒋祝平致电,积极推动相关工作 。
蒋祝平省长收到唐凯家乡撤县改区的请示报告后,随即作出批示:“据悉民政部同意考虑,武汉市府要求支持,如实请办公厅尽力促成、解决。”在多方努力下,唐凯老家撤县改区的进程得以稳步推进 。

1996年,唐凯将军迎来八十寿辰。老家的地方领导精心为他筹备了一场祝寿活动。活动前一天,秘书撰写了一份讲话材料,其中对将军的戎马生涯给予了极高评价,表达了传承和弘扬其革命精神的决心,并送上美好祝愿 。
常务副县长在当晚认真研读讲稿,将内容牢记于心。次日,在祝寿活动现场,他操着一口地道的家乡话,饱含深情地进行脱稿演讲。唐凯将军听到这熟悉而亲切的乡音,浓郁的乡情瞬间涌上心头,往昔的种种经历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那一刻,将军情绪激动,忍不住站起身来,试图说几句感谢的话。然而,千言万语涌上喉头,却让他一时哽咽,泪水夺眶而出,顺着沧桑的脸庞簌簌落下 。
在场众人见状,无不为之动容,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气氛庄严肃穆,仿佛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不知是谁率先鼓起掌来,紧接着,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大家用掌声向将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唐凯将军晚年被查出患有肝癌。得知病情后,他只是淡然一笑,豁达地说道:“人嘛,生老病死,很正常的。”即便经历了大型手术,术后他也迅速调整状态,依旧谈笑风生 。地方领导有时前去家中拜访,他总是热情相迎,还常以水代酒,笑称 “君子之交淡如水”。将军向地方领导敬酒时,满怀深情地说:“酒是假的,情是真的,我们一起干掉。”在他心中,真挚的情谊远比任何物质都更为珍贵 。

1999年8月26日,唐凯将军终因病情过重,经多方全力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3岁。从查出癌症到离世,这期间历经了十多年,将军凭借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展开了漫长而艰苦的斗争,他的这份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与学习 。
在子女方面,唐凯将军的大儿子唐胜生,军衔至空军大校,以师职干部身份退休;二儿子唐锦生,是全国首届十佳青年,他首创中华全塑汽车,还曾赠送两台给家乡政府;三儿子唐卫星,长期在法国发展,后来回国投身法国红酒经销行业 。将军有两个女儿,分别是唐娜和唐咪(又名唐婕),其中唐咪是将军后代合唱团的演员。唐凯将军的子女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延续着将军的精神与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