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华文明起源是很早的,且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早在公元前26-27世纪,黄河流域就出现了中华始祖的身影,并留下了“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典故,不断给中华民族注入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可贵基因。
等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诸侯国做大导致的政局不稳、战争不断的“混乱时期”,意志坚定、思想丰富的中华民族开始了探求治国安天下的漫长旅程,如此形成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花样百出的治国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藏经阁”。
再往后就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宣告了中华民族步入了持续2000年之久的大一统文明阶段。
虽然站在大多数人角度,大一统代表着强大,但1840年的鸦片战争,拥有中华民族史上数一数二的大一统强大王朝,居然败给了昔日里不起眼蛮夷——英国之后,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实甚嚣尘上:表面上的大一统不仅不能代表强大,反而走向了反方向:落后、愚昧和麻木不仁。
宗方小太郎:一位专注研究中华民族的日本间谍,他对中华民族的需求,有这样的认知
时间回到130年前的1894年甲午战争前期,日本国土贫瘠、人口较少,为何敢以8万兵力对抗大清帝国的百万之师?为何明知大清帝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排水量的两艘巨舰:“镇远号”、“定远号”,日本敢以羸弱海军硬碰硬?
真的如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样:武士道精神使得日本军人都发疯了?个个患上了赌徒职业病?甲午战争真的是大清帝国腐败导致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真实原因则是日本在开战的十年前,派出了大量间谍去刺探中国情报,上至总督衙门,下至一方百姓,日本间谍都视为关键数据进行事无巨细地收集整理,形成了囊括中国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的百科全书——《复命书》。
根据《晚晴最后十八年》中记载:早在1884年,《复命书》的作者荒尾精最得意的弟子,也是日本间谍史上最富天才的间谍宗方小太郎就潜伏在了中国获取情报。
他曾以“留学生”的合法身份周游大清帝国北方各省,沿着渤海海岸线,徒步从山海关走到大沽口,一路侦查清国海军沿海防御设施,为日本舰队寻找理想的登陆点。
甚至于在1894年6月,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宗方小太郎认为收集北洋舰队的情报极为重要。于是他先是来到靠近威海的烟台进行收集,发现还不理想,就直接潜入威海军港,收集北洋舰队和威海陆军炮台的第一手情报,再通过上海中转,源源不断发回参谋本部。
甲午战争打响之后,清国境内的日本侨民开始撤离,宗方小太郎为了继续获取情报,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下。虽然随时都有可能被捕,但他硬是潜伏了一个月,获取了最重要的情报:
9月15日,大东沟海战前,北洋舰队护卫运兵船出发时间和目的地。靠着这个关键情报,日本联合舰队由此前往大东沟海域搜索,大东沟海战由此爆发,而不出所料的是:清军全面溃败。
靠着10年如一日地搜索情报,回到日本的宗方小太郎开始整理在清国的情报,由此得到了完全不同于当时舆论的结论:
所谓的“清朝威胁论”根本就不存在,虽然甲午战争刚刚打响,但他预言清国一定会败,理由是:“大清之败,乃败于全民腐败,非一人之过。”
另外,值得玩味的是:宗方小太郎在给参谋本部发的报告中,提到了“天朝加兵之日,亦是胜利即来之时。”
这里的“天朝”绝非我们口头上的中华民族,更不是当时的大清帝国,而是日本。因为在宗方小太郎看来:当时的清国朝廷已经完全无法代表“中华”的先进性,虽然之前他们先进过,政治也一度清明,但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中,通过“文字狱”手段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剿灭殆尽。
清朝的特权阶级腐朽堕落,社会风气腐败退化,全民节操尽失、骨气不存。“上天厌其德,下民倦其治,将卒离心,不肯致心”——如此腐败堕落的朝廷,还好意思自称是代表辉煌的“中华”?必须由日本代替。
中华民族想要什么?孔子的见识,为何远不如这位日本间谍?令人痛心不已!
且不论日本间谍无孔不入、恣意妄为的窃取情报行为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多大的危害,以至于甲午战争中,日本在开全图的前提下,将清朝的百万雄师和海上钢铁巨兽悉数歼灭,最终清国落了个惨败的结局。就说日本间谍对中国的认知,足以让人惊叹一声。
由前所述可知:在宗方小太郎这位日本间谍眼中:他日本对清国开战是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理由是:“中华”二字代表着先进的文化,“中华民族”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也就意味着:中华民族想要的是代表“先进性”的挺直腰杆,而非面对“救世主”的弯腰勾背。
不得不说,宗方小太郎这位日本间谍直中中华民族的要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虽然遭遇各种灾害,但都坚强不屈、屹立不倒,这就是先进性的基因在起作用;纵观中国历史上,虽然不乏野心家和专制狂,大搞“家天下”的专制集权,妄图通过“天命”来麻痹百姓、控制人民,使得中华民族匍匐于他们家族脚下一万年,但在王朝末期,无数执着于挺直腰杆的农民军们揭竿而起,纷纷朝着落后的王朝投去了致命一击。
值得痛心的是,持匍匐于君主脚下观念的所谓中华圣贤中,孔子就是最具典型的一位。
由于代表的是没落的周朝贵族利益,孔子毕生都在做一件事:如何让百姓匍匐于周朝统治者脚下,为此他以周礼非遗文化继承人身份自居,以“受之天命”的姿态周游列国,号召大家习周礼、尊王室、放下武器继续接受周朝统治。
而且,最让人觉得无法理解的是:对于中华民族的需求,他自认为最了解,说出了经典的三段: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在孔子看来:中华民族首先要一位统治自己、治理自己的君主;其次,中华民族乞求君主能够推行礼制、讲义气和有信用,这样中华民族才会敬他、爱他、服他和依附于他。
短短三句话,一个奴才才有的卑微感跃然纸上,这是中华民族骨子里拥有的“先进性”吗?
所以,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中华民族想要什么?孔子的见识,真的远不如宗方小太郎这位日本间谍,痛心哪!